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的相关因素,观察多元化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285例妊娠期的孕妇,对其中合并生殖器疱疹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多元化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影响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孕产史、妊娠期感染史、孕期焦虑、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2个)(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孕期体重、孕期体重指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紊乱史、痛经史、孕次、家族史等无关(P〉0.05),其中妊娠期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是高危险因素。经过多元化干预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4.3%,抗复发有效率为77.8%。结论:妊娠期感染史、不洁性交史、多个性伴侣是影响妊娠合并生殖器疱疹的危险因素,多元化干预对临床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妊娠 生殖器疱疹 相关因素 多元化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400例临床资料,均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进行分组,尿路感染组50例和非尿路感染组350例。结果:感染组年龄〉65岁、术者经验初学、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d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组、术者经验、糖尿病、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抗生素未应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掌握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路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收集从建库到2018年8月前已发表的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对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5项,样本总数3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可以提高肺孢子菌肺炎治疗的有效率[RR=1.28,95%CI(1.17,1.39),P<0.00001];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卡泊芬净治疗[RR=0.50,95%CI(0.45,0.83),P=0.01]。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卡泊芬净的疗效,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卡泊芬净 克林霉素 肺炎 肺孢子菌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更昔洛韦注射液(GCV)与阿昔洛韦(ACV)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检索时间始于建库、截至2018年6月的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重庆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纳入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GCV治疗组1394例,ACV治疗组13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输注GCV治疗带状疱疹优于静脉输注ACV,其总有效率(Z=10.75,P<0.01)、止痛时间(Z=8.76,P<0.01)、止疱时间(Z=8.74,P<0.01)和结痂时间(Z=7.40,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GCV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静脉输注ACV。

  • 标签: 更昔洛韦注射液 阿昔洛韦注射液 带状疱疹 META分析
  • 简介:患者女,17岁。面部红斑、丘疹、水疱伴疼痛十年,加重20d,皮损消退部位遗留痘疮样瘢痕。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海绵水肿,可见坏死,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CD3(+),CD4(+/-),CD5(-),CD7散在(+),CD8(+),CD45RO(+),GranzymeB(+),TIA-1(+),CD20(-),CD30(-),CD56(-),EMA(-),ALK(-)。EBER原位杂交(+)。TCR基因重排:未检测到该样本TCR基因克隆性重排。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HVLL,该病后更名为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进一步对国内外文献报道中180例HVLL病例进行分析,简要综述该病的研究历史、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表现以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 EB病毒 T细胞淋巴瘤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开展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动态掌握珠海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能力的整体水平,发现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性病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方法:2011-2013年间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质评项目为衣原体抗原、梅毒螺旋体血清、性病常规阅片、支原体培养鉴定、淋球菌培养鉴定,每项目各5份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和各项目的符合率,对三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珠海地区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水平连续3年成绩均在良好水平,已通过规范化建设的13家性病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SI)≥0的有9家,占69.2%;未通过规范化建设的8家性病监测点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SI)≥0的有1家,占12.5%;不同实验室操作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检测结果平均符合率均在80%以上,其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的平均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4.4%和97.0%。结论: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且结果较稳定,规范化性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具有持续性,才能有效促进性病检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性病监测点 实验室 室间质评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性病门诊支原体感染的状况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对Uu和Mh进行检测,并对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进行分析。结果:669例怀疑有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221例检出支原体,其中Uu198例,Mh5例,Uu+Mh18例。患者药敏分析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均很高;对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较低。结论:在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前应做药敏检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产生。

  • 标签: 尿道炎 宫颈炎 非淋菌性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泉州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KOH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男女发病率比为1∶1.68,青中年发病率较高。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4.02%,全甲损毁型(TDO)占19.86%,近端甲下型(PSO)占8.88%,浅表白色型(SWO)占7.24%。共培养出致病真菌376株,培养阳性率87.85%,皮肤癣菌占53.99%,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38.30%;酵母菌属占39.6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2.61%;霉菌占6.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不同临床类型菌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泉州地区甲真菌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类型间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上有所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化学过敏原的种类及其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10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性别、年龄和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54.8%,变应原阳性率列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硫酸镍、硫柳汞、异噻唑、溴硝丙醇、氯化钴。结论斑贴试验能帮助大多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到过敏原,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常见过敏原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皮炎 变态反应性 斑贴试验 过敏原
  • 简介:目的观察首乌生黑汤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泛发性白癜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7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进行NB—UVB照射,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首乌生黑汤.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法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乌生黑汤配合NB-UVB治疗泛发性白癜风疗效显著。

  • 标签: 白癜风 首乌生黑汤 窄谱中波紫外线
  • 简介:本研究坚持人类学的整体论视角和对情境的关注,按场所人数和收费标准将女性性工作者(FSW)工作场所分为路边发廊、休闲会所、宾馆桑拿、KTV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场所FSW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实践进行分析,结论如下:不同类型场所FSW的主观风险意识与她们对场所的认知和分类密切相关;KTV的FSW的主观健康风险与其他场所相比更高;受年龄和阅历影响路边桑拿和休闲阁的FSW自我保护意识更强;FSW的自我保健实践与经验和惯习密切相关,与科学话语主导的健康宣传未必相容。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健康观念 自我保健 主观风险认知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特异性皮肤病(SDP)患者围生期的转归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及妇产科就诊的SD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DP组男婴52例,女婴38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2±0.06)kg,孕妇剖宫产率52.63%,妊娠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58%,新生儿总的不良围生转归发生率为22.11%,与非SDP围生孕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地区SDP患者胎儿平均体质量高,妊娠并发症多,不良的围生结局发生较多,需要进一步增加SDP中少见的临床亚型样本含量进行观察.

  • 标签: 皮肤病 特异性 妊娠 妊娠并发症 围生期转归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2年杭州地区性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性病患者的性别、午龄、学历及性病类型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6320例性病患者年龄大多以中青年为主,男性以已婚高中或以上学历为主,女性以未婚和初中学历为主,3年性病病种均以梅毒居首位,男女性别比最显著的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论杭州地区性病流行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应继续坚持开展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性病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流行病学 杭州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2010-2016年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及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测定PPNG菌株。结果:7年间共监测326株淋球菌,检出PPNG106株(32.5%)、TRNG156株(47.9%);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2.9%、87.7%和97.2%。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未检出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率及PPNG、TRNG流行率变化均不明显(2值分别为0.00、0.42、0.00,P值均>0.05);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变化明显(2=6.25,P<0.05)。环丙沙星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94.9%~100%),变化不明显(2=0.75,P>0.05)。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77.5%~100%)且变化明显(2=9.91,P<0.01)。结论:江门市淋球菌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敏感,可作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淋球菌 抗生素 耐药监测 PPNG TRNG
  • 简介:一本临床医生看得懂、用得上的统计书《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和图形表达实例详解》。由周登远、崔壮、焦振山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3元。本书分为预备篇、统计分析篇和统计绘图篇。预备篇介绍了统计学基本知识、统计方法的选择和如何采用EpiData或SPSS建立数据文件;统计分析篇以SPSS18中文版为介绍对象,实例解说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生存资料和诊断试验中的统计分析,涵盖了临床医学科研中90%以上的数据分析内容;统计绘图篇则在国内首次介绍如何采用GraphPadPrism绘制出版级统计图,以统计方法为框架,以实例详解的方式,简单明了。

  • 标签: 科学出版社 统计分析 临床医生 医学研究 实例 图形
  • 简介:目的:分析全球医学真菌生物膜文献概貌,了解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利用汤森路透的TDA软件分析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的时间、国家、期刊、作者和高频主题词分布,分析引用前20位文献类型及内容,并制作作者合作网络图。结果医学真菌生物膜相关文献自1999年至今文献数量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美国和欧洲在该研究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文献也主要发表于美国和欧洲的该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前10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皮肤病学系医学真菌中心。医学真菌生物膜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念珠菌属和酿酒酵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医学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其与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医学真菌发挥该毒力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基础。被引频次排位与文献贡献排位作者趋势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北京地区。结论欧美仍是该领域的研究大国,近5年中国内地的文献数量和引用率开始增加。临床常见医学真菌和模式真菌生物膜的形成、药敏及其毒力相关机制是医学真菌生物膜的主要研究热点。

  • 标签: 医学真菌 生物膜 PUBMED 文献计量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敏感性及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流行株的变化趋势,为及时修订本地区淋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珠海性病监测点患者分离的淋球菌43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分析所得的结果。结果:6年间共监测淋球菌432株,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3.2%(273/432)、96.3%(416/432)、100%(432/432),MIC50和MIC90均已超过了耐药标准,未检出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株有136株(31.5%),6年间,头孢曲松的MIC50和MIC90均有一个稀释度的增加。检验显示,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6年间耐药变化趋势以及PPNG、TRNG的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孢曲松中敏率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与2015年头孢曲松中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9,P〈0.01)。结论:6年间珠海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耐药变化趋势平稳,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高耐药率情况无显著变化,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处于敏感范围,可作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PPNG和TRNG流行仍处于高流行率水平,头孢曲松中敏率有所下降有利于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淋球菌 抗生素敏感性 变化趋势 PPNG TRNG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穴位埋线 慢性荨麻疹 血清总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