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石油储量和开采量均位世界前列,石油和石化产品的大量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2009年2月,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对东西伯利石油出口实行零关税的决议,对这项新政出台的背景及执行期限等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俄罗斯石油出口政策的进一步理解。

  • 标签: 俄罗斯 东西伯利亚 石油 出口关税
  • 简介: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引发澳大利政策群体一系列围绕美澳安全关系未来的严肃讨论.内容同时涉及澳大利在东南亚的作用.在其担任总统的最初几天里,特朗普宣布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谈判,这是其前任全面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得到澳大利政府有力支持的倡议.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导致众多澳大利评论员质疑华盛顿维持在亚太经济和战略存在承诺的可信度.这种不确定性由于堪培拉对于美中因南海问题紧张关系升级的不安而恶化.特朗普总统挑战中国对南海人工岛主权的立场,导致澳大利担心可能必须面对在美中之间选边的噩梦.

  • 标签: 澳大利亚 美国总统 特朗普 东南亚 同盟 伙伴关系
  • 简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志,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列宁十分重视对外经贸技术合作在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中的巨大意义.列宁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论述,多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充分地利用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技术成果.他认为,拒绝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成果,那是愚味落后,是中世纪的观念在作怪.列宁提出过:“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社会主义”的著名公式.

  • 标签: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 对外经贸合作 不同历史时期 利用资本主义 戈尔巴乔夫 技术合作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正深入推进,投资争端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固有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弊端已完全暴露,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要求。同时,亚洲已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首选区域,但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出现了大量失败的投资项目。基于此,为妥善解决可能由“一带一路”项目投资争端引发的争议,应尽快建立以投行为主体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在该机制的实体规则构建中,需要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司法体制与环境,物化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沿线区域内我国国有企业与东道国之间发生的投资争端作为解决突破点,以期增强各方合作信任感,提升国际投资领域的话语权。

  • 标签: 国有企业 投资争端 解决机制 亚投行 一带一路
  • 简介:新西伯利地区经济再工业化战略规划是具有联邦意义的创新规划。其内容主要是创新发展非原料型经济,实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互动。通过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和从根本上改造升级现有生产设施,将激活新西伯利强大的科研创新潜力,最终使新西伯利成为俄罗斯与西伯利地区非原料型经济发展的典范。

  • 标签: 新西伯利亚 经济 工业化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二战前英属马来华人的社会运动的类型。一般认为,二战前英属马来华人的群众运动受到民族和爱国主义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进行探讨,即:运动的本土性,符合居住地的现实考虑及需求等。本文通过分析典藏在星、马和台湾的档案,把二战前马来华人的社会运动分为两个种类:一、倾向支持中国的社会运动,二、响应本土性课题而开展的社会运动,由此去探索二战前马来华人的本土关怀。

  • 标签: 社会运动 英属马来亚华人 霹雳 梁燊南 本土关怀
  • 简介:长期担任孟席斯内阁部长、后出任澳大利驻美大使的霍华德·比尔指出:“印度尼西亚是我们第一关注的国家。澳大利政府没有在公开场合更多谈论对这个新独立国家感兴趣的程度,但是,在我们考虑问题和制定外交政策时,从来没有把印尼的问题搁在次要位置。”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 70年代 独立国家 公开场合 外交政策
  • 简介:<正>不久以前,苏聯的研究工作者已經開始編篡一系列东南亚國家的近代史;其中對这些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动史研究較少。本文則試图探討一下十九世纪70—90年代在馬來反對英国殖民主义者的起义。①內容广泛的英國歷史編篡学在關于英國佔领馬

  • 标签: 起义军 殖民主义者 封建主 英国殖民主义 政权 殖民地
  • 简介:二战结束后英国重返东南亚,马来华人这一联系中英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群体开始逐渐引起英国的注意。槟城"分离运动"促使英国改变忽视马来华人的政策,在反思此前政策的同时,开始关注华人因素并制订对马来华人的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马来华人更加受到英国当局的重视。在此期间,马来自治道路进程、华人为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诸多努力、新中国成立对英国东南亚政策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了英国对马来华人政策的渐进式的改变。

  • 标签: 马来亚华人 槟城“分离运动” 马华公会 英国政府
  • 简介: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经济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区域主义.从欧盟、东盟到北美自由贸易区,从一个日益成熟的欧元区到一个悄然兴起的美元区,贸易区域化和金融区域化都表现出了迅速发展和繁荣之势.但相比较而言,东亚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则长期落后于美洲和欧洲.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危机的迅速扩散和严重的波及效应使得亚洲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使各国深刻认识到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 标签: 货币 可行性分析 经济 政治 亚元区 东亚一体化
  • 简介:作为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丛书研究系列的第一部专著,由荷兰莱顿大学包乐史教授与中国厦门大学吴凤斌教授合作著述的<18世纪末吧达维唐人社会>(以下简称)一书,已于2002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吧城华人公馆(吧国公堂)档案及荷兰国家档案馆藏的荷兰文档案为主,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亦即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后期)吧城华人社会的若干侧面进行的考察和剖析.

  • 标签: 《18世纪末吧达维亚唐人社会 荷兰东印度公司 华人社会 历史风貌 公馆档案 《公案簿》
  • 简介:高尔察克反动政权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势力最凶悍的白卫政权,在西伯利14个月的统治充分暴露了反革命的丑恶嘴脸.新生的苏雏埃政权在全国各族人民支持下,最终消灭了这个凶残的白卫政权,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苏俄全国范围最后取得胜利和巩固红色政权奠定了牢固基础.

  • 标签: 高尔察克反动政权 苏雏埃 武装干涉
  • 简介:族性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安全及其族际政治走向的关键变量。它既能促进族际政治整合、维护国家安全、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也能导致族际政治冲突、危及国家安全、阻碍民族国家建构。以"族性"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尼日利与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梳理及其族际政治问题的比较,其共性特征包括:族际政治问题的分析单位是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虽然发生在现实中的多民族国家,却往往带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政治与文化边界的重叠是族际政治问题产生的逻辑起点;国内不同民族群体无法得到平等公正对待是导致族际政治问题的核心因素;军事专政和腐败会增加族际政治问题的风险和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解决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问题、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在于如何让一个在历史上和观念中都不曾存在的国家民族能够超越族性分界而被成功建构。结合两国国情提出应对策略:寻找重叠共识,建构文化多元、政治一体的国族共同体;借鉴差异政治和差别公民权利思想,探寻积极回应不同民族群体正当利益诉求、实现各族人民成果共享、利益均沾的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消除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惩治腐败;探索包容促进多语言、多宗教和谐相处的民族政策。

  • 标签: 族性 族际政治 民族国家建构 尼日利亚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尽管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领土争端、民族纷争、宗教冲突以及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是人们干戈相向的几大动因,但这些传统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与攫取资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让位于这些因素,形成威胁某个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新形态.这类形态从外观上看可能毫无军事色彩,因而被某些观察家称为‘战争'或‘类战争',但其在所攻击的领域里造成的损毁,却绝不亚于一场纯军事战争.

  • 标签: “超限战” “亚战争” 经济全球化 贫困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 “9·11”恐怖袭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