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公元前二世纪的东汉末年,我们中华民族中有一位名叫华佗的著名医学家。他不仅独创了“五禽戏”养生法,还应用自配的“麻沸散”给病人麻醉后施行腹腔和开颅手术。“麻沸散”也许是人类史上记载最早的麻醉药物。然而遗憾的是,在华佗被曹操杀害后就已失传。1809年,希腊化学家吗啡从鸦

  • 标签: 麻醉学 麻醉药物 脊髓内镇痛 麻沸散 吗啡类 “五禽戏”
  • 简介:近代日本是军国主义的代表国家。以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文化基因、经济基础以及理论根据为线索,可以对武士道的精神事实、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军事化的结局以及日本实施军国主义的理论根据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论证。这能够为我们准确地把握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脉络及其背后因素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于理解现代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内在因素与未来发展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武士道 国家主义 石原构想 大东亚秩序建设 军国主义
  • 简介:近年来,中国外交卓有成效,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贸、文化以及各领域的合作迅速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美国复杂多元的民族构成,成为中国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方面。美国一直是中国人移民海外的主要目的国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新移民奔赴美国,美国华侨华人数量迅速上升,从1990年的164万,增加到2000年的285万,2010年的401万,2016年再增加到508万A。美国是除东南亚诸国外,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国家。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以及美国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都是学界乃至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

  • 标签: 华侨华人史 美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外交 历史 解读
  • 简介:<正>看完振洪同志的多达4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集《耕耘在绿色天地》,情不自禁地想拿起笔来写点感想,因为透过这本集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位军队“新闻官”(振洪同志现为《人民前线》报社副社长、主任编辑)不为“官”累,坚持不懈地勤奋动笔的顽强精神,更在于,它使我们看到了振洪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紧紧追随时代的步伐,就军队建设在新形势下遇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自觉地和全军同志一起艰苦探索,勤奋研究,不断向人们奉献自己的思考和发现的可贵使命感、责任心。

  • 标签: 新闻作品 天地 典型报道 军事记者 大元 部队建设
  • 简介:武汉,这座拥有35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在经历了近代工业兴起、现代革命运动的风雨流转后,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也几度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至今,武汉因其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地理位置以及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使各种文化思潮在此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从而生发为如今包容、开放的现代化都市。

  • 标签: 武汉 城市史 现代化都市 江河 链接 艺术
  • 简介:云南大学“西南边壢与中国边疆学”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发轫,方国瑜、江应樑、尤中等学者共同努力,推进西南边疆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2008年,云南大学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自主增设中国边疆学专业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获准设立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即集边政、边务、边界、边疆、边民、边防问题研究为一体的“滇学基地”。

  • 标签: 云南大学 边疆学 中国 西南 边疆史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陈宦入川之前的四川局势严峻,匪患猖獗,地方势力尾大不摔,需要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震慑之;冯玉祥的部队不但素质优良、具有剿匪经验,而且冯玉祥和陈宦有历史渊源,这能保证冯部对他的忠诚和有力支持;冯玉祥在陕西不得志欲入川求发展也是陈宦能够顺利调动其部队入川的重要动因。

  • 标签: 陈宦 冯玉祥 动因
  • 简介: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

  • 标签: 中国革命史 集体学习 革命传统 胡锦涛 强调 发扬
  • 简介:1800万年前的一场火山喷发,不仅在山东昌乐县形成了46座远古火山群,还给昌乐带来了稀世珍宝一蓝宝石。昌乐蓝宝石储藏面积近45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区之一,昌乐因此成为“中国魅力名县”、“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世界宝石之都”。

  • 标签: 珠宝产业 昌乐县 山东省 发展史 资源 国际
  • 简介:在当今时代,人地关系已成为人类重新审视自身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青年学者郑维宽所著的《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基于人地关系演进的视角》一书,系统地对清代广西生态环境变迁的时空过程进行了梳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清代广西生态变迁研究》 郑维宽 评价
  • 简介: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裂的、活的传统。"德的精神气质"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孕育了中国哲学尤其重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倾向。"德的精神气质"首先体现为一种政治理念,即德政意识。同时,"德"、"礼"体系还起到了促进政治空间拓展和民族血缘融合的历史作用。而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明历久弥新的孤例,和"德的精神气质"建构的政治模式、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德的精神气质” 政治理念 文化认同 内在动力
  • 简介:拥有百年彩妆的巨星级彩妆品牌MaxFactor蜜线佛陀,在这个春天正式登陆中国,为中国女性刻画出具有巨星气质的女性形象,令女性在平凡生活中也能放射出巨星般的耀眼光芒。

  • 标签: 中国女性 MAX 彩妆 品牌 星级 登陆
  • 简介:技术和妇女史研究发源于西方学术界,近年来都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谈到技术的研究,我们无法不谈李约瑟(JosephNeedham)的巨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大陆和台湾的两个中译本都翻译成《中国科学技术》),自1954年此书的第一卷出版以来,中国古代科技的研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他对于西方传统的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认识论基础——“西方中心观”进行颠覆,对非西方社会本土科技进行了严肃的历史研究。而说起妇女史的研究,目前《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推出的“女性系列”论著都是西方学术界近年来最新也是最好的成果。

  • 标签: 《中国科学技术史》 妇女史研究 西方中心观 古代科技史 权力 帝制
  • 简介:自本刊举办“纪念建党七十周年征文”活动以来,得到广大党员的积极支持,大量来稿回顾了自己亲身参加的农工党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讲述了农工党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以亲历证明农工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比正确。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光荣传统。在党史研究和写作中,在对农工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

  • 标签: 农工党 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领导 建党 党史研究 党的领导
  • 简介:<正>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不断听到一些专家学子对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犯罪学》一书的啧啧赞叹声:“真不简单”,“其不错”!我从这些赞叹声中已经感到了本书的份量。恰作者赐阅并希望发表评论意见,展卷一读,顿生同感和共鸣。西方犯罪学发展200余年,学派林立,观点纵横,每当思及刑罚与犯罪学说之渊源时,对西方犯罪学的陌生和缺乏一部有关专著而深感遗憾。吴宗宪的《西方犯罪学》、以一人之劳,解决了众

  • 标签: 古典犯罪学派 实证学派 费尔巴哈 社会学派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 学史
  • 简介:去年和今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两个5号文件,使我国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今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充分反映了统一战线工作实践取得的最新进展。体现了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发展的最新成果。时代的发展要求民进的统战理论研究工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对高素质参政党的要求。

  • 标签: 统战理论研究 观点综述 时代精神 传统 国会 党的自身建设
  • 简介: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现代主义者,莫言从一开始就没有对社会分析、道德批评、政治介入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在莫言的世界中,现象的世界很少得到再现,而是被"形式—叙述"空间所吞没,并由一种无情的虚构逻辑转化为寓言性形象。《酒国》中所截取的世界,是与清醒意识相对立的梦的世界。对于那些努力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寻求定义,或是寻求某种具有一致性描述的人来说,莫言的《酒国》提供了一种想象中的解决方案,一种审美快感,甚至一种道德净化。

  • 标签: 莫言 《酒国》 叙事 寓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一位普通女性农民工30年进城打工生活的重要事件进行考察,从生命历程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特殊因素。从中反映出第一代农民工艰难融入城市的缩影,也折射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新世纪今天关于农民工政策的调整及变化,揭示了农民工的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客观现实。

  • 标签: 女性农民工 城市融入 生命历程
  • 简介:中国古代孝观念在历史中,有一由'敬'变异为'顺'的权威化过程,同时,'孝'思想的这一变异也逐渐渗入儒家知识系统领域,表现为思想演变投射于学说中。考稽文献,《论语》'子游问孝'章的诠释历史最能透露这一变化趋势。具体而言,古今学者对《论语》'子游问孝'章'孝'的'养''敬'内涵,产生了'犬马养人''人养犬马''禽兽相养'三种重要意见。其中,'犬马养人'与'禽兽相养'为诠释的主流,'人养犬马'则古人应之寥寥,但却为今人普遍支持。在古今视阈下审视三说,从诠释文本过渡到诠释行为,可以窥见孝观念的此种异变。今人多以'人养犬马'为解,表征他们对传统孝观念的'敬、养'内容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孝观念重铸的努力。

  • 标签: 论语 子游问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