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家族化、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角度集中阐述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泰国华人企业集团经受重大考验、持续向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1997~1998年与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发展变化影响迥异的原因,并论述了泰国华人企业集团在中国与泰国投资和经贸合作中作用。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泰国华人企业集团 发展趋势 中泰投资和经贸合作
  • 简介: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将台湾作为研究与调查东南亚资源和华侨问题的重要据点.就是台湾总督府为配合日本南侵的需要而提出的'研究成果'.它既是台湾总督府在台湾长期统治的一项经验总结,也是大日本帝国在'南方圈'利用台湾'本岛人'协助推行华侨政策的蓝图与工作手册.

  • 标签: 日本南侵 '台湾本岛人利用论' 日本华侨政策 史料
  • 简介:海外华人政治参与是保障其自身生存发展及合法权益的基础。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迅猛增长和参与所在国政治意识的显著提高,海外华人在所在国的政治参与有了良好发展,形成了美国华人“精英参与”、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参与”及英国华人“推动参与”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参与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参与路径、参与成效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各具特色。通过加强与海外参政华人的联络与沟通,使其成为宣传真实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将对改善我国的外交环境、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助益。

  • 标签: 海外华人 政治参与 模式
  • 简介:19世纪马来半岛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人口增长飞快,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关系极不稳定。政治统治力量薄弱,社会冲突频繁不已。移民社会关系的重组和脆弱,以及社会的暴力化倾向,为超自然关系的、并带有武骁暴力色彩的华人秘密结社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环境。

  • 标签: 19世纪 马来半岛 社会环境 秘密结社
  • 简介:本文评述前近代华人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组织的相关研究,分5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回顾学术史上华人和东南亚海上贸易组织的几部经典研究。第二部分在这种学术脉络下评述新近吉普鲁《亚洲的地中海》一书的优劣得失,揭示其在组织研究以外的意义。基于前述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进一步阐明和评估环南海地区研究与基础训练的意义。第四部分列举研究该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一些新旧材料。最后一部分展望未来研究可行的若干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对时间和空间重新理解的可能。很大程度上,环南海的研究在国际学界是由东南亚史和海洋史的研究牵引的,在华文世界则主要是由华人华侨史和台湾史所引导,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关注主题的侧重和历史解释方向的差异。在历史解释上,学者既受自身身份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语境。在环南海区域研究中,华人的适应性和在客居社会的嵌入机制、去国家中心历史叙述或以海洋史为中心视角下商贸组织的演化与各口岸网络化的联结、边界的非实体化与流动性等议题均有很大拓展空间。

  • 标签: 华人 东南亚 贸易组织
  • 简介:引言据说,华人是所有民族中传统观念、宗亲观念和种族观念最强的人。许多华人奉为行为准则的谚语如”落叶归根”、“饮水思源”以及对违背传统者斥之为”数典忘祖”等可以作为这种感情态度的佐证。中国乃中央之国,她那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是其它所有国家无法与之伦比的。然而,历史似乎对华人开了个玩笑。与中国人对其渊源——国家、家庭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相反。一批接一批的中国移民在不同时间和由于不同的原因离乡背井到海外(包括菲律宾)寻找新住所。这种向海外的移民一直延续至今。今天,菲律宾已有80—90万华人,约占菲律宾总人口6000万的1.5%。

  • 标签: 华人社会 中国移民 二次大战 菲律宾人 居住国 当地华人
  • 简介:导言对为数众多的华人志愿团体的分类研究,一直是有关海外华人社会,特别是十九世纪海峡殖民地华人社会研究中的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虽然甘巴(Gamba)卡斯坦斯(cavstens)主要根据华人志愿团体的显著功能,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法,但他们都未注意到其组织原则及其限制作用的问题。对他们和其他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更谈不上从地域群体和非地域群体两种组织原则的限制作用方面来考虑两种群体相互作用的模式。克里斯曼

  • 标签: 甘巴 十九世纪 华人社会 里斯曼 组织原则 槟榔屿
  • 简介: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和新加坡南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观海园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国内外专家与学者一百五十多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荷兰、西德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四十多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有73篇。本刊征得该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同意,也征得作者本人的同意,在本刊先行选刊了其中以中文撰写的有关东南亚地区的九篇论文,以飨读者。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历史学会 福建省厦门市 南洋研究所 东南亚地区 中国华侨
  •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和建设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东南亚华人的政治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也给东南亚华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华人 政治
  • 简介:乡区的开发仍然十分流行的成见,即认为华人从贸易与高利贷中牟利,冲淡了这个人口集团对群岛新农业地区进行开发的重要贡献。无庸置疑,巴城乡区是华人先驱们开发的。第一任华人甲必丹苏鸣岗在其望加赖(ManggaDua)的乡间住宅门口以无可非议的自豪感挂着两盏吊灯,上书“开国元勋”四个字。

  • 标签: 巴达维亚 甲必丹 荷兰人 司法官 糖蔗 爪哇人
  • 简介:从企业集团走向跨国经营─—东南亚华人跨国公司特点研究陈乔之前言1989年5月和1993年11月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汕头大学召开的两次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分别提交了题为《试论战后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和《试论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四化”及其影响》两...

  • 标签: 华人跨国公司 东南亚华商 跨国经营 华人企业集团 东南亚华人 华人财团
  • 简介:大约在十六世纪的二十年代,爪哇中部沿海地区曾兴起一个名叫淡目(Demak)的新王国,这个王国是在击溃了成立已有二个多世纪的信奉印度教的麻喏巴歇(Maja-pahit,1293—约1520)王国之后建立的。淡目王国成立的时间不太长,期间由于王位之争,曾于1546年把王国的统治中心从沿海地区的淡目迁往拥有许多水稻田的内地巴章(Pajang,在今梭罗的西南),所以后来又称为巴章王国。到了1586年,巴章王国又为势力日益强大的马打蓝(Mataram,在今日惹附近)领主苏多威佐约(Sutowijoyo,号施诺巴迪)所建立的马打

  • 标签: 淡目 巴章 麻喏巴歇 巴达 沿海地区 王位之
  • 简介:1979年中国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利用外资”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更是“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拟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大陆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从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角度,对近十年来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投资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并与近代华侨在中国的投资进行对比,提出一些看法。一、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变化据中国对外经贸部外资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九年(1979—

  • 标签: 中国大陆经济 对外开放政策 华侨投资 投资资本 海外华侨 十年
  • 简介:本文扼要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华人的职业结构。大体而言,华人的职业主要为商、工(工匠和劳工)两大类。新加坡华人的职业和方言群之间存在着一些密切关系: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福建人(闽南人);潮州人主要从事甘蜜和胡椒种植业;广府人和客家人以工匠居多;海南人则是雇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

  • 标签: 新加坡 华人 职业结构 方言群
  • 简介:<正>由新加坡南洋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亚洲研究中心海外华人资料研究室联合主办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国际研讨会”,于9月18至19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日本、澳大利亚的学者56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学者有:陈立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姚楠(复旦大学)、林金枝(夏门大学)、张映秋(中山大学)、徐善福、黄滋生、郑仁良(暨南大学)和廖钺(广东华侨历史学会)8人。在开幕式上,中文大学副校长蔡永业致开幕词,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教授作主题演讲。蔡永业指出,两次大战期间,亚洲海外华人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冲击,

  • 标签: 海外华人 华侨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外学者 中国大陆 亚洲
  • 简介:长期以来,东南亚华人与祖籍地的联系一直十分密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推行,对祖籍地是中国的东南亚华人来说,其发展优势是可以预见的.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东南亚华人大部分已加入所在国国籍,他们与祖籍地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经贸和文化领域,而且,这种联系已逐渐成为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经贸、文化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华人 祖籍地 联系
  • 简介: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在东南亚各地,都有华人的秘密会社(天地会)的组织存在和活动。在华侨社会和华人生活中影响至深。一直至今天,在某些地区还有存在。因此,有必要就秘密会社南传发展的背景及南洋各殖民政府对华人秘密会社的政策作一考察和论述。一、天地会南传及在南洋发展的社会背景天地会在什么时候开始传入南洋各地呢?据一些历史档案判断,我认为:天地会传

  • 标签: 殖民政府 天地会起义 十九世纪 殖民地经济 清朝政府 历史档案
  • 简介:我国对战后海外华人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时间里,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有显著的进展,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本文拟就我国的战后华人问题研究作一简论。一、迅速兴起的战后华人研究我国的华侨问题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一个重要拓展时期,当时的许多专著和史籍至今仍为华侨问题研究的史料宝库。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经历了起步、停滞和发展的复杂曲折过程。建国之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迅速发展,得到应有的重视。1956年成立的厦

  • 标签: 居住国 华人经济 南洋研究所 四十年代 复杂曲折 马来西亚华人
  • 简介:在考虑东南亚华人企业家的最近发展情况时,我们将着重考虑在这方面最可比的三个国家(即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中的最大私人企业。它们的主要联合大企业的名称和特点将在本文的附录中列出。既然它们是该地区最大、财力最雄厚的华人企业,它们显然就不能代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联合大企业 泰国华人 东南亚华人企业 华商 富商
  • 简介: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一直是透视海外华社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界认为值得努力研究的方向之一。印度尼西亚棉兰华人是印度尼西亚华人的一部分,但受内外因素综合影响,深具印度尼西亚华人的共性和自身的独特性。受全球化、跨国化的浪潮影响以及印度尼西亚民主化的推进,当代印度尼西亚棉兰的华人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而它又凝聚于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的行动方式中。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透过印度尼西亚棉兰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的考察,冀图解读当代印度尼西亚棉兰华人社会的新态势,从而由局部到整体地把握印度尼西亚华人的特殊性与共同性。

  • 标签: 印度尼西亚棉兰 华人社团 社团领袖 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