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实验以抗、感基因型不同的6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禾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下小麦品种(系)细胞膜性随处理时间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抗、感小麦品种(系)细胞膜对外界毒素胁迫表现出敏感特性,且抗性品种(系)细胞膜对毒素的敏感性小于感病品种(系).在毒素胁迫处理72h内,随毒素处理浓度的增大和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膜性增大,抗病小麦品种(系)的膜性增量明显小于感病品种(系).胁迫处理72h抗、感小麦品种(系)的膜性增量达到峰值,抗病品种(系)膜性增量显著小于感病品种(系),胁迫处理72h后抗、感小麦品种(系)的膜性增量均降低.可利用禾镰刀菌粗毒素胁迫处理72h的细胞膜性增量评价小麦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进行抗病性鉴定.

  • 标签: 小麦品种 禾谷镰刀菌 粗毒素 细胞膜透性 相对电导率 相对电导率增量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真菌甲模型,观察真菌甲时间,来探讨红色毛癣菌与短帚霉的相互作用。方法建立真菌甲模型,分为红色毛癣菌组、短帚霉组、短帚霉-红色毛癣菌混合组,分析各组甲时间。结果甲模型中,红色毛癣菌的甲时间为(9.46±1.89)d,短帚霉的甲时间为(2.62±0.96)d,混合组中短帚霉的甲时间为(2.54±0.78)d。结论体外甲模型中,短帚霉比红色毛癣菌先穿透甲板。混合组中,红色毛癣菌对短帚霉的甲时间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甲真菌病 模型 红色毛癣菌 短帚霉
  • 简介: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镰孢菌茎基腐病(crownrot)抗性的材料,采用禾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的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的15.8%,包括CI12633、红蚰子、FHB143、Tiszataj和紫秆子等;大多数材料为感病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小麦材料对禾镰孢菌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具有不同的抗性水平,两种病害没有正相关性,暗示小麦茎基腐病和赤霉病的抗性机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广泛挖掘具有茎基腐病抗性的小麦资源。

  • 标签: 小麦 禾谷镰孢菌 茎基腐病 赤霉病
  • 简介: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北夏区审(鉴)定的20个主栽谷子品种进行SSR标记多态性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区育成谷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49对引物在20个谷子品种中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共检测出14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2.96个。标记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904~0.6896,平均为0.4168。20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173~0.9000,聚类分析将其分成3个类群,其中谷丰1号自成一类,表明丰1号的遗传距离较其他品种大。不同年代谷子品种间遗传距离分析结果显示,各年代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由大到小依次是1980s>1990s>2000s>2010s,表明随着年代的递进育成品种的遗传差异减小,亲缘关系增近。

  • 标签: 华北夏谷区 谷子 SSR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