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灾害性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理机制的现状、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调查和成功案例分析,揭示了应急响应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传递滞后、资源分配不均等,并总结了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加强部门协同等,旨在构建更协同高效的机制。进一步,本研究深度分析了灾害性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中的问题与瓶颈,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其影响。提出构建协同机制与可持续策略的思路,包括强调跨部门合作、注重技术创新与法规更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灾害性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的未来提供了创新性思路和具体建议。

  • 标签: 灾害性化学品事故 应急响应 事故处理 紧急应对 环境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脉炎平对刺激性药物所致局部化学性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引起局部化学性炎症的病例,外涂敷中药制剂脉炎平,每日4次,结果:经使用脉炎平治疗的45例局部炎症患者全部痊愈,结论:脉炎平对刺激性药物所致的局部化学性炎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脉炎平 局部化学性炎症 治疗 药源性损伤
  • 简介: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系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inn)植物,为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产于我国的西南部和东南部,遍布湖南、福建等17个省区[1]。我国现有油茶林种植面积368万hm2,年产茶油约30万吨,茶枯饼约90万吨[2]。茶枯饼是茶油子榨油后剩下的渣饼,又称油茶饼粕、茶枯、茶麸等,其产量相当于茶油的3倍。

  • 标签: 茶枯饼 化学成分 综合利用
  • 简介:杜仲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第三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杜仲的主要资源在中国,是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从杜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按其结构可分为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多糖类等。杜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护肾、抗骨质疏松等药理作用。其在中国、韩国、日本等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杜仲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从实验课的准备阶段、教学过程的板书设计、幻灯设计、讲解和学生互动设计以及演示和学生互动设计等方面描述了一堂物理化学实验观摩课的课堂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 标签: 板书设计 幻灯设计 学生互动设计
  • 简介:生物化学作为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生物化学在中药学相关专,3k-~4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指出以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的改革方法,即运用科研的内容、思路及方式激活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转变考核思路,以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适合于创新性、研究型中药学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科研思维 创新能力 中药学
  • 简介:根据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规定如下。1.化学元素符号使用罗马(正)体,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

  • 标签: 化学元素 书写 核素 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 国家标准
  • 简介:认知-发现学习是有助于教学中学生掌握学科认知结构,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讲授专业课中应用认知-发现学习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认知-发现学习的方法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在课程教学中应用认知-发现学习的方法,要经历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师协助参与课题讨论等环节。

  • 标签: 认知-发现学习 中药化学 问题情境 教学目标
  • 简介: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in化学成分复杂,用途广泛,在食品、茶饮、医药产品中大量应用。利用现代研究手段已经从菊花里分离到黄酮、萜类及有机酸等化学成分,菊花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血脂、抑菌、镇痛、免疫调节、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 标签: 菊花 黄酮类 三萜类 抑菌 抗肿瘤
  • 简介:对近10年来中外期刊有关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对从虎杖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虎杖中主要含有葸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菌、调血脂、抗血栓、改变血流变、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氧化、抗肿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预防艾滋病等。多年来对虎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为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 标签: 虎杖 蒽醌类 二苯乙烯类 黄酮类 香豆素类 抗炎
  • 简介:通关藤为萝蘑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的藤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21甾体化合物,尚含有三萜、有机酸、甾醇、多糖等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抗肿瘤,降压,平喘等。本文就近年来通关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通关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目的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与功效、毒性相关的细辛化学成分研究现状,明确细辛的功效成分与毒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细辛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对近3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细辛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非挥发油类、马兜铃酸类化合物,挥发油类物质中的甲基丁香酚是主要功效物质基础,马兜铃酸Ⅰ是主要毒性物质基础。结论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应注重与细辛的功效和毒性相关联,也应注意产生功效与导致毒性的物质基础的异同,从而分析不同物质基础下作用性质的差异,同时还要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背景,注重在证候背景下功效和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研究。

  • 标签: 细辛 功效 毒性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中药茵陈在我国历史悠久,经现代医学分析,茵陈成分复杂,药理性质较为广泛,极具药用开发及利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学者们对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茵陈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茵陈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陈蒿 滨蒿
  • 简介:根据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规定如下。1.化学元素符号使用罗马(正)体,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

  • 标签: 化学元素 核素 书写 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 元素符号
  • 简介:白狼毒作为有毒中药,具有抗结核、抗癌、抗白血病、细胞毒、免疫调节等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狼毒大戟和月腺大戟中80多个成分的化学研究,为白狼毒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白狼毒 大戟科 月腺大戟 狼毒大戟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从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实验内容的绿色化改革、实验之间的巧妙整合与试剂的循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探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 标签: 物理化学 实验教学 绿色化学
  • 简介:根据国家标准C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的书写规定如下。1.化学元素符号使用罗马(正)体,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2.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

  • 标签: 化学元素 核素 书写 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 国家标准
  • 简介:香加皮为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综述香加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临床应用等,为香加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香加皮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通过几年来对多个大专函授点的有机化学教学,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提高了对各层次有机化学教学要求的理解。现谈谈我在有机化学函授教学中的体会。一、掌握大专函授生的特点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上好一

  • 标签: 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教学 函授课 函授教学 函授生 立体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