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日常活动与脑卒中诱因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中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79例脑卒中发病时(前)状态,将病例分为出血性卒中(CHVD)与缺血性卒中(CIVD)两组.CHVD445例,CIVD434例.对前10种常见诱因分别排位,并对两组间相同诱因作卡方检验.结果76.6%的CHVD与57.6%CIVD存在明确的诱因.前10位常见的诱因,在CHVD组中依次为:睡眠10.6%,大小便9.2%,玩麻将8.8%,进食5.2%,做家务4.7%,轻体力劳动4.0%,洗澡3.4%,重体力劳动3.1%,看电视2.9%,饮酒2.2%;在CIVD中排位为:睡眠21.2%,做家务4.1%,玩麻将2.8%,大小便2.3%,进食2.1%,看电视1.6%,重体力劳动1.4%,穿表1.4%,洗澡1.2%,饮酒1.2%.两组相比,睡眠、玩麻将与洗澡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进食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玩麻将时发生CHVD患者组中74.4%有高血压病史;而在睡眠中发生的CIVD患者组中73.9%有高血压病史.结论许多日常活动可能成为脑卒中的诱因,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玩麻将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脑卒中预警.

  • 标签: 日常活动 脑卒中 诱因 调查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对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9例HSLE病人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HSLE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病人的社会支持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前24h、出院后1、6个月干预组B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出院后1、6个月干预组主观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的出院计划模式能有效提高HSLE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支持度。

  • 标签: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出院计划 日常生活活动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为老年无陪护病区夯实基础护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老年无陪护病区5个方面的37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定与频次记录,同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算不同ADL等级病人每日基础护理工作时间。结果:不同ADL等级老年病人基础护理需求不同,除Ⅱ级与Ⅲ级无明显差异外,ADLI级至Ⅳ级老年病人总的每日基础护理时间整体呈递增趋势,老年无陪护病区平均每人每日所需基础护理时间为224.96~248.80rain(95%C1)。结论:根据ADL等级计算基础护理工作时间准确、客观、简单、方便;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工作时间长,为保证护理质量,建议根据基础护理时间需求增加相应护理人员。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础护理 工作量 老年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88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康复治疗;每例患者入组时和治疗第30天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评价运动功能和Barthcl指数(BI)评价ADL。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但康复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

  • 标签: 卒中 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