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与亚叶酸钙(CF)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38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资料。CPT-11给药剂量按180mg/m^2,第1天静滴30min:CF200mg/m^2,第1~2天静滴2h;5一Fu400mgm^2,第1~2天静脉推注;5-Fu600mg/m^2,第1~2天持续静滴22h。每2周为1个周期,每例至少接受3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均可评价,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18.4%(7/38),稳定(SD)26.3%(10/38),进展(PD)55.3%(21/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9.1个月。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迟发性腹泻。结论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可使部分患者临床获益,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晚期胃癌 伊立替康 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二线化疗
  • 简介: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由于受呼吸、心博因素的影响,在常规放疗时代难以确保射线的精确投射,进而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发展。以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为代表的最新一代精确放疗系统,可通过螺旋照射、图像引导放疗(IGRT)及自适应放疗(ART)等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放疗精确性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从而突破了放射治疗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瓶颈”,为胸部肿瘤的放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标签: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 放射治疗 胸部肿瘤
  • 简介:目的对2002~2007年间我科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经验和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全组43例,颈胸两切口4例,弓上吻合13例,弓下吻合26例,均用胃代食管手术。结果43例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术后并发症16例,占全组的37%,呼吸系统并发症10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5例,胃排空障碍1例。结论术前对合并症如呼吸,循环疾病,糖尿病的病人进行支持治疗,术后要加强抗感染,并及时处理心肺功能并发症,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食管癌 外科治疗 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按胃癌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及非常满意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引流区域的临床研究验证乳腺癌SLN不仅仅是引流乳腺原发肿瘤区域的SLN,而可能是引流整个乳腺器官的SLN。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有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指征而不同意行SLNB替代腋清扫术的103例乳腺癌患者进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99mTc-硫胶体(^99mTc—SC)注射于乳腺肿瘤表面皮下,染料示踪剂分别注射于乳晕区皮下(73例)或肿瘤对角线部位皮下(30例)。SLNB后施行腋清扫术。结果核素染料联合法、核素法与染料法SLNB成功率分别为100%、97.1%和95.1%(P=0.286),SLNB的假阴性率分别为7.9%、8.1%和8.1%(P=0.999)。同时获得染料与核素法SLN定位的95例患者,至少有1个SLN被2种方法同时定位,不同部位注射不同示踪剂SLN定位的符合率为100%,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0.695,P〈0.01)。结论肿瘤表面、乳晕区、对侧象限的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不同的示踪剂可以引流到同一SLN;支持乳腺癌SLN不仅是乳腺肿瘤的SLN,而且是整个乳腺器官的SLN;乳腺癌SLN的新理念有助于临床实践中示踪剂注射部位的个体化和SLNB适应证的扩大。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引流区域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癌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conventionalFractionation,CF)组30例,1次/d,2Gy/次,5次/wk,总剂量66Gy,6.6wk完成;全程加速超分割(wholecourseacceleratedhyperfractionation,WCAHF)30例,2次/d,1.5Gy/次,10次/wk,总剂量66Gy,4.4wk完成。结果比较两组1a、3a、5a局部控制率,WCAHF组明显优于CF组(P〈0.05),分别为73.3%、53.3%、43.3%和56.7%、36.7%、26.7%;比较两组1a、3a、5a生存率,WCAHF组明显优于CF组(P〈0.05),分别为70.0%、36.7%、30.0%和56.7%、26.7%、16.7%。WCAHF组急性反应发生率较CF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WCAHF放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明显增加放射治疗反应及并发症。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 全程加速超分割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黑色素瘤冷冻免疫瘤苗激活自体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Ⅲ期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Ⅲ期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分别接受TIL+白介素-2(IL-2)和IL-2治疗2个月,并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以及治疗副反应。结果两组的OS和R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个淋巴结侵犯者的OS和RFS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耐受治疗良好,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L+IL-2治疗能显著改善Ⅲ期黑色素瘤患者的OS和RFS,只有1个淋巴结侵犯者治疗效果比〉1个淋巴结侵犯者好。

  • 标签: 黑色素瘤 肿瘤浸润细胞 白介素-2 综合治疗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术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术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术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胃癌发病率位居我国常见肿瘤之首,单纯手术治愈率只有20%~40%,对不能手术的胃癌患者,化疗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常规化疗的有效率为30%~40%,尤其是完全缓解率过低(0%~5%),中位生存期无明显改善,目前胃癌尚无标准的化疗方案。我科于2002年11月~2003年10月采用国产紫杉醇联合国产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1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晚期胃癌 紫杉醇 草酸铂 化疗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胃癌转移到男性生殖系统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本院诊治的1例残胃癌术后左侧精索转移的患者资料,同时检索2015年10月之前PubMed、Medline、Ovi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上已发表的胃癌转移到男性生殖系统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纳入,提取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42篇文献,共提取44例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7.3±14.36)岁,平均发病时间为5.1(5.1±6.79)个月。单纯左侧生殖系统转移15例(34.1%),单纯右侧生殖系统转移21例(47.7%),双侧同时转移8例(18.2%)。33.3%患者首诊生殖系统转移癌.随后检查发现胃癌。原发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差的病例占89.6%(26/29),转移癌病理分化程度差的病例占93.3%(28/3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结论胃癌转移到男性生殖系统罕见,原发胃癌与生殖系统转移癌分化程度低,且患者预后极差。

  • 标签: 胃癌 男性 生殖系统 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由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GP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欣胃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以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6.88%(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②胃镜及病理学改变上,治疗组在黏膜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改善程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清EGF表达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欣胃颗粒可明显改善GPL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血清EGF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状态有所逆转。

  • 标签: 欣胃颗粒 胃癌前病变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C)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方法选取NSCLC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NC联合手术组(n=60)和单纯手术组(n=60).单纯手术组患者仅行手术治疗,NC联合手术组患者行NC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的血清免疫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GFR-2)水平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单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天,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血清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T淋巴(T)细胞、辅助性T(Th)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抑制性T(Ts)细胞水平、VEGF水平、EGFR-2水平及MRP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NC联合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单纯手术组,5年累计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治疗NSCLC,可以有效解除免疫抑制,降低血清VEGF、EGFR-2水平及MRP表达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NSCLC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单试验组、开放性临床研究,共入组44例原发性肝癌,均为病理明确诊断的初治患者,肿瘤直径〈5cm者6例、5~10cm者23例、〉10cm者15例。单次剂量3~4Gy,每周3~4次,DT36~60Gy。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正常组织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标准评价。结果:4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患者有43例,其中CR3例,PR25例,NC10例,PD5例,有效率(RR)为65.1%;疾病控制率(DCR)为88.4%。TTP为52~662天,中位TTP为306天,1年生存率为62.8%。主要毒副反应为可逆性近期轻度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放疗中肝脏放射损伤1级3例,1例有乙肝病史患者于放疗结束6个月时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毒副作用可控制。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实验组)及3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中LUNX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实验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为58.93%,而对照组无表达(P〈0.05)。②NSCLC患者外周血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LUNXmR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NSCLC发生、发展潜在指标,对判断病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肺特异性蛋白X MRNA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非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方法采用本中心自1995年至2001年问手术切除的9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8/96).术后1年、3年、5年、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2.5%、47.9%及38.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39.6%、33.3%,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8个月.TNM分期是患者总生存及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出血是影响行治愈性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治愈性局部肝切除是非肝硬化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建议采取积极的局部治疗以延长生存.

  • 标签: 肝细胞癌 非肝硬化 肝切除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脑转移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颅内转移瘤诊断和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综合治疗的8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的预后。术前明确有肿瘤或肿瘤手术史76例,另4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结果:手术行转移灶完全切除者50例,其中原发病灶完全切除者28例,原发灶放疗或化疗者22例;多发灶只清除1个者11例:其余19例只行放疗加化疗。原发病灶中肺癌40例,占已知病灶52.6%,病理类型以腺癌和低(未)分化癌为多见,分别为41.2%和36.4%。本组生存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零7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平均生存期16个月,只行放疗加化疗者平均生存期11个月。与同期未经综合治疗者相比,本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脑转移瘤诊断一经确立,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明确病理类型至关重要.再针对病理类型行放疗和,或化疗等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帮助。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泌乳素腺瘤在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所占比率较高,临床治疗观点各家不一。本文分析总结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5年间124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男性患者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性功能障碍多见;女性以月经异常、溢乳多见。手术组平均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男性1875.22μg/L,女性376.6μg/L。男性肿瘤直径平均38.05mm,其中83.3%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在女性则为15.25mm和49%。术后,男性PRL降至385.84斗g/L(P〈0.05),15例性功能障碍者13例改善,82.6%的视力视野障碍得到改善;女性PRL降至23.93μg/L,(P〈0.05)。微腺瘤不孕者术后受孕率达81.25%,高于药物治疗组33.33%(P〈0.05)。结论:男性患者具有发病年龄高、肿瘤大且呈侵袭性生长、泌乳素水平高等特点。而女性有发病年龄较低,多为微腺瘤,手术治疗后泌乳素水平控制率高,不孕患者受孕率高等特点。我们提倡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在浆细胞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而髓外浆细胞瘤(EMP)相对罕见,易误诊为其它肿瘤。本文对EMP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浆细胞瘤 髓外 临床病理 治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复发率高,能够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肝癌患者仅占20%左右。故临床上大多数肝癌仍需采用非手术疗法。肝癌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对于病变范围小、孤立、数目少的可以手术或放疗;对于病变大又有包膜的可以介入栓塞治疗。但原发性肝癌往往当发现时,已是晚期,病变较大或弥散,手术、介入栓塞难以起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局部热疗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35例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栓是否再发、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及患者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肺栓塞(胛E)患者中3例于3小时内死亡,3例治疗后好转;29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痊愈11例(37.9%),好转5例(17.2%),无效13例(44.8%),其中2例死于溶栓后肺栓塞。上肢发生DVT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0天,高于其它部位发生DVT的患者(P=0.018)。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7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50天)。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的时机,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聚集等,溶栓的好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对诊断VTE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治疗中血栓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 标签: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