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P53及nm23在不同分子亚型浸润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75例浸润乳腺癌患者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受体阳性及三阴性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5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73.5%及77.3%,3组间的P5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0.662,P〈0.05),以三阴性组表达最高;nm2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3%、67.6%及54.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5,P〈0.05),以三阴性组及HER2阳性组表达较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5);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nm23表达阳性率高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6,P〈0.05)。结论: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联合检测P53及nm23,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更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P53 NM23 分子亚型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年新发胃癌患者达950000例以上,有超过一半的病例发生于东亚国家,其中仅我国的发病例数每年就超过40万,占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的40%。胃癌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目前,国内外针对胃癌尚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临床治疗手段相对单一。其中,早中期胃癌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而对于丧失手术治疗时机的晚期胃癌患者则以化疗为主。

  • 标签: 胃癌分子分型 亚洲癌症研究组 诊断 靶向治疗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且近年来PD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该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主要为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胞质中路易小体(Lewybody)的形成、DA能神经元变性及残存神经元合成DA能力下降所致纹状体DA缺乏和胶质细胞增生。

  • 标签: 帕金森病 受体显像 报告基因显像 干细胞治疗 分子影像
  • 简介:成人Still病(adult-onsetStill′sdisease,AOSD)是一种以高热、皮疹、关节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AOSD累及神经系统的概率非常低,据日本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报道,约有8%的AOSD患者可累及神经系统[1]。

  • 标签: 成人STILL病 无菌性脑膜脑炎 诊断
  • 简介: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其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目前,临床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依据为输注前、输注后1h、输注后24h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诊断 预防
  • 简介:结核病是伴随人类数千年古老的疾病。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学治疗(directlyobservedtreatment,short-course,DOTS)的策略,并构建了卓有成效的治疗管理模式。我国的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病率在20年间(1990年至2010年)下降了65%,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综合性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免疫重建炎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4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重建炎综合征患者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出现结核瘤7例,病灶为多发性,弥漫脑膜强化6例,病灶周围水肿5例,脑积水4例,占位效应2例,脑脓肿1例。结论:结核瘤伴弥漫脑膜强化是免疫重建炎综合征患者最显著的神经系统MRI表现,可伴或不伴周围水肿,其他影像学表现还包括脑积水、占位效应及脑脓肿。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开展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指本科阶段在校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选择一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 标签: 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 医学 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ultrasoundelastography,RTE)组织弥散定量技术在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和42例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患者分别进行RTE检测,并行组织弥散定量分析获得弥散指数(LFindex值)。结果:健康体检志愿者组LFindex值为1.2176±0.8000,HT组LFindex值为2.4669±0.7100,用组间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2组间LFindex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E能反映HT患者甲状腺组织的弹性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组织弥散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简介:目的:研究阿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的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阿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 阿米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