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赫勒在对日常生活的揭示中,借鉴卢卡奇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自在的”类本质(species—essence)对象化(objectivation)这一概念。学界对“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不乏研究,然而结合物化现象对这一范畴进行符号学分析,对日常生活从形式与意义角度进行考量,在研究程度上尚有不足。本文以符号系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为视角,分析“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从形式与意义维度重新认识日常生活,以物化现象为例,对日常生活中符号系统的实践性进行阐释,旨在揭示日常生活中形式指向意义的作用以及形式自身的价值,借此突显人在对日常生活形式进行阐释并解读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价值,由此证实赫勒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符号学思想。

  • 标签: 日常生活 形式与意义 物化 符号 人道主义
  • 简介:摘要小学生思维灵活,想法新奇,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使得小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往往无法表达自身的情感,进而导致小学生对日常写作缺乏兴趣。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小学生日常写作兴趣进行研究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思路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感悟和认识。此外通过提升小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感悟来激发小学生对日常写作的兴趣。希望本文的研究在对提升小学生日常写作兴趣有所帮助。

  • 标签: 语文教学 写作兴趣提升 写作素材
  • 简介:本文以日常生活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模因学与符号学的视阈下,对其深层传播机制展开了综合性考察,试图解决El常生活文化进化及传播中的几个根本问题,即日常生活文化的延续、维持、变异、更新的深层机制及内在动因。结合文化符号学的标出性理论,本文提出日常生活文化是作为文化中项而存在于文化三域之中的;同时,日常生活文化作为模因库,模因则成为其传播活动中的基本单元,因此,每一个模因都先天携带文化中项所特有的、排他性的中项性与无风格性特征。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日常生活文化的模因复制传播规则,此规则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以及传播诸模式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类辨析。

  • 标签: 日常生活 模因 复制 传播 符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