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应用醒脾养颗粒 +酪酸梭菌活菌散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 2016年 3月至 2017年 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60例,研究组和参照组各 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 93.33% 较参照组患儿的 76.67% 明显高( X 2 =4.32 , P<0.05 )。结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应用醒脾养颗粒 +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醒脾养儿颗粒 酪酸梭菌活菌散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新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惊厥急诊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均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链式抢救流程管理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经干预后hs-CRP、TNF-α、IL-6的值对比,为观察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IL-2的值对比,为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惊厥急诊护理中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降低新生炎症反应程度。

  • 标签: [] 小儿惊厥 急诊护理 链式抢救流程管理 新生儿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ABO血型不合的新生溶血病患者诊断中将微柱凝胶卡与试管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展开对比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10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溶血病患者为例,将对患儿进行诊断时,以不同方法为主,将其分为两组,一组50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检测诊断,为试验组,另外一组50例患儿采用试管法进行诊断,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

  • 标签: 微柱凝胶卡 试管法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ABO血型不合的新生溶血病患者诊断中将微柱凝胶卡与试管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展开对比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接收的10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溶血病患者为例,将对患儿进行诊断时,以不同方法为主,将其分为两组,一组50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检测诊断,为试验组,另外一组50例患儿采用试管法进行诊断,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P

  • 标签: 微柱凝胶卡 试管法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nSIMV联合 PS治疗新生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 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均分成实验组( nSIMV联合 PS治疗)、对照组( nCPAP联合 P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肺透明膜病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OGTT、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与新生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有完整妊娠记录的孕妇607例,其中正常对照组300名、GDM组307例,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和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OGTT、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与GDM组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采用ROC曲线确定OGTT、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预测巨大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GDM组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新生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M组新生出生体重与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R=0.497,P<0.05)。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预测巨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8%,敏感性为77.3%;特异性分别为73.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结论 GDM患者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与新生体重之间具有相关性,是造成新生巨大的高危因素。

  • 标签: OGTT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新生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采用 磷酸肌酸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我院接收的 新生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抽选 82 例,平均分为 常规组( 41 例 )与研究组( 41 例 ) 。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辅助 磷酸肌酸治疗。对比治疗 7d 后 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指标更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P<0.05 。 结论: 新生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辅助 磷酸肌酸治疗,疗效显著,改善 心肌酶谱, 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新生儿窒息合 重度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 3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2月 -2019年 3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新生肺透明膜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联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与无创呼吸机疗法对新生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作用。方法 选取78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作为此次探究目标,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选取综合护理干预。选取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后,实验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2.72±0.14)天、住院时间(15.46±1.25)天少于对照组(5.20±0.48)、(25.65±1.24)天,实验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机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间收治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4例根据随机原则均分2组,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间,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专科特色护理方式,对其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研讨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的干预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可推广。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专科特色护理 干预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育支持护理联合间歇去乳糖奶粉喂养对新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提升效果。方法:此次参与实验的68例实验对象均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新生患儿,患儿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介于2.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之间,使用随机抽号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就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4例,发育支持护理联合间歇去乳糖奶粉喂养)患儿的肠胃功能和肠道菌群水平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肠胃不良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且观察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水平较对照组更好,(P

  • 标签: 发育支持护理 去乳糖奶粉 新生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机械通气,给予观察组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血气检验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能快速改善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治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应用浅表超声与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共 68例,分别实施 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和浅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病因判断效果。结果 对于食道水平梗阻的诊断, X线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浅表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于幽门、十二指肠等梗阻部位的诊断,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数据差异不大,( P> 0.05)。病因方面,食管闭锁 /狭窄、幽门管闭锁 /狭窄、幽门肥厚 /狭窄方面,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临床对新生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进行诊断检查时,可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选择检查方法,必要时可将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浅表超声 X线上消化道造影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