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托马斯·莫尔的晚期思想,认为晚期的托马斯·莫尔并非是一个为教皇而殉身的时代落伍者。相反,他是一个更加现实地坚持自己信仰的乌托邦共产主义者。晚期的莫尔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更加坚定地走向人民,因而同腐败势力实行了公开决裂。晚期托马斯·莫尔的革命者形象和在他著作中所反映出来的革命寓意,因此,是不容轻视和贬低的。

  • 标签: 世界托马斯·莫尔 中的革命 思想中的
  • 简介: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个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

  • 标签: 三国演义 隆中对 崔州平 黄承彦 卧龙冈 孟公威
  • 简介: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热水墓群",有大小墓葬千余座,覆盖柴达木盆地全境。墓群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制奇秘。笔者曾以鲁迅先生的名句"满天云锦、万颗奔星"赞颂这些文物的绚丽多彩。而古墓中出土的凤形文物,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史学信息,故作一简要评述。

  • 标签: 凤形文物 凤落瀚海 出土凤形
  • 简介:<正>“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但这两个范畴不是同时产生的。从“意象”到“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发展史的一条线索。这条线索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对这条线索进行深入的考察,能使我们获得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新的启示。(一)意象说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意象”最初主要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范畴,只含有淡薄的美学意味。《周易》中关于意与象的言论,可以说是意象理论之滥觞。《周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系辞》属《周易》中《传》的部分,《易传》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兼蓄了儒道两家的许多思想。上引《系辞》中的那段话同庄子学派所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的精神是一致的,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意”与“象”的问题,认为“意”是“言”所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而这“言”所不尽之“意”却可以通过“象”完全地明白地表达出来。其实,言所未尽之意,象也未必能尽之,《周易》的看法应该说有很大偏颇。但

  • 标签: 文艺美学 “意象” 审美意象 中国古代 发展史 意境说
  • 简介:当科莱特提到乡间、动物、树林和田野时,评论家们的确有道理去论述作者的情感抒发,尤其是关于《克罗蒂娜在巴黎》和《克罗蒂娜的婚姻》这两部作品。我们在本文中所试图探讨的则是科莱特对植物的描写和她与乡间树林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她对核桃树的迷恋。

  • 标签: 植物世界 核桃树 思乡情 科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