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析在肝硬化患者应用生化检验肝功能指标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73例肝硬化患者以及73例体检合格者进行研究,将73例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7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研究对象皆进行生化检验肝功能指标,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指标情况。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及血蛋白(ALB)等。结果:经过检验,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检测指标,TBIT水平为(90.25±8.42)μmol/L、AST水平为(50.65±11.08)U/L、ALT水平为(59.07±4.82)U/L、ALP水平为(176.28±6.17)U/L,明显高于对照组(11.34±3.12)μmol/L、(20.22±2.04)U/L、(15.26±2.16)U/L、(71.85±5.56)U/L,P<0.05;实验组患者的TP水平为(41.07±5.26)g/L、ALB水平为(22.35±2.03)g/L、CHE水平为(2144.28±134.17)U/L,显著低于对照组(80.24±6.21)g/L、(43.17±3.24)g/L、(7243.27±432.81)U/L,P<0.05。结论:在在肝硬化患者应用生化检验肝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结合生化检验项目的不同检验结果,能够有效鉴别肝硬化疾病,值得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功能指标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合计100例纳入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应用慢阻肺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优化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 慢阻肺 肺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的作用,为今后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某一医院进行长程动态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脑中风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心律失常的诊断分为两类:长程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病人在监护期间的心率,观察其发作次数和时间。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与术后6个月内发现的房颤病人进行对比,并对其疗效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79名病人资料。男性589例(75.61%),女性190例(24.40%),平均年龄56.49岁。全部病人接受了长程动态ECG(6.4410.94)天的平均监测时长。结果:在未知的脑中风或短暂缺血(TIA)病人中,长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10.78%比,5.78%,P2 s),心房早搏(76.25%/31.32%,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卒中 心房颤动 长程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60例乙肝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血清学检查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分为轻型组(n=33)和重型组(n=27)。以同期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IgA、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效果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脑梗死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与最终金标准确诊的脑梗死结果对比,统计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患者金标准确诊86例,磁共振成像确诊83例,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00%、95.35%、92.86%。结论 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准确性理想,操作简便、安全无创,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诊断效果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音乐疗法在新生儿疼痛管理展现出潜在的益处。音乐通过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感受。其实施方式包括选择柔和的音乐、提供舒适的环境,并结合轻柔的按摩。临床案例分析显示,音乐疗法可减少新生儿的疼痛行为表现,改善生理指标。在评估效果方面,除了临床观察外,生理指标和家长反馈也被广泛采纳。然而,尽管已取得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实施和评估方式。总体而言,早期音乐疗法为新生儿提供了一种安全、温和的疼痛管理手段,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早期音乐疗法 疼痛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管理创新技术在医院感染质控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分析了智能感应系统、无接触洗手系统、消毒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在感染质控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创新技术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然而,也存在技术成本、人员培训等问题。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推动医院感染质控的持续发展。

  • 标签: 护理管理 创新技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心理护理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对术麻醉及应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数据选自2022年3月到2022年8月在本院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的患者。此次研究把190个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常规组两组,在参照组展开术前心理护理,而常规组则不采用术前心理护理。经过差异化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血液激素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血液激素水平对比明显:肾上腺素降低达40%左右\血管紧张素水平降低40%左右\血清皮质醇水平减低10%左右\血浆茶酚胺水平降低30%左右。参照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术前心理护理 老年骨科 麻醉及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交通事故驾驶员饮酒情况,检测其血液乙醇浓度,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法医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市2021年7月-2022年12月800份交通事故驾驶员的血液乙醇检测资料,对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法医学意义。结果:800例交通事故驾驶员,31例驾驶员因交通事故死亡,512例驾驶员乙醇检测为阳性,检测阳性率为64.00%;经研究后分析,不同区域驾驶员血液乙醇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结果驾驶员血液乙醇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交通事故,要重视驾驶员的血液乙醇检测结果的法医学分析,在保证基本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应该针对特定情况进行多方位的验证,保证交通事故判定和违法司法鉴定的公平公正,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 标签: 交通事故 酒驾醉驾 乙醇检测 法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快速康复外科手术自体血回输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数字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无异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结果自体血回输无异体输血组未出现任何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术后住院时间(7.2±0.5)d相比异体输血组(9.1±0.4)d,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快速康复。

  • 标签: 自体血液回输 快速康复 脊柱/外科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试验 15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为本院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4月接收,基于双模拟法分为 2组,对照组( n=78)与观察组( n=79)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 2组牵引时间、骨折恢复时间、疼痛评分( VAS评分)、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对比。 结果: 在牵引时间、骨折恢复时间、VAS评分与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 5.06%)比对照组( 24.36%)低,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予以胫腓骨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模式,除减轻疼痛,缩减骨折恢复及牵引时间外,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胫腓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的良肢摆放干预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5例,运用电脑盲选法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早期康复护理实施良肢摆放干预。对比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改善(FMA)评分。结果治疗组护理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良肢摆放干预,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良肢摆放干预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组织循环 microRNA-4516的表达及在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8月 65例医院收治晚期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 65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采集血样以及病理组织比较血清以及病理组织 microRNA-4516水平的差异。随访 1年统计观察组患者的存活情况,并比较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最后一次复查时血清 microRNA-4516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以及病理组织 microRNA-451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随访发现观察组 65例患者中有 24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最后一次复查时血清 microRNA-451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 P< 0.05)。结论: microRNA-4516在肝癌临床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随着 microRNA-4516表达水平的升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 标签: 肝癌 microRNA-4516 预后
  • 简介:摘要在开展甲状腺手术之前,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神经损伤和声带疾病的发病概率,对返喉神经进行鉴定是一种安全并且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在中心淋巴结的清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甲状腺肿大患者当中,安全地对神经进行鉴定,并且保持神经的功能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术神经监测是手术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对神经的连续性进行观察,同时也监测神经系统的电生理传导功能情况,了解患者在接受手术的时候是否有神经损伤的情况存在。甲状腺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手术的过程当中,对患者到喉神经进行保护。术神经功能监测可以很好的帮助手术主刀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因此在未来的医学发展当中,医学研究者需要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更多的深入探讨。

  • 标签: 术中神经功能监测 甲状腺手术 应用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