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集体性选择的信仰体系,是中国社会国家意识的主导性结构力量,儒家文化的“依仁据德”理念对中国人构建理想人格。产生了恒常不变的影响。在当今市场经济领域中,许多现代广告传媒创意也正是因为融汇了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的附加值,从而契合了受众的文化心理,产生了良好的传播致效作用。这种文化附加值的研究有重大社会价值,一方面不但为儒家文化的现代转生之路找到了合适的承载物,另一方面也提升广告标示物(产品)文化内涵。

  • 标签: 儒家文化附加值 广告传媒受众 理想人格 心理契合
  • 简介:宋南渡象数易学是在象数本体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呈现出汉易复兴之貌和象义和融之势。它与时代的脉搏共息律动,与南渡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思潮相激荡,从而形成易象的尚变性思维、易图的理式化建构和易数的理数精微化范式之特质。其兴盛可归因于宋室的君臣讲易,资政求贤;世人的推崇筮占,弥纶天地I易学的师门传授,良知绳墨;士子的党争惧祸,忧患著易。宋南渡象数易学实现了易学版图的重组、易学风尚的转变与易学文化格局的重构,是象数易学发展史上第二个高潮期的开端,在易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过渡与传承作用。

  • 标签: 宋南渡 象数易学 尚变 易图
  • 简介: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孔子 德性 道德情感 角色伦理
  • 简介:“存在”和“应该”如何统一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此问题所引发的困境在中国哲学语境中亦存在。在《易传》中,道德上的“应该”常常以自然中的实存(尤其是“天”)为依据。这种模式使《易传》的德性论陷入了“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困境,但道德命题并不是纯然的分析命题,道德实践也不是简单的逻辑演绎。不同于西方的是,古代中国人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进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道德自觉。这使其在道德起源论的形式上更加丰富、更具人文色彩。也正是这些外在因素的契入,使《易传》的德性论模式反而具有了不同于西方他律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独特内涵。

  • 标签: 《易传》 德性论 自然主义的谬误 道德综合命题
  • 简介: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目前学界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研究不多,对其法律性质以及相关法律问题认识不足。因此,厘清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相关的法律问题并加以规制,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具有行为性质上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种类型化的行政行为,而是属于非类型化行政行为的范畴,其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两种基本形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权在日常检查中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是法律法规设定的职权,不仅不构成越权,而且是其职责之所在。对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规制主要通过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司法控制。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发布,除法律法规的授权以外,至少需要有组织法上的依据,就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尽可能规定出详细的授权范围以及完善的行政程序以及司法救济等,以便尽可能使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法治化。

  • 标签: 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法律性质 法律规制
  • 简介:2015年底,在人文社科出版领域享有盛名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史少博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土田健次郎教授及其博士许家晟的《日本重要哲学家著作编译和研究》,这无疑为日本哲学研究者献上了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共分16章,26万字,是作者国家社科基金"日本重要哲学家著作编译和研究"(12BZX033)的研究成果。

  • 标签: 郎教授 中国儒学 朱子学 早稻田大学 出版领域 江户时代
  • 简介: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的现代知识分子,徐复观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史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的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的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的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史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的矛盾,与研究的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 标签: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原史 实证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