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卫生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社区自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高渗入性昏迷的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综合急诊护理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方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加快,住院周期缩短,取得更为优越的护理效果,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可提升血糖恢复正常以及血清渗透压正常的回复速率,缩减恢复时间,加快康复。完善出院后期指导,叮嘱饮食规律科学,坚持服药治疗,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掌握自我身体评估以及血糖监测方法,大大提高了疾病的预后和治愈率,有着很高的护理价值,建议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卫生院 糖尿病 高渗性昏迷患者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4年门诊麻醉药品种类、销售数量、金额、用药频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院门诊麻醉药品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金额、用量及DDDs均居首位。结论该院门诊麻醉药品能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 用药金额 用药频率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住院药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医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达44.38%,年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增加趋势。无论是年销售额还是频度,康艾注射液始终稳定地排第1位,一些价格相对偏高或不良反应较突出的制剂在临床的使用量逐渐下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医院应用广泛,临床使用较合理。近年来肿瘤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增长迅速,须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评价医院以安全用药为核心,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事管理与药剂科建设工作对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法,分析药事管理与药剂科建设工作对促进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临床药学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4个方面的工作的成效。结果:药事管理与药剂科建设工作对药剂科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药事管理与药剂科建设工作对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安全用药 合理用药 药事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某2014年至2015年440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某4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ADR占比最高。结论医务人员需加强药学服务,重视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某心血管介入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对某2012年4月~2012年11月的心血管介入手术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零,符合要求,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上,给药时间时机等方面不符合管理规定。结论该院心血管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手术 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目的:通过从医院管理层面对比分析2011与2012年某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情况,为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果提出可持续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与2012年该院全院和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茵药物使用率(AUR)和抗茵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对比及分析;并对该院抗茵药物的品规数、分级管理和销售金额占比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2年该院全院住院患者AUR和AUD较2011年(57.06%和46.96DDD)均降低近10个百分点(45.54%和36.08DDD),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指标。2012年该院多个f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指标较2011年有所降低,抗菌药物的品规数和分级管理结构更加合理化,进一步降低了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持续的管理措施将经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效果分析 改进措施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前溶栓组)比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对比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前急救方法控制损伤措施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患有严重多发伤并骨盆骨折的34例患者有关资料,与采取不同救治方法相结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前急救及控制损伤措施,对两组患者抢救结果及发生并发症的比率进行比较。结果:在救治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在产生并发症比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发伤并发骨折 急救治疗 损伤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把其应用到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对其救治时间、治疗疗效的作用、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10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51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组患者都施予前救治,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救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短,P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中西医结合治疗 院前救治 治疗疗效 常规治疗 救治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护理病区急救药品、物品规范化管理。方法 收集该院护理质控小组2019年1月~2021年6月对六个护理病区急救车和备用药品及器械贮存柜进行质控检查情况。护理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质控检查,共30次,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统计汇总共12次。本次以护理部每季度归纳结果统计,历次检查结果中同一问题仅作一次统计。各病区贮备急救药共19个品种,各品种数量多寡不一;急救物品18件,根据临床需要配备,但全院各病区的每辆急救车和备用药品及器械贮存柜内药品、物品数量一致。结果 2019-2020年季度汇总涉及药品及药品管理5个问题;涉及急救车物品9个问题,涉及电动吸引器3个问题,其他物品6个问题。2021年始,在原有“五定”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全院执行的急救药品、物品摆放管理“五统一”制度,新制度执行后,质控查出涉及急救物品管理有2个问题,涉及心电监护设备2个问题,涉及跟踪管理1个问题,相较于前两年有明显提升。已杜绝了药品基数不符和急救物品不洁等现象,同时出现了个别新的问题。结论 遵循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新人新手培养培训机制,可有效提高护理病区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责任风险,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 标签: 护理院 病区 急救药品 急救物品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在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具体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度收治的AMI患者80人,借助分层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最终分组情况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急诊急救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前急救所花时间。结果:医护人员在对分析组患者进行抢救时,其最终抢救所花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P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用于医院中对提高院感控制率和降低护患纠纷率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1月本未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本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试验组。对比护患纠纷率等指标。结果:关于感控制率,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9.0%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患纠纷率,试验组数据1.0%,和对照组数据8.0%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5.0%相比更高(P<0.05)。结论:医院用护理质量管理法,感控制效果更好,护患纠纷率也更低,病人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质量管理 影响 院感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用于医院中对提高院感控制率和降低护患纠纷率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1月本未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2年10月本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100名为试验组。对比护患纠纷率等指标。结果:关于感控制率,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9.0%相比更高(P<0.05)。关于护患纠纷率,试验组数据1.0%,和对照组数据8.0%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8.0%,和对照组数据85.0%相比更高(P<0.05)。结论:医院用护理质量管理法,感控制效果更好,护患纠纷率也更低,病人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理质量管理 影响 院感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持续质量改进下的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的构建,并探究该模式下的实践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前(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和实施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指标情况,比较实施前后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每周消耗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高值耗材申请合规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科室对器械科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下的医用耗材SPD管理模式在医院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医用耗材的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用耗材 SPD管理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准预防措施对口腔科门诊感染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口腔科门诊30个诊室作为观察组,按照标准预防措施进行口腔门诊诊室的感染防控,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口腔科门诊30个诊室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口腔门诊诊室的感染防控,以空气卫生质量、无菌器械管理水平、手卫生情况和医疗废物处理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都更好,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标准预防措施进行口腔科门诊感染防控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预防措施 口腔门诊 感染防控
  • 简介: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议获悉,去年国家卫计委在一些省开始试点跟公安部门进行合作,推进实名制预约。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根据试点情况,考虑跟公安部门合作,在全国范围内的三级医院先试点。

  • 标签: 公安部门 合作 新闻发布会 三级医院 计生委 实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