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投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7年多来.极大地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但由于观测员对各类仪器的原理、操作、维护知识掌握不够.加之业务软件本身的功能不足.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完整和台站测报业务质量。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处理方法.供参考。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应用 地面气象观测 业务人员 劳动强度 业务质量
  • 简介:福建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是从2000年9月开始的。giJ2004年底,各地以县、县级市为单元基本完成了当地农业生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成绩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值此时刻,鸣金收兵,4年多的努力势必前功尽弃。如何与时俱进深化既有成果,达到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出谋献策之目的,是全省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者、应用气象工作者乃至领导当前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 标签: 农业气候区划 成绩 气象工作者 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福建省
  • 简介:大多数加拿大人支持京都议定书,尽管他们还不了解该文件的内容。他们支持清洁空气和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目标:到2008-2012年将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还要低6%。但是,加拿大人期待政府和工业界提高必要的效率,而加拿大人一般并没有做好为了帮助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各项目标在预防紫外线辐射和家庭取暖方面大打折扣的思想准备。本文的作者罗宾·希尔斯洞察了气候变化的政治问题,其中包括。尴尬的京都议定书实施结局”。作者还对哈珀(Harper)政府的。清洁空气法案”和加拿大最初提出的可替代无法实现的京都议定书目标的第二绿色计划。

  • 标签: 气候变化 政府 政治 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排放 防紫外线辐射
  • 简介:通过对基层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解决所存在问题的对策,以便使基层气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完善。

  • 标签: 经济责任审计 领导干部 气象部门 审计工作
  • 简介:分析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为我国气候资源保护立法完善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文章立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角度,主要运用了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认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气候资源保护立法文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成气候资源保护的任务,建议建立我国气候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并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 标签: 资源保护 立法完善 气候 讲座 逻辑分析 法律法规
  • 简介: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通过回顾《公约》下损失与危害问题谈判的背景历程,对主要集团的观点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弱化《公约》下承担的历史责任,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责任,是损失与危害谈判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在2013年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19)上损失与危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坚持损失与危害议题的本质是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坚决抵制责任转嫁;损失与危害谈判必须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让部分发展中大国承担出资义务是不公平的要求;确保损失与危害国际机制具备活动组织、资金来源、效果评估与报告等一系列核心职能,以争取损失与危害议题谈判取得成功.

  • 标签: 气候变化 谈判 损失与危害 进展
  • 简介: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新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中国前夕,2月5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题为《克服美中气候变化合作的障碍》的报告。报告指出,中美两国加在一起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高达全球总量的40%以上。

  • 标签: 气候变化 合作 大气排放 克林顿 温室气 美国
  • 简介:为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防雷减灾工作情况,推动我国防雷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防雷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基于中、法防雷科技合作及双方在人才技术装备方面的优势,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培训中心和上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的中法防雷技术人员培训班,于2006年3月28~31日在北京完成国内培训后,又组成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刘宪华副司长为团长、人事教育司胡欣助理巡视员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防雷技术培训考察团,于2006年4月2~14日在巴黎顺利完成了国外阶段的防雷技术高级培训和考察。

  • 标签: 防雷减灾工作 技术培训 考察情况 中国气象局 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
  • 简介:ThePRC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ficiallyapprovedtheimplementationoftheprojectasoneofNationalKeyScienceandTechnologyProjectsinNovember2001andentrustedthe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CMA)withtheleadership.Thenewsbriefingoftheprojectstaring-upwasheldceremoniouslyatCMAon29December2001.ProjectGoal:undertheconditionsofhigh-performancesupercomputersandhightemporalandspatialresolutionmeteorologicaldata,makinggooduseofbothinternationalanddomesticnewscientificachievements,todevelopournewgenerationnumericalweatherforecastingoperationsystemindependentlysotomeettheneedsofthedevelopmentofthecountryanditsmeteorologicalservice.

  • 标签: 中国 气象数值预报 技术创新 模块化 天气预报
  • 简介:介绍了吉兰泰地区火箭增雨点、监测点的设定和增雨效果的评估,统计了JFJ型增雨火箭10年增雨资料,初步分析了在层状云与积状云中催化作业对播撒区下游的不同增雨效果,提出了火箭增雨作业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造成的失误,为干旱地区开展火箭增雨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 标签: 火箭 增雨技术 统计分析
  • 简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经过两年的攻关,在人工增雨综合探测、云水资源评估、催化作业、数值模拟、效果检验技术和外场示范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应用效益,基本形成了一套人工增雨综合技术.2003年12月13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在示范区的检验、试用和完善,显示出具有业务应用和推广前景.课题主要成果为:

  • 标签: 人工增雨技术 效果检验 云水资源 探测 形成 作业
  • 简介:课题在2002年严格按照与科技部签定的任务合同书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夏延Ⅲ新型云物理和人工增雨飞机的改装,飞机装备有云物理综合探测系统和本课题研制的碘化银末端燃烧器,并在河南示范区冬季人工增雨(雪)科学试验中获得了一批符合科学设计的综合探测资料。完成了用GMS-5卫星资料反演云物理参数方法的研究。

  • 标签: 人工增雨 云物理 河南 卫星资料 反演
  • 简介:1农业气象灾害的内涵农业气象灾害是不利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由温度因子引起的有热害、冻害、霜冻、热带作物寒害和低温冷害;由水分因子引起的有旱灾、洪涝灾害、雪害和雹害;由风引起的有风害;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冷雨和冻涝害等。与气象灾害的概念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是结合农业生产遭受灾害而言的。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气象上是一种天气气候现象或过程,不一定造成灾害。但当它们危及小麦、水稻等农作物时,即造成冻害、霜冻、春季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具有非线性特征。

  • 标签: 农业气象灾害 防御技术 陕西 低温冷害 非线性特征 气象条件
  • 简介:文章介绍了SPD的基本功能后,阐述SPD的电压保护水平、通流容量、最大持续运行电压三个主要参数的重要性、基本概念、术语、相关标准和选择方法.可作为电气、电子设备电源侧电涌保护设计的基础.

  • 标签: 防雷保护 通流容量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
  • 简介:"717"强雷电是在十分有利对流的天气形势背景下产生的,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上都有较明显的特征.通过这个例子的分析,发现高温高湿天气、层结异常不稳定、前倾槽结构、亮温区、强回波伸展高度、"逆风区"和"正速度快速增大区"等特征十分明显,是预报分析强雷电天气的着眼点.

  • 标签: 强雷电 天气背景 分析
  • 简介:汽车加油站防雷检测应首先做好准备工作,严格遵照防雷检测技术规范,对油罐、加油机、站房、罩棚、供配电、电涌保护器等设施的防雷电装置检测,仪器的布置和检测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 标签: 加油站 防雷检测 技术探讨
  • 简介:2003年12月26日,中国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研究”项目阶段验收及后续滚动可行性论证会。验收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提出以下验收意见:

  • 标签: 技术创新 中国 北京 项目 专家委员会 农村
  • 简介:1概况为推进气象行业专项“森林草原病虫害气象预报与灾损评估技术”和“东北地区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及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析”项目中预报模型和影响评估技术的研究,学习掌握预报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了解澳大利亚应用气象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应悉尼科技大学(UTS: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植物功能生物学与气候变化研究组李龙辉博士邀请,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纪瑞鹏、冯锐、米娜、贾庆宇一行4人的代表团于2012年12月15—23日赴悉尼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技术交流。

  • 标签: 技术交流 赴澳大利亚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预报模型 应用气象 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