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评教评学模式在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传、帮、带教学模式,观察组接受评教评学双向评价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和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实习护士出科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施评教评学教学模式后,带教老师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管理与专业发展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各评价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评教评学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充分调动带教老师和护生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评教评学 肿瘤外科 临床带教 教学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机移动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体检人群血糖控制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出100例IFG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纳入研究先后顺序排序,在Excel软件中产生随机数字序列并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手机移动教育,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空腹血糖值、糖尿病转化率及血糖达标率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IFG体检者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空腹血糖值达标率较对照组高(均P<0.001)。结论对IFG人群进行手机移动教育,能够降低其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正常转归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发生。

  • 标签: 空腹血糖受损 健康体检 手机 移动教育 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需求和健康教育形式,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本院骨科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对了解目前病情、治疗方案与效果、功能锻炼及程序、功能锻炼注意事项、支具使用、体位与正确生活方式等项目需求率高;患者最需求健康教育形式是"口头讲解+动作示范",其次是"图片讲解"形式。结论应针对全髋置换术患者不同时期健康教育需求,加强围手术期知识宣教和指导,实施多形式、阶段性、个性化健康教育,创造安全围手术期环境。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健康教育 需求
  • 简介: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现状,探讨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方法应用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和MBI-GS工作倦怠量表对360名山西省晋中市妇幼保健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职业压力在年龄、工龄和文化程度上都呈现显著差异(P〈0.05)。护士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存在线性关系(P〈0.01)。结论职业压力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妇幼保健院
  • 简介:目的总结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婴幼儿患者护理经验。方法集中收治14例婴幼儿患者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使用水合氯醛有效镇静,协调各部门集中完善检查;改进备皮方法,使用电动剃须刀进行安全有效皮肤准备;协助并监督患儿及家长执行个性化禁食指导;术后使用快速康复理念,评估患儿吞咽动作及咳嗽反射,指导早期进食;应用儿科操作技术及方法,妥善维护留置针;应用雾化吸入方法有效缓解气道反应;加强并发症观察,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全程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心理支持。结果患儿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婴幼儿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较单侧植入围手术期症状多,护理难度大,加强婴幼儿患者专业护理水平,实施个性化及精细管理,注重并发症观察,是护理工作重要内容。

  • 标签: 婴幼儿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
  • 简介:通过文献回顾国内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当前护理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护理职业教育中研究多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课程设置,是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工学结合基本制度载体和实现形式,该模式可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常见教、学脱节问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 标签: 教育 护理 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放松训练对胶质瘤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生存质量影响,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1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胶质瘤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自我放松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应用照顾者负担问卷及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来评价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41.15±1.04)分,低于对照组(47.58±1.59)分(P〈0.05);观察组照顾者生存质量得分(157.95±29.69)分,高于对照组(133.29±29.74)分(P〈0.05)。结论自我放松训练能够改善胶质瘤化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改善能够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胶质瘤 化疗 患者照顾者 自我放松训练 照顾负担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影响。方法:将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1d评价产妇自护能力、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离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初次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频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自护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促进初产妇产后早期离床和泌乳,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 标签: 初产妇 母婴床旁护理 产后恢复 泌乳
  • 简介:目的探讨肝移植联合脾切除术后并发症血栓和感染发生情况及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实施肝移植联合脾切除术7例患者并发血栓和感染发生情况及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肺部及腹腔感染并形成门静脉血栓,经抗感染及溶栓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另外4例患者未出现肝移植术后相关并发症并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肝移植联合脾切除术后并发血栓和感染护理关键在于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严密病情观察、正确应用抗凝药物、做好消毒隔离、加强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血栓和感染发生。

  • 标签: 肝移植 脾切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及个性化干预措施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行个体化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统计影响2组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因素。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行为以及依从性。结果干预后2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和自我护理信心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通过分析自我护理依从性因素,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处于56-80岁、城镇居住地、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高(P〈0.05或P〈0.01)。干预后2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影响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依从性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居住地、文化程度,个性化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行为。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 依从性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护理工作是由一系列有序程序、流程活动而组成,保证流程或步骤规范、一致、有序开展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服务品质重要途径。研究表明[1],如果重要制作或操作过程中,不知道按何种标准及规范作业,却以口头方式传授,这样传递方式几次后失真率就达80%,必然会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标准作业程序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化模拟病房在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7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对照组,在岗前培训中实行护理技能和信息系统分开培训;选择我院2015年99名新入职护士作为实验组,依托信息化模拟病房开展护理技能与信息系统融合式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新护士计算机技术压力中工作负荷增加、技术入侵生活、技术复杂难懂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工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对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托信息化模拟病房开展护理技能与信息系统融合式岗前培训,可缓解新护士计算机技术压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和培训满意度。

  • 标签: 信息化模拟病房 新护士 岗前培训
  • 简介:总结103例老年衰弱患者经老年综合评估团队联合诊治护理经验。由营养师、理疗师、精神科医生、老年医学专家、药剂师、老年科护士等组成老年综合评估团队,对老年衰弱患者进行病例讨论,制定诊疗计划,责任护士根据诊疗计划做好营养支持护理、运动干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同时注意预防及观察胃肠道反应、误吸、运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03例患者中75例患者顺利出院并给予延续性家庭康复护理,28例患者长期住院进行康复护理。

  • 标签: 老年 衰弱 综合评估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扩张器钝性分离技术在PICC置管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初次行PICC患者100例,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按奇偶数分为2组,奇数号50例为对照组,偶数号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扩皮刀在穿刺点直接扩皮3mm后置管;观察组小切口联合扩张器钝性分离技术,即用扩皮刀在穿刺点扩皮1mm,后用扩张器钝性分离后行PICC。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一次置管成功率、扩皮后出血量、置管24h后出血量及置管7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6%,观察组扩皮后出血量、置管后24h出血量及置管后7d内维护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联合扩张器钝性分离技术置入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还可减轻穿刺点出血量,置管后维护次数减少。

  • 标签: 小切口 血管鞘钝性分离 PICC 一次置管成功率 出血量 维护
  • 简介:目的探讨带黏胶泡沫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管固定患者中使用效果。方法以传统持续腰大池引流固定方法为基础,不断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将带黏胶泡沫敷料应用于持续腰大池引流管固定中,评价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应用后患者置管口及固定处皮肤异常发生率为5.1%、固定敷料异常发生率为10.3%、意外脱管发生率为7.7%、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2.6%,均比改进前33.3%、38.9%、25.0%、22.2%要低,患者术后平均换药间隔天数为(4.71±2.12)d,比改进前(1.35±1.03)d延长,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黏胶泡沫敷料用于腰大池引流管固定中增加了患者舒适度和管路固定有效性,确保了有效引流,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

  • 标签: 敷料 水胶体 引流术 导管 留置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家庭关怀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随访稳定期COPD患者143例,采用COPD自我效能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80.93±15.32)分,家庭关怀度总分为(5.02±1.63)分,两者总分及各维度间呈正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家庭关怀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家庭关怀度越高,患者自我效能也越高。医护人员应倡导稳定期COPD患者家庭成员对患者关心支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自我效能 家庭关怀度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妊娠糖尿病孕产妇预后结局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血糖筛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孕产妇80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另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行血糖筛查确诊为妊娠糖尿病孕产妇8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干预前血糖值及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效降低,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研究组孕产妇手术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门诊妊娠糖尿病孕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孕产妇血糖水平,缓解其焦虑状态,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准备时间,提高孕产妇满意度,还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综合护理干预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结局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就诊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和慢性心力衰竭PRO量表(CHFPRO)对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结局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CHFPRO总分为(165.61±27.33)分,AHSMSRS总分为(107.97±10.18)分;AHSMSRS总分与CHFPRO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显著性地预测健康结局(P<0.01),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可单独解释患者健康结局26.6%变异量。结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健康结局重要影响因素,对健康结局具有较强预测作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结局 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ICU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干预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ICU专科护士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及实施细则,比较实施预见性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3个月培训,10名新入职专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实施预见性护理前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培训应用到科室新入职专科护士培训中,可以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进行,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

  • 标签: 新入职专科护士 预见性护理干预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衰弱、压疮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予以四肢被动活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四级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出科或出院。干预结束后采用肌力评定法(MRC-score)评估肌力及Barthel指数,统计患者住院期间获得性肌无力(ICU-AW)、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压疮发生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出院时对照组肌力评估2~5级依次是7例、17例、25例、8例,显著低于观察组4例、6例、33例、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对照组Barthel指数(84.50±8.70)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92.30±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U-AW发生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VAP、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ICU机械通气患者肌力,避免ICU内获得性肌力衰弱及压疮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 被动训练 主动训练 康复训练 机械通气 肌力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