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本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分布状况,了解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现状。方法:对1599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支原体(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599例检测标本中,总感染率为23.08%,单纯UU阳性277例(75.07%),UU-Mh阳性81例(21.95%),单纯Mh阳性11例(2.98%)。MH对强力霉素(DOX)、交沙霉素(JOS)、美满霉素(MIN)全部敏感,UU对JOS、MIN、DOX、环酯红霉素(ECC)、克拉霉素(CLA)均非常敏感,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单纯UU或MH感染。结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DOX、MIN和JOS可作为本地区临床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

  • 标签: 男性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下病原体分布规律。方法:包皮龟头炎患者200例,对其生殖器分泌物进行超高倍镜下检测,研究病原体分布规律,并观察该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结果:经超高倍镜检测,200例包皮龟头炎患者中,G+球菌感染占42%,真菌感染占30%,支原体感染占18%,未见致病菌占2%,混合感染占8%。年龄分布中,25岁以下占18%,25~45岁占69%,45岁以上占13%。病程分布中,1周以下占52%,1~8周占39%,8周以上占9%。结论: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下检测,G+球菌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真菌感染次之。发病年龄,中青年居多。病程1周以下者居多。

  • 标签: 包皮龟头炎 超高倍镜 病原体分析
  • 简介: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由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且Uu耐药株越来越多,研究其药物敏感性情况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支原体IES试剂盒对性病门诊患者100株Uu进行了检测和药敏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解脲脲原体 抗生素 药敏试验 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人型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是否由于一种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所致。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从103株临床人型支原体中筛选出耐药菌株。用荧光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在人型支原体内的蓄积量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和利血平产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分离出两组人型支原体耐药菌株和两组敏感菌株。盐酸环丙沙星在耐药株中的蓄积量低于敏感株。CCCP和利血平对临床菌株产生的影响有差异。利血平能够显著增加盐酸环丙沙星的蓄积量,而CCCP在此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主动外排系统的存在可能是人型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一部分。

  • 标签: 人型支原体 主动外排系统 盐酸环丙沙星 荧光
  • 简介:目的建立生殖支原体TaqmanMGB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以期发现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黏液脓性宫颈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建立TaqmanMGB荧光PCR检测技术;采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74例、体检中心对照组标本63例,应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结果Taqman探针荧光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24.3%,对照组未检测出生殖支原体;除不孕以外其他几项调查内容包括尿道炎症状、非婚性接触史、复发性宫颈炎以及治疗史均与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联(P〈0.001),其阳性率分别为17.6%、52.9%、42.5%、100%。结论TaqmanMGB荧光PCR法是目前较为适用的生殖支原体检测方法。生殖支原体感染可能是黏液脓性宫颈炎的致病因素;生殖支原体的检测在指导复发性宫颈炎的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宫颈炎 黏液脓性 支原体 生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进行分析。结果:669例怀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21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198例,Mh5例,Uu+Mh18例。患者药敏分析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低。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前应做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

  • 标签: 尿道炎 宫颈炎 非淋菌性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CFU、3IFU、6.7pg/μL、1CFU、1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反向斑点杂交 泌尿生殖道 病原体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分析解脲脲原体感染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的同时,进行解脲脲原体感染(培养法)检测。结果100例中解脲脲原体阳性65例,占65%,阳性组标本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活力、活精子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可以对精液液化时间、精子密度、活力等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精液 解脲脲原体 感染
  • 简介:近十多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和热点,其中最关键的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是否致病,由于研究众说不一,引发很多迷惑和争论,但也有一些逐渐被肯定,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也逐渐清晰。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致病性
  • 简介:目的评价解脲脲原体(Uu)培养方法的特异性,了解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方法用A7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鉴定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2230例临床标本.结果2230例临床标本,固体培养阳性448例,液体培养阳性593例.两者比较(χ2=128.8,P<0.001)差异有显著性.药敏试验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联合应用可提高解脲脲原体检验的特异性,并能了解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联合应用 泌尿生殖道 临床标本 阳性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对广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为期4年的连续观察,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每年分离的解脲支原体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检测,测定解脲支原体对以上药物的敏感率及耐药率.结果: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药物敏感率无明显改变;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上升,耐药率从2005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23.2%.结论:解脲支原体的耐药趋势正逐渐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率表明该类药物在解脲支原体治疗方面要严格控制和选择;对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测定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了解牡丹江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9例疑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5例,感染率为46.17%。其中单纯UU阳性202例(39.69%)、MH阳性11例(2.16%),UU和MH同时阳性22例(4.32%)。8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UU是本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治疗上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加强支原体的培养与药敏检测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 标签: 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 感染 耐药
  • 简介:目的:旨在观察苍柏湿毒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BALB/c小鼠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法,将解脲支原体接种于小鼠阴道,给予不同剂量苍柏湿毒清、苍柏湿毒清拆方灌胃干预,采用ELASA法检测小鼠阴道黏膜LTC4水平。结果:感染解脲支原体后小鼠LTC4水平升高,但与空白组小鼠差异不大(P〉0.05)。结论:苍柏湿毒清可能不是通过调节LTC4水平而治疗阴道感染解脲支原体引起的疾病。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苍柏湿毒清 白三烯C4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爱宝疗治疗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有不良妊娠史的连续2次和/或2次以上的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43例,采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治疗,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的第10天和35天进行宫颈拭子解脲脲原体培养,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0天病原体转阴率为92.7%;35天病原体转阴率为90.2%。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爱宝疗治疗难治性解脲脲原体生殖道感染疗效较好,本结果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盐酸米诺环素 爱宝疗
  • 简介:背景目前我国通过性传播获得的HIV感染正在快速增长。但在性病人群中,几种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粘液脓性冉颈炎(MPC)患者中儿种艾滋病相关的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培养法和PCR法对65例NGU/MPC患者的牛殖道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作了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梨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的检测。结果生殖道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1%(15/65)、12.3%(8/65)和1.5%(1/65);咽部牛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6.2%(17/65)、15.4%(10/65)和1.5%(1/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Mg者占10.8%(7/65);生殖道和咽部同时检出穿通支原体者占4.6%(3/65);未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者。结论在NGU和MPC患者中,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感染常见;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可能通过生殖器-生殖器或口-生殖器性接触而传播,并引起尿道炎和宫颈炎。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艾滋病 支原体感染 宫颈炎 流行病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男性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不同生物群感染情况及其与尿道炎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性病门诊就诊解脲脲原体(Uu)阳性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菌株,并详细记录患者有无尿道炎的临床症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进行临床菌株的血清分群检测。结果:38株Uu中,parvo生物群占36.84%(14/38),T960生物群占63.16%(24/38),未同时检测到两个生物群。无论有无尿道炎表现的男性患者中,T960生物群的检出率均高于parvo生物群,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尿道的Uu感染中T960生物群检出率高于parvo生物群,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地区分布、研究对象的差异及样本量等因素有关,有待于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生物群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