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De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苏格兰 斯塔 博物馆事业 黄金时期 二十世纪
  • 简介:位于成都市区西北的彭州,沃土广袤,物殷富,素享“天府金盆”美誉。历史悠久的彭州,其境内古代遗存众多,堪称人文荟萃之域,县城天彭镇镇北隅的龙兴寺内之舍利宝塔金碧辉煌,岿然屹立。而此舍利的所在地原系一座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塔——天彭龙兴寺塔。古塔今虽已无存,但它却曾历经兴亡存毁过程,于不同历史时期内却呈现异景,有过不寻常的奇遇。

  • 标签: 天彭龙兴塔 历史文化 历史建筑 管理机制
  • 简介:国立艾尔米什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拥有将近300万件藏品和2000多名员工。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博物馆开始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苏联时期充足的财政支持,这时被大量削减,博物馆领导层开始面临着一系列始料未及的新问题。俄罗斯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了博物馆的现在和将来。但艾尔米什依然是当今世界最令人注目的博物馆之一,它仍可为其成就而自豪。于是在这样的传统下,它开始走上一条谨慎的改革之路,以迎接新的挑战。

  • 标签: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21世纪 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 苏联时期 俄罗斯政治
  • 简介:在气候影响下,砖材料性能的劣化加剧了中国古塔结构的损伤,减少了古塔的结构寿命。为此,课题选择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砖塔一1500年历史的嵩岳寺塔和1200年历史的法王寺塔进行同一性研究,欲证明两在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形制、塔体古砖制造原料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同一性。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两砖的材料成分,采用压汞法对两砖材料的孔隙率、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特征进行了实验。两砖材料实验结果的差异证明: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8世纪的300年气候影响下(该气候为自然营力而非实验室人工模拟),砖材料孔隙率的增大是导致中国古代砖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大约30%左右的孔隙从小于1000nm孔径发展扩大到10000~50000nm孔径是砖材料孔隙率增大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预防小孔径孔隙(小于1000nm)在气候影响下发展扩大的防治措施应该成为中国古代砖塔保护工作的研究重点。同时,对因砖材料性能劣化而产生的古塔塔体的表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有利于中国古代砖塔的保护。

  • 标签: 气候变化 同一性 材料成分 材料结构 表观特征
  • 简介:山西原平刘庄岗梁东周墓第二次清理简报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原平市博物馆图一墓葬位置图(1∶150000)原平市刘庄村岗梁台地之上,是一处春秋时期戎狄族的墓地。过去雨水冲刷常有青铜器出土,1985年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在此清理了4座已被雨水冲刷出的墓葬,...

  • 标签: 第二次清理 东周墓 出土器物 春秋时期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原平市
  • 简介:由于二氧化硅仿生材料具有优越的耐候性,与基底石材相容性好,合成条件的温和性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为此制备了二氧化硅防护膜。室温下利用CTAB自组装体为模板来调控Na2SiF6水解,在石材表面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SiO2膜,并对膜进行了XRD、SEM分析表征。经过保护处理的石材表面清洁、透明,具有突出的抵抗酸碱性能。生成的保护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吸水性有所下降。另外,该保护膜还显示出优良的抵抗高、低温,耐磨,及与基底结合紧密等性能。上述研究表明,仿生SiO2膜将会对石质文物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仿生合成 二氧化硅膜 石质文物 保护
  • 简介:从五的浮雕舞蹈图案看蒙汉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文戈呼和浩特市五表面的浮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两组舞蹈图案,一组是在正面拱门券两侧的汉白玉石上对称雕刻的。雕一骑马的男子,头戴蒙古帽,身穿蒙古袍,腰间束一宽带,脚着蒙古马靴。马呈进低头吃草边缓步行...

  • 标签: 文戈 门券 艺术价值 土默特 小狮 进状
  • 简介: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宋代阿育王是目前国内地宫出土的最大的阿育王,该的出土对研究我国佛文化的传承体制、发展历程等具有重大意义。为恢复严重干缩变形的阿育王檀香木胎的原有形貌,采用“活性碱”作为润胀复原剂,对干缩变形的木胎进行了复原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环境扫描电镜对复原前后的木质组织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活性碱处理后,檀香木试样的结晶度由处理前的45.5%下降到处理后的38.7%,塌陷的木材细胞腔结构得以重现,变形的木材孔道结构由近椭圆形变化为近圆形。在对一件干缩变形的阿育王相轮处理试验中,经复原处理后相轮的经向尺寸提高了1.33%、纬向尺寸提高了10.03%,复原后的相轮与收缩前出土时外观尺寸相近。

  • 标签: 出土 干缩变形 阿育王塔 复原
  • 简介:2016年8月,正定古城墙修缮工程施工中,于西城墙内城门南侧发现东天宁寺住持容公长老铭和晦岩禅师欢公行业残碑。“东天宁寺住持蓉公长老铭”刻于元至治二年,记载了天宁寺住持容公长老的生平,它的发现,为正定天宁寺、邢台开元寺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普化寺,正定史志不见记载,“晦岩禅师欢公行业”残碑的发现,可补志书之缺。

  • 标签: 河北正定 东天宁寺 容公长老 塔铭 普化寺 晦岩禅师
  • 简介:2014年8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和日门拉遗址发掘了一座小型竖穴土坑墓葬,出土了陶器、金箔头饰、弓形铜项饰、铜化妆具、皮革袋、丝织物、铁带銙、铁镞以及羊骨殉牲。据推测,该墓葬属蒙古高原柔然时期,在蒙古国境内尚属首次发现。

  • 标签: 蒙古国 和日门塔拉匈奴城址 柔然时期墓葬
  • 简介:本文把斯坦因在三次中亚考察中获取的新疆古藏文写本--社会文书部分,以要目的形式刊出,供学术界同仁参考.其中,第一部分依据托马斯《有关西域的藏文文献和文书》(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mentsconceringChineseTurkestan,Ⅱ,Londen,1951年)一书编成,已在本刊2002年1期载出.以下是依据武内绍人《中亚古藏文契约文书研究》(OldtibetancontractsfromCentralAsia,东京大藏出版社,1995年)和《英国图书馆藏斯坦因收集品中的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OldTibetanManuscriptsfromEastTurkestaninTheSteinCollectionoftheBritishLibrary,东京东洋文库与伦敦英国图书馆合刊,1997-1998年)两书编成的,分为(二)、(三)两部分刊出.

  • 标签: 西域 藏文写本 要目
  • 简介:本文把斯坦因在三次中亚考察中获取的新疆古藏文写本--会文书部分,以要目的形式刊出,供学术界同仁参考.其中,第一部分依据托马斯的(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mentsconceringChineseTurkestan,II,Londen,1951)一书编成,已在本刊2002年1期载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据武内绍人的(OldtibetancontractsfromCentralAsia,东京大藏出版社,1995年)和(OldTibetanManuscriptsfromEastTurkestaninTheSteinCollectionoftheBritishLibrary,东京东洋文库与伦敦英国图书馆合刊,1997~1998年)两书编成的.第二部分已在本刊2003年1期载出,以下为第三部分.

  • 标签: 西域 藏文写本 要目
  • 简介:本文把斯坦因在三次中亚考察中获取的新疆古藏文写本——社会文书部分,以要目的形式刊出,供学术界同仁参考。其中,第一部分依据托马斯的《有关西域的藏文文献和文书》(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mentsconcerningChineseTurkestan,II,Londen,1951)一书编成,已在本刊2002年1期载出。第二、三部分依据武内绍人《英国图书馆藏斯坦因收集品中的新疆出土古藏文写本》(OldTibetanManuscriptsfromEastTurkestaninTheSteinCollectionoftheBritishLibrary。东京东洋文库与伦敦英国图书馆合刊,1997--1998年)一书编成,已在本刊2003年1期、2005年3期载出。以下为第四部分。

  • 标签: 西域 藏文写本 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