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13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将32例高血压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探讨组,参考组81例患者,包括42例非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9例高血压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2组患者HDL-C、LDL-C、TG、TC、HbA1C差异均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讨组患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关联,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患者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呈负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25-羟维生素D3
  • 简介: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antingen-G.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插入或缺失多态性分布频率,探讨14bp多态性与HLA-G异构体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从144例正常妊娠妇女蜕膜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PCR扩增产物经SDS—PAGE后.分析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的分布频率;RT-PCR分析14bp+/+、14bp-/-基因型与HLA-G异构体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144例正常妊娠妇女中14bp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14bp-/-(占12.5%).14bp+/-(占56.3%),14bp+/+(占31.2%)。其中基因型为14bp+/+,14bp-/-多态性影响HLA-G异构体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基因型14bp+/+能稳定HLA-G3异构体mRNA的表达,但对HI-A-G1无影响。结论:HLA-G基因外显子8中14bp多态性能影响HLA-GmRNA的表达。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多态性 RNA 信使 外显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的EGFR突变率和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8例发生EGFR突变。对突变患者和未突变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EGFR突变患者中,女性占比明显更高,同时CA153和CEA呈现出明显高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CA153和CEA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主要标志物,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游离DNA EGFR突变 血清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对其BNP、CRP的影响,并分析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共1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卡托普利,观察组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BNP、CRP水平和心功能,并分析血BNP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LVEF和LVPE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BNP、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BNP水平和心功能LVEF成明显的负性相关(r=-0.683,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能改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炎症程度,效果优于卡托普利,血BNP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的心功能状态。

  • 标签: 高血压 厄贝沙坦 心功能 BNP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并对患者随访,观察cTn-T、hs-CR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的在ICU入住的CHD患者共86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的68例健康无异常的参与人员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剂进行造影后,采用支架植入,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hs-CRP和cTn-T水平。观察组进行PCI术后测定24h血清cTn-T和hs-CRP水平,血清cTn-T在0.1ng/mL以上及hs-CRP在3.0mg/L以上为A组,其余患者为B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前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前的cTn-T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治疗后cTn-T、hs-CRP较治疗前出现升高(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B组发生率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CI治疗CHD患者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出现加重,心肌损伤较为严重,血清cTn-T和hs-CRP水平会出现升高,增加了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肌钙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4例,其中,血小板宽度超过15%为A组,血小板宽度低于15%为B组,每组均为22例。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A组心源性死亡、2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3.64%)明显高于B组(31.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宽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因子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通过3年随访观察,研究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aibetesnephropathy,D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30例,入组时所有患者均需测定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25(OH)D、血脂、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根据基线25(OH)D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维生素D(vitaminD,VitD)缺乏组、VitD不足组和VitD正常组,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结束时再次留取24h尿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以确诊有无DN,并分析其DN发病率。结果:3年后,VitD缺乏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VitD正常组[25.9(3.1~379.6)mg/24h比18.8(2.5~103.7)mg/24h,P〈0.01],VitD缺乏组较VitD正常组、VitD不足组的DN发生率更高(26.2%比5.3%,26.2%比12.7%,P〈0.05)。行回归分析发现,VitD缺乏显著增加了DN发病风险(RR=1.58,95%CI为1.13~2.79),且在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后这种作用仍然存在(RR=1.23,1.05~2.12)。结论:通过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VitD缺乏使DN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VitD缺乏可能是DN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