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其IGF生成试验血清IGF1基础值为19.1μg/L,ISS组患者△IGF1与HtSDS及IGF1基础值呈负相关(r=-0.61,ISS患者IGF生成试验△IGF1值对应rhGH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GV变化 (略)  3 

  • 标签: 临床应用 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整合αvβ3双靶向造影剂(MBD)在体内对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能力。方法以造影剂USphere LA为模板,采用生物-亲和桥接法制备以VEGFR2、整合αvβ3为靶点的单靶向造影剂及双靶向造影剂。构建人肾脏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共40只,选取其中20只,每只均以任意顺序采用4种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MBN)、VEGFR2单靶向造影剂(MBV)或整合αvβ3单靶向造影剂(MBI)及MBD]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另20只裸鼠行抗体阻断试验。所得声像图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定量参数:造影前3 min造影剂强度增量(a1)、峰值减半速度(a2)、曲线上升斜率(a3)、灌注时间(t0)、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和ROC曲线下面积(AUC),爆破前及爆破后10 s的峰值强度(P1及P2),以及二者的差值(dTE),比较4种造影剂间及抗体阻断前后各定量参数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CD31、VEGFR2及整合β3表达情况。结果将MBN、MBV或MBI及MBD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种单靶向造影剂间所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a3、t0、TTP、PI及P2在4种造影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UC、MTT、P1及dTE表现为双靶向造影剂>单靶向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的趋势(均P<0.05),与之相反,参数a2则表现为双靶向造影剂<单靶向造影剂<非靶向造影剂的趋势(均P<0.05)。比较双靶向造影剂MBD各定量参数在抗体阻断前后的差别显示,抗体阻断后a2快于抗体阻断前(P<0.001),而AUC、MTT、P1及dTE较抗体阻断前降低(均P<0.001),其余参数在抗体阻断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人肾细胞癌组织内有明显的CD31、VEGFR2及整合β3表达。结论以VEGFR2及整合αvβ3为靶点的双靶向造影剂在体内对人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有良好的靶向能力。

  • 标签: 超声造影 靶向微泡 肾细胞癌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整合素αvβ3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所致脑损伤和痴呆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诱导脑卒中。再灌注1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糖尿病对脑缺血后梗塞灶体积以及皮层神经细胞内淀粉蛋白(Aβ)及其生成关键酶β-分泌酶(BACE)表达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实验动物梗塞灶体积增大,且皮层存在大量神经元及活化的胶质细胞细胞内表达Aβ和BACE。结论糖尿病加剧脑缺血损伤及皮层淀粉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卒中后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产生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脑缺血 Β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为验证蔗糖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现以对比实验方式开展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为探析样本,筛选其中80例,遵循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及研究组(蔗糖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对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观察结局变化。结果:结果可见,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缩短,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均显优,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均显低,两组间对比P值达到<0.05标准,体现一定可比性。结论:蔗糖铁注射液联合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可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更加,值得广泛推广、科学利用。

  • 标签: 蔗糖铁注射液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LH)检测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性早熟女童85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外周性性早熟36例,中枢性性早熟49例。另抽取50例经检查性发育正常的女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卵巢容积、卵泡个数、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容积、子宫内膜厚度、乳腺低回声团厚度)及血清FSH、LH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类型性早熟女童彩色多普勒超声查结果及FSH、LH水平;分析性早熟女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与FSH、LH的相关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与FSH、LH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卵巢容积、卵泡个数、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容积、子宫内膜厚度、乳腺低回声团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血清FSH、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彩色多普勒超声卵巢容积、卵泡个数、最大卵泡直径、子宫容积、子宫内膜厚度、乳腺低回声团厚度均高于外周性性早熟女童(P均<0.05);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FSH、LH水平均高于外周性性早熟女童(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性早熟女童卵巢容积、子宫容积与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呈正相关(P<0.05),与FSH基础值、FSH峰值、LH基础值无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与单项诊断相比,联合诊断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较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FSH、LH检测可较好地鉴别性早熟女童,彩色多普勒超声与FSH、LH联合应用可提高女童性早熟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促卵泡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 彩色多普勒超声 女童性早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T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关于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研究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重组人白细胞介(rhIL)-11,空白对照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相关临床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与R 4.1.3软件中Meta程序包,对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为有效性指标包括住院病死率、治疗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量;安全性指标包括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共计14篇RCT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1 029例脓毒症相关性TCP患者,其中研究组537例,对照组492例。针对rhTPO治疗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比38.8%,RR=0.84,95%CI:0.69~1.03,P=0.09)。而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MD=28.27,95%CI:16.95~39.60,P<0.001),血小板输注量显著减少(MD=-1.35,95%CI:-1.82~-0.88,P<0.00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0,OR=0.08,95%CI:0.01~0.60, P=0.01)。结论对于脓毒症相关性TCP成年患者,应用rhTPO可以提升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输注量,减低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不能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素 药物疗法 Meta分析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贫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55例。给予常规组患儿使用维生C、维生E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早产患儿体重增长情况、血常规及输血率。结果常规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长(15.5±4.8)g/(kg·d)与治疗组(20.7±8.1)g/(kg·d)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输血率为16.36%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9.09%(P<0.05);治疗组患儿血常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产儿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EPO)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2012.10至2015.06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68名患者,随机对照分为两组,给予注射国产rhEPO治疗,两组以单次注射剂量不同,但每月总剂量相同,观察三个月。结果65例患者治疗后化验指标均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相同。结论单次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rhEPO)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方便、有效的。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素 肾性贫血 疗效观察
  • 简介: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探索简单且便于检测的预后预测指标对于ACLF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EPO)在ACLF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CLF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出血与否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138),同期5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PO水平,ROC曲线分析EPO和APACHEⅡ、CTP、MELD、MELD-Na、SOFA、CLIF-SOFA评分对28d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出血组血清EPO水平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和对照组(P<0.05)。出血组生存与死亡患者间EP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非出血组生存患者EPO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血清EPO预测ACLF患者28d预后的效能优于各项常用预后评分,出血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849,cut-off值为228.9mIU/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2%和92.3%;非出血组AUC=0.829,cut-off值为30.6mIU/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6%和57.5%。结论:低血清EPO水平的非出血ACLF患者预后较好,血清EPO预测ACLF患者28d预后显著优于常用预后评分系统。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蔗糖铁是否可减少慢性肾病血液透析依赖患者合并IDA是的红细胞生成用量。方法搜集2009年-2012年3年间接受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并合并IDA的CKD患者91例,在予以蔗糖铁治疗基础上,根据EPO治疗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足剂量组)、B(半量组)及C(1/3剂量组)组,通过检测治疗后血红蛋白及血压变化趋势。结果A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A组VSB组,P>0.05),但C组升高幅度则明显低于A、B组;A组血压升高幅度明显高于B组(A组VSB组,P<0.05),但B、C组血压升高幅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蔗糖铁后,对于依赖于血液透析的CKD合并IDA的患者,其EPO的用量可降低近一半。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EPO)联合铁剂辅助治疗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及贫血的影响。方法:94例DHF合并贫血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6例)和联合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EPO联合铁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6min步行试验,测定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二尖瓣舒张早期峰速减速时间(DT)、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A值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DT值显著下降,E/A比值、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5或〈0.01);且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NT-proBNP[(368.4±110.7)pg/ml比(239±89.7)pg/ml]、DT值[(257.5±73.4)ms比(208.9±59.1)ms]下降更显著,Hb水平[(83.3±9.2)g/L比(122.1±13.6)g/L]、E/A比值[(0.87±0.3)比(1.07±0.27)]、6min步行距离[(367.54±21.08)m比(438.63±20.35)m]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联合铁剂治疗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心力衰竭 舒张性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促红细胞生成在临床中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其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5例放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应用rhEPO治疗与相应护理干预。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且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均得到控制。结论针对临床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rhEPO,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目的比较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体内炎性介质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清除效果,并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r—HuEPO)的疗效。方法M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3组,即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HP)组,每组18人,每4周测1次血常规,根据贫血纠正情况调整EPO用量,随访3月,检测受试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白细胞介6(IL-6)的水平,以EPO的用量与红细胞压积(Hct)的比值(EPO/Hct)作为EPO抵抗的指标。结果治疗前后组内对比,HDF组和HD+HP组患者CRP、IL-6、PTH、EPO/Hct有所下降(HDF组t=3.642,P=0.002;t=4.019,P=0.001;t=8.724,P〈0.001;t=8.386,P〈0.001。HD+HP组t=5.493,P〈0.001;t=8.425,P〈0.001;t=12.216,P〈0.001;t=5.128,K0.001),HD组各监测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EPO用量、EPO/Hct、CRP、IL-6、PTH有统计学差异(F=27.538,P〈0.001;F=-8.358,P=0.001;F=12.269,P〈0.001;F=12.385,P〈0.001;F=11.139.P〈0.001),HDF组及HD+HP组EPO用量、EPO/Hct、CRP、IL-6、PTH均低于HD组(P〈0.001,P〈0.001;P=0.002,P=0.001;P=0.008,P〈0.001;P=0.008,P〈.001;P〈0.001,P〈0.001),其中HD+HP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HDF组(P=0.032;P=0.032)。相关性分析提示EPO/Hct与CRP、IL-6、PTH呈正相关(r=0.33,P〈0.05;r=0.28,P〈0.05;r=0.42,P〈0.05)。结论HDF及HD+HP治疗能够提高尿毒症患者EPO疗效并能减少EPO用量,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改善了该人群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微炎症状态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体生成(LH)基础值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女童中枢性性早熟(CPP)的诊断价值及相应界值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的6~8岁出现乳房发育的女童1 087例,就诊时乳房为Tanner B2或B3期,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应的BMI百分位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840例)、超重组(133例)及肥胖组(114例)。患儿均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等检测。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正常体质量女童GnRH激发阳性组393例,阴性组447例;超重女童GnRH激发阳性组72例,阴性组61例;肥胖女童GnRH激发阳性组40例,阴性组74例。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女童用于诊断CPP的LH基础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774、0.801,约登指数最大时LH基础值的界值分别为0.245 IU/L、0.225 IU/L、0.145 IU/L,敏感度分别为63.9%、65.3%、80.0%,特异度分别为87.9%、82.0%、71.6%;LH基础值的界值分别为0.455 IU/L、0.480 IU/L、0.335 IU/L时,特异度均达96.6%以上。结论LH基础值用于不同BMI女童CPP的诊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中肥胖女童CPP诊断界值点最低。

  • 标签: 性早熟 女童 黄体生成素基础值 体质量指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rhTPO)对健康人肝细胞株L02的影响。方法以健康人肝细胞株L02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剂量rhTPO[对照组(0 U rhTPO)、低剂量组(150 U rhTPO)及高剂量组(750 U rhTPO)]处理L02细胞,观察各组L02细胞的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A组(0 U rhTPO)、B组(15 U rhTPO)、C组(150 U rhTPO)及D组(1 500 U rhTPO)]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其磷酸化产物(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K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L02细胞存活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843,P = 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9 ± 4.0)%、(112.0± 1.6)%、(100.0 ± 2.5)%],且高剂量组细胞的存活率更高(P均< 0.05)。各组L02细胞间ERK蛋白及ERK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1.140,P = 0.392;F = 0.437,P = 0.733),而各组L02细胞间p-ERK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1.400,P < 0.001),且B组、C组及D组细胞的p-ER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细胞(P均< 0.05),而B组、C组及D组细胞p-ERK蛋白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rhTPO可通过激活ERK促进L02细胞数量增殖。

  • 标签: 人肝细胞株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铁剂蔗糖铁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EPO)联合应用治疗伴有缺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蔗糖铁和促红组。蔗糖铁组每周2次透析时从透析管路静脉端将蔗糖铁100mg+15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促红组单用促红治疗贫血。EPO使用方法,6000IU/次,1-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Hct、血清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静脉组升高幅度显著于促红组(P<0.01),两组患者应用EPO的剂量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而静脉组减少明显,静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标签: 蔗糖铁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联合对肾性贫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4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补铁、维生B12、叶酸等原料。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左卡尼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与血压升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与H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b与H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胃肠道反应3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血压升高2例,对照组6例。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与血压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联合对肾性贫血进行治疗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左卡尼汀能更增加EPO疗效,因此我们认为该疗法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