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减少动物病死率。方法39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小鼠,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1只小鼠。实验组采用直视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小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分析各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成功率为100%。28只心肌梗死组小鼠,术中死于心室颤动和心跳呼吸骤停4只,术后7d内死于心力衰竭2只,死于肺部感染2只,存活4周小鼠共20只,存活率为71.4%。11只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采用较常用的冠状动脉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作了相应的改进,该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小鼠 心肌梗死 模型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
  • 简介:背景:混合物脑肽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含有神经生长因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目的:使用自拟混合物脑肽观察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纤维化模型组、脑肽干预组和对照组。4,8周采集标本。通过活体解剖取门静脉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常规苏木精-伊红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脑肽干预组纤维化程度较纤维化模型组显著减轻,但肝组织炎症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较纤维化模型组更显著。初步判断脑肽能够阻断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司能与神经生长因子有关。

  • 标签: 脑肽 四氧化碳 纤维化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2-2023.2内就诊的3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15例,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ALB、PAB、TRF水平显著更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更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食管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IMB模型为基础的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肾衰竭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期间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优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接诊的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RRT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FMEA模型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cr、BUN和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DBP、SBP和H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L-6、TNF-α和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以上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肾衰竭患者在CRRT治疗期间,应用基于FMEA模型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减少炎症反应和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CRRT治疗 FMEA模型 优质护理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专科护生在外科护理学教学期间,BOPPPS教学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完善、系统的适用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CIPP评价模式为框架,确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 ,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 0.855、0.87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 0.258、0.267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31项。结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构建过程科学。

  • 标签: CIPP模式,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风险预警模型,评估应用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文献回顾,结合急诊PCI术的临床观察重点,初步构建护理风险事件为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四种类型,制订护理评估量表并实施相应的预防策略,匹配专科的护理内涵。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AMI行急诊PCI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测等病情观察,备好急救设备与药品及健康教育等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通过评估量表进行相应的危险分层并落实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猝死发生、出血危险、深静脉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护理风险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前,门诊是服务患者的第一场所,负责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多项复杂的医疗服务工作。门诊护理工作具有患者流量大、病因复杂、环节众多等特点,其服务质量直接决定医院整体服务水平。门诊患者由于躯体疾病的影响,加之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担心治疗、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加重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疾病治疗和康复。故加强门诊患者管理尤为重要。医院管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和各类通讯设备,建设网络预约系统和网络挂号系统,简化就诊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门诊患者中采取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效果。

  • 标签: 大模型时代下 公立三甲医院 门诊 机遇 挑战
  • 简介:目的建立以家兔为对象的胎龄期BMSC研究动物模型。方法通过人工授精方法,获得孕期3周的孕兔4只,行剖腹产术取出胎兔20只,冲取胎兔骨髓,以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测量第3代胎兔BMSC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并进行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分化。另外,将原代细胞冻存30d后复苏,测量其第3代生长曲线,对冻存前后增殖能力的变化进行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胎兔BMSC与β-TCP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的体外形态。将BMSCs-β-TCP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于术后1、3、6个月分别取材,行HE、VG、Masson染色观察。结果胎兔来源的BMSC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饱满均匀,呈梭形或倒三角形状;传代后各代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生长曲线相差不大;成骨、成脂以及成软骨诱导观察到钙结节、脂肪空泡、黏多糖。冻存30d后复苏,其第3代生长曲线与冻存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电镜下观察,与β-TCP复合7d后,细胞能均匀紧密贴合于材料上,伸展良好分布均匀。植入裸鼠皮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VG、Masson染色,均显示有新生骨组织生成。结论以家兔为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在胎龄期获取并分离得到BMSC,并可在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是间充质干细胞动物研究的新选择。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种子细胞 骨组织工程 家兔
  • 简介:吸烟是一种有害健康的行为,是导致冠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多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4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目前,中国约有3.5亿吸烟者,居世界各国之首,其中男性吸烟者占大多数[1]。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吸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澳大利亚14岁以上人群中吸烟率为15.1%[2]。澳洲吸烟率显著的下降,得益于全社会近几十年来(尤其1980年至今)在控烟禁烟方面的努力,包括了全社会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烟草危害的宣传与教育,以及使用各种手段鼓励戒烟行为[3]。全科医生的干预更在改变吸烟者行为、帮助吸烟者戒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4]。澳洲的全科医生在戒烟干预中广泛应用的5A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在澳洲全科医学学会制定的戒烟指南中被推荐[5]。现将5A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报道如下。

  • 标签: 戒烟行为 全科医生 干预 模型 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神经危重症患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以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了100例神经危重症患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生存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系统评估了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了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00例神经危重症患中,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疾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预后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建立-种可靠的体外筛选模型评价药物的免疫抑制活性。【方法】在以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小鼠耳廓接触性超敏反应(contacthypersensitivity,CHS)模型的基础上,体外培养模型小鼠脾脏T细胞,首先分析细胞增殖活性,进而采用RT—PCR分析核因子IFN-γ、IL-4、T—bet、GATA-3的mRNA表达,最后通过三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进行验证。【结果】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能维持-定时程的高反应性,IFN-γ/IL-4与T—bet/GATA-3比值均明显增加,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偏移,同时,环孢素、地塞米松、霉酚酸酯均能显著抑制T细胞的体外增殖。【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种简单的可用于筛选免疫制剂的体外细胞模型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细胞培养 体外筛选 T淋巴细胞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兔的急性脑梗死开通后无复流(no-reflow)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3只,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通过球囊封堵、微血栓灌注造成脑动脉的无复流。结果制模共有20只实验兔成活,17只达到急性脑梗死开通后无复流动物模型标准,即mTIMI评分≤2a级,制模成功率73.9%。结论选择性颈脉急性闭塞、再灌注、微血栓注入制备的无复流兔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 标签: 脑梗死 闭塞血管开通 无复流 兔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中骨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为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大鼠左后肢胫骨平台下分别注射PBS溶液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造模后第15天进行影像学测定并取材,评估骨质缺损程度,HE染色观察肿瘤形态,并通过检验学指标评估骨破坏程度.结果观察组大鼠体质量逐渐下降,对照组大鼠体重均缓慢增加.2周时观察组大鼠左后肢的活动功能已开始受到影响.显微CT和病理染色显示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破坏严重,呈明显的溶骨性表现,而PBS组大鼠未见骨结构改变.与PBS组相比,观察组大鼠血中BGP、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接种于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SD大鼠体内建立肺癌骨转移模型,同时检测血中BGP、ET-1、PGE2含量变化,为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提供支持.关键词骨转移瘤;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大鼠;肿瘤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复发的预后指数模型,为AIS患者复发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01-2015-05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治疗的270例AIS病例,收集完整的临床信息资料,并对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复发率,运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指数模型。结果:AIS患者1年复发率15.2%,其中因脑卒中复发死亡11例(26.8%);AIS患者3个月、6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8.5%、14.1%和15.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入院时ADL评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RR=3.384)、入院时mRS评分(RR=1.069)、高血压病(RR=4.43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RR=3.284)是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IS患者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结论:吸烟、入院时mRS评分越高、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影响AIS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识别并干预可控危险因素是AIS复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Cox风险比例模型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新路子和新方向,本文以武夷山为例,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武夷山康复养生馆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武夷山康复养生馆的运营策略,分别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公众充分了解康养;积极与当地医院合作,学习理疗技术;与武夷学院合作,培养更多康复理疗人才;将旅游与康养融合,助力产业转型。

  • 标签: 康复养生 可行性SWOT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肝移植对肝硬化模型猪并发心电生理和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湖北白猪(3~4月龄)60头,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头)普食喂养;实验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猪肝硬化动物模型(48头)。自体BMSCs采集、分离与移植;在BMSCs肝移植前后对肝硬化模型猪进行心电图检测。结果①模型猪肝脏超声体积缩小、呈结节样改变,肉眼观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镜下观假小叶形成,判定猪肝硬化动物模型制作成功;②48例肝硬化模型猪BMSCs肝移植前出现心电图异常27例(56.25%),其中异常心电图以长QTc间期发生率37.03%(10例)为最高;③BMSCs肝移植后12周,心电图异常14例(占29.17%),长QTc间期发生率4例次(占28.57%)。结论肝硬化模型猪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QTc间期延长,且随肝损害严重程度加重而延长;BMSCs肝移植后,心电图异常率以及长QTc间期发生率明显下降,心电生理得到改善;BMSCs肝移植本身可诱发肝硬化模型猪出现暂短心电生理紊乱。

  • 标签: 模型猪 肝硬化 骨髓干细胞 肝移植 心电图改变
  • 简介:转基因动物打破了自然繁殖中的种间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很远的机体间流动,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是解决器官短缺的主要途径。本文就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转基因动物 异种器官移植 基因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