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痴呆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将西药吡拉西坦片治疗应用在对照组(34例)中,将西药吡拉西坦片联合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应用在实验组(34例)中,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4%,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突变、胆碱能缺失等式老年痴呆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了解其发病机制的前提下采用中西药结合方式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痴呆 发病机制 临床药物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旋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左旋氨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曾接收的心律失常患者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这些患者均以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对药物产生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进行观察。结果引发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占据比例较多的为IC类,另外还有IA类,在应用胺碘酮过程中也会发生。在联合用药中会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在洋地黄及利尿剂应用方面。结论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起到良好效果,但也会导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当合理控制,对联合用药应当适应选择,从而减少心律失常作用发生。

  • 标签: 抗心律失常药物 致心律失常 临床观察
  • 简介:我院从1991年至今共收治因臀部肌注位置不当或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小儿胫腓肌神经损伤16例,均采用药物酒火疗法加针灸治疗屡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胫神经/损伤 腓神经/损伤 酒剂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药学干预方式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890张处方进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处方分析,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喹诺酮处方945张为对照组(干预前),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喹诺酮处方945张为观察组(干预后),对两组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超出适应症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用法、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处方的禁忌症用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系统性处方合理性评价下,开展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可降低处方不合理用药率,提高喹诺酮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5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药物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联合药物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患者而言,采用联合药物的方式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治疗 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小儿过敏性咳嗽患儿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大环内酯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过敏性咳嗽病情改善率;咳嗽缓解时间、气道炎症消失时间、胸片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儿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大环内酯组小儿过敏性咳嗽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环内酯组咳嗽缓解时间、气道炎症消失时间、胸片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大环内酯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咳嗽,消除气道炎症,促使胸片恢复正常,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小儿过敏性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在临床中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74例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7)。予以对照组行放化疗治疗,予以观察组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75.7%)显著优于对照组(4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4.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临床价值可观。

  • 标签: 晚期胆道恶性肿瘤 靶向药物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份-12月份全年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病的患者12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情况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NIHH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联合他汀类阿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咨询对于提高用药安全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价值。方法择门诊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12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60)和干预组(n=60),常规组进行常规用药,干预组进行药物咨询干预,对比不同方案的运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药物咨询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与患者用药依从性。

  • 标签: 药物咨询 用药安全 用药依从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产妇90例,所有产妇均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其中45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5例产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药物流产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流产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阿格列汀治疗 2 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价值。 方法: 调研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5 月我院收诊的 2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 100 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 + 安慰剂治疗 ---- 对照组;此外 100 例患者采用阿格列汀 + 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各项生理指标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服药成本在服药 12 周、 24 周、 36 周及 48 周中均低于观察组;但服药 12 周中,观察组的 临床效果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24 周后,实验组的临床效果的统计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成本每周均有所下降, P < 0.05 差异显著。 结论: 阿格列汀治疗 2 型糖尿病 疗效显著 ,但是在长期用药下成本逐渐降低,且临床效果远远优于单一用药,值得临床医师应用。

  • 标签: 阿格列汀 二甲双胍缓释片 2 型糖尿病 药物经济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他们在此次发病前均无肢体活动障碍。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银杏叶药剂、GM1药物;研究组银杏叶药剂、GM1药物,常规护理针刺以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数据和ADL统计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数据波动幅度更大,ADL分值更高,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存在一定的效果,在研究和完善过程中,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更好的救治。

  • 标签: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熏蒸联合药物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66例本院收治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3)、对照组(n=33),给予实验组患者中药熏蒸联合药物,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排尿情况、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药物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疼痛程度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疼痛程度 中药熏蒸 药物 ⅢB型前列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药师在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审核中的必要性。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7月为研究时间段,抽取药师审核前、后各100份抗菌药物处方作为本次分析资料对象,总结药师审核的具体作用。结果经药师审核后,抗菌药物的单用率明显提升,二联、三联及以上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审核后抗菌药物合理率明显高于审核前,且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审核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房处理在调剂期间,药师合理性审核具有必要性,有助于保证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安全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师 抗菌药物 处方 合理性审核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功能不全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选择220例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以用药治疗方法差异为依据,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10例,分别予以别嘌醇、非布司他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106/1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4%(92/110);且研究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予以肾功能不全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非布司他治疗,可优化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提升临床疗效,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 别嘌醇 非布司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掌跖脓疱病患者中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笔者医院进掌跖脓疱病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实验的方法。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P<0.05)。结论口服药物联合局部封包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口服药物 局部封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各种医药制剂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将新的、多样化的药物制剂技术与中药制剂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促进了中医治疗的质量,而且提高了临床用药的价值,进一步扩大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 标签: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剂现代化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是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接受的80例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牙周治疗组两个组,每个组有4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方式,牙周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情况、治疗有效率。结果牙周治疗组患者的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情况评分均少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且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方式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 纵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