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行PICC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与管理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PICC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49)。实验组患者采用PICC管护理与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122%)低于对照组(20.406%),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960%)高于对照组(83.674%),P<0.05。结论通过对行PICC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PICC管护理与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我院大力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管理研究
  • 简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我科自1999年以来,对部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者或难以行腰穿检查者,采用了腰椎椎管管术治疗,并针对该项治疗制订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腰椎椎管 护理措施 置管术 治疗 新型隐球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对行 PICC 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与管理研究。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 PICC 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98 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 n=49 )和实验组( n=49 )。实验组患者采用 PICC 管护理与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6.122% )低于对照组( 20.406% ), P < 0.05 ;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7.960% )高于对照组( 83.674% ), P < 0.05 。 结论: 通过对行 PICC 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 PICC 管护理与管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我院大力推广。

  • 标签: PICC 置管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短期肠外营养中,近中长导管经腋静脉管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86例短期肠外营养患儿随机进行分组,经腋静脉管为实验组,经颈外静脉管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使用效果。结果根据对比得出结果实验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対照组;结论本研究推荐使用经腋静脉管的外周留置针用于短期TPN。

  • 标签: 腋静脉 近中长导管 胃肠外营养
  • 简介:采取开放式自设问卷表,对101例重型肝炎患者锁骨下静脉管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患者的情况需求制定实施的内容方法,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前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包括:了解管的安全性、插管的不适感受和费用;管后的健康教育需求主要是:了解管道的护理、观察要点,及注意事项。针对此,分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

  • 标签: 重型肝炎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指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着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将疱疹消退后仍遗留强烈的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我科2006年1月~12月,应用硬膜外皮下隧道管镇痛术,能满意地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疱疹 带状/并发症 疱疹 带状/治疗 神经痛/病因学 神经痛/护理
  •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减少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管所致感染。并找出预防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93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管的导管出皮肤处、导管接口、拔管前的血培养和拔管后的导臂末端共504个样本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结果发现四个检测部位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都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管的留置时间愈长,导致感染的机会愈大。从细菌学监测得出的细菌菌群和药敏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势在必行。

  • 标签: 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27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1月的最主要原因,而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结论控制并发症可延长儿童PICC管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时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并发症 儿童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管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历资料,挑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102例患者进行入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6例)、B组(26例)、C组(25例)及D组(25例),分别接受股静脉管、髂外静脉管、颈内静脉管及锁骨下静脉管。对比分析患者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性。结果:在管时间方面,A组患者的管时间最短,明显短于其他三组,D组患者的管时间最长(p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观察造影剂结合超声方法对减少肘部PICC管导管异位的效果。方法将144例左侧肘部PICC管患者按置管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各72例。两组均按常规方法安置患者及管操作,管过程对照组采用B超判断是否发生导管异位,改良组在B超监视下边送管边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5ml了解导管尖端位置情况,指导管。结果改良组发生导管异位3例(4.2%),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18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管术中脉冲式推注造影剂配合超声可减少左侧肘部PICC管导管异位。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B超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接受 PICC管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8年 5月~ 2020年 5月本院 215例 PICC管肿瘤患者,在 PICC管中均利用心内心电图技术进行辅助定位,统计患者的一次性管成功率。 结果:215例 患者管期间心内心电图均发生P波变化,通过行 X线胸片检查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均为一次性穿刺管成功,术后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异常反应。 结论:对于PICC管的肿瘤患者通过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有利于提高穿刺管质量和一次性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患者 心电图定位技术 效果
  • 简介:脐静脉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患者鼻胃管管方法,以提高留置鼻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80例ICU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管,观察组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并旋转胃管90~180°的方法管。比较2组患者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管用时和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管后呛咳、误入气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6.157,P=0.000),管用时少于对照组(t=20.145,P=0.000),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275,P=0.012)。结论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并旋转胃管90~180°的管方法,能够提高留置鼻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插管法 胃管 昏迷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大都会选择 PICC作为静脉输液通路,其主要作用为安全给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管后的患者在长期带管期间,部分患者穿刺部位皮肤会出现局部损伤的现象,该情况不会对安全给药造成影响,但会对患者早期恢复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降低风险因素,管后发生皮肤损伤对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的几率,本文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置管术 皮肤损伤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围绕血液肿瘤患者PICC管后并发症形成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展开深入分析。 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所收治的9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管(PICC),并对患者穿刺化疗后各类并发症情况加以比较。 结果 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局部渗血16例,发生率最低的为导管脱出,仅1例;二次化疗患者局部渗血6例,送管困难最高达10例。 结论 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积极引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管,不但可降低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且可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合理安排治疗进度,确保导管使用期限的有效延长,故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及意义。

  • 标签: 血液肿瘤 PICC置管 并发症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大都会选择PICC作为静脉输液通路,其主要作用为安全给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管后的患者在长期带管期间,部分患者穿刺部位皮肤会出现局部损伤的现象,该情况不会对安全给药造成影响,但会对患者早期恢复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降低风险因素,管后发生皮肤损伤对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的几率,本文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置管术 皮肤损伤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PICC管患者中PDCA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方法:本实验抽取乳腺癌PICC管患者共120例,抽取研究时间段为2019.4-2020.2,采取随机方式进行组员分配,PDCA护理模式干预小组为管理组,常规护理小组为对比组,两小组均设置分配例数为60,效果反馈指标: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比组,存在明显性对比差异(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可实现高质量护理,有效降低乳腺癌PICC管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乳腺癌 PDCA护理模式 PICC置管 运用
  • 简介:中心静脉管是ICU急危重病人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重要诊治措施。为了避免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管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院ICU自2006年1月开展了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管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