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指距的发育和儿童的身高的发育非常类似,同时,指距的发育和人的运动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指距有着匀速发育、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发育稳定这几个阶段,在儿童发育时期,指距一般比身高要低一些,在后期则会根据个体差异出现不同的变化。

  • 标签: 儿童 指距 发育
  • 简介:为了丰富大型真菌个体发育学研究数据,并依据个体发育学数据提出分类学建议,通过石蜡切片法对黄鳞伞子实体进行了发育学观察。结果显示:黄鳞伞子实体发育初期原基圆形至卵圆形,具外菌幕原基,内部菌丝弯曲致密,螺旋交织在一起呈束状,随着原基的发育,端向膨大生长,菌盖原基出现,与此同时原基基部在保持伸长生长外,直径也明显增大,菌柄原基由此形成。随后菌褶腔出现,栅栏状细胞的出现表明子实层发育的开始,发育过程中Y型菌褶清晰可见。黄鳞伞的发育属于菌盖菌柄型发育,发育类型是半被果双菌幕发育型。

  • 标签: 黄鳞伞 发育 半被果 菌盖菌柄型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观察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及治疗不孕症的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对58个自然周期和75个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自然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1.6mm,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为19.98mm。促排卵周期卵泡平均每天增长2.22mm,排卵前卵泡平均直径为22.85mm,成熟卵泡内大多可见到“金字塔”样点状高回声。排卵前卵泡生长快慢不一。结论经阴道超声是一种有价值的监测卵泡生长发育手段。仔细观察卵泡发育及盆腔变化对发现不孕原因、指导药物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经阴道 不孕症 女性 月经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常见子宫发育异常及其处理。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双子宫或鞍状子宫一般无须治疗,仅对双子宫单阴道,且阴道内有一纵隔妨碍性生活者须手术治疗。对反复流产或早产者,可做子宫整形术。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治疗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矫正。后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如粘连、子宫瘢痕、妊娠后继发子宫破裂等。宫腔镜联合B超或腹腔镜监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子宫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为宜,经内膜准备者则不受此限制。为防止术后宫腔粘连,促进创面尽快修复,主张术后宫腔放置IUD和应用雌激素。残角子宫者应切除残角子宫。残角子宫妊娠出现腹痛、内出血症状等,应考虑残角子宫破裂的可能,应及时抢救治疗。

  • 标签: 常见子宫发育异常 处理
  • 简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luGR)亦称胎盘功能不良综合征或胎儿营养不良综合征,常因营养不良、母亲患病毒或弓形虫感染、中毒、辐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病、肝病、双胎,以及先天性或染色体病变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以及胎儿出

  • 标签: 发育迟缓 宫内发育 胎儿宫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所谓羊水,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它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在胎儿的不同发育阶段,羊水的来源也各不相同。在妊娠第一个三月期,羊水主要来自胚胎的血浆成分。之后,随着胚胎的器官开始成熟发育,其他诸如胎儿的尿液、呼吸系统、胃肠道、脐带、胎盘表面等等,也都成为了羊水的来源。本文探讨妊娠晚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养水污染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标签: 羊水过多或过少 胎儿发育 养水污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准确评估胎儿发育情况的方法,着重介绍胎儿发育的关键指标、医学影像学技术以及生物学方法。通过详细分析胎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关键指标,阐述了它们如何作为评估胎儿健康的重要依据。深入探讨了医学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以及它们在胎儿评估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讨论了生物学方法,包括胎儿血液检测和遗传学分析,以及它们如何提供额外信息来评估胎儿的健康情况。本文的综合内容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发育情况的准确评估,为父母和医疗专业人士提供重要信息,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和幸福。

  • 标签: 胎儿发育 评估方法 医学影像学 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早期发育支持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我院NICU接收的38例早产儿,。将其随机设为对照组(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早期发育支持性护理),各19例。结果:研究组早产儿每日摄奶量、体重、身长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NICU 早产儿 发育支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9年7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DDH患儿66例68髋,其中男4例4髋,女62例64髋;年龄30~180(90.4±38.2)d。患儿治疗前均行髋关节超声检查确诊,依据超声检查Graf分型标准分型:髋关节未脱位48髋(未脱位组),其中Ⅱa(-)型2髋、Ⅱb型24髋、Ⅱc型22髋;脱位20髋(脱位组),其中D型7髋、Ⅲ型5髋、Ⅳ型8髋。患儿均采取Pavlik吊带治疗。观察患儿佩戴吊带时间、治疗成功率,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治疗成功和失败患儿起始治疗年龄的差异;将患儿分为≤60 d、61~90 d、91~120 d、>120~180 d 4个年龄段,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成功率;对比未脱位和脱位2组患儿治疗成功率,观察治疗有效患儿结束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臼发育残余畸形等发生情况。结果66例68髋吊带佩戴时间2~22(10.2±4.0)周,治疗成功50例51髋、失败16例17髋,成功率75.0%(51/68)。吊带治疗成功患儿开始治疗年龄为(83.0±34.5)d,明显小于治疗失败患儿的(115.1±3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02)。不同年龄段患儿治疗情况比较,年龄≤60 d 患儿治疗成功率最高(20/21,髋),年龄>120~180 d患儿治疗成功率最低(3/12,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8,P<0.001)。未脱位48髋治疗成功40髋(83.3%),脱位20髋治疗成功11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14)。吊带治疗成功48例49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患儿关节外观及活动度正常,可行走者步态正常,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臼发育残余畸形发生。结论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DDH患儿治疗成功率高,治疗年龄早、髋关节未脱位者治疗效果好,可作为6个月内DDH患儿的首选方法,但还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Pavlik吊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保健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发育商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38例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参与者,按照是否给予儿童保健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儿未给予儿童保健干预,实验组患儿给予儿童保健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干预一年后身高、头围、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以及体格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产儿应用儿童保健可有效促进其体格以及智能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产儿 体格发育 发育商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螺旋臼假体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7年12月,使用Zweyma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40例(43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6例(6髋),女34例(37髋),平均年龄47.6岁(22~70岁);单侧37例,双侧3例;Crowe分型:Ⅰ级6例,Ⅱ级2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术前Harris评分最高61分,最低22分,平均43.5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cm,2例术后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Harris评分最高97分,最低62分,平均85.3分。结论使用Zweymtiller螺旋臼假体治疗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假体
  • 简介:以中华鳖为研究对象,在温度为25℃、29℃、31℃、32℃和32.5℃,相对湿度75%~90%的孵化环境下,从第8天开始连续解剖并观察了各温度组胚胎发育的过程,列出孵化温度29℃时的胚胎发育分期,根据受精卵胚胎日龄及胚胎形态特征变化,将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6期,以头部、四肢、背甲及腹甲的变化作为主要分期依据.同时比较了不同孵化温度下中华鳖胚胎发育的速度,结果表明,25℃不利于受精卵的存活,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孵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标签: 中华鳖 胚胎发育 分期 孵化温度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的7例DDH患儿,女6例,男1例,年龄17~41个月(平均22.7个月)。1例患儿为初诊,其余患儿均经历过手法复位及支具或石膏固定后失败。2例患儿存在双髋DDH,1侧经前期治疗后复位可,故所有患儿均只处理单侧。所有患儿术前尝试手法复位,安全角度不理想后采用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术中探查发现所有患儿股骨头均脱出于髋臼,圆韧带及横韧带增生、肥大,盂唇肥厚,臼底充填纤维脂肪组织。术中清除圆韧带及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切除横韧带、成形盂唇。所有患儿经关节镜下清理后均顺利复位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部分负重行走半年。观察患儿术后CE角、申通氏线及有无脱位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髋关节对合位置较好,术前CE角-108~14°,平均(-31.1±0.6)°;术后CE角10~16°,平均(13.8±0.7)°,申通氏线连续。随访11~25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脱位复发,CE角无明显变化,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对于部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儿,髋关节内结构的异常阻碍其复位,从而影响髋臼及股骨近端发育是其重要原因。关节镜具有的微创优势,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对患儿的较大创伤,且可在镜下探查妨碍复位的因素并去除,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关节镜 髋脱位 先天性
  • 简介: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是由美国发育评估与干预专家创制的一套优秀的儿童运动发育评估与训练方案.如何规范化地正确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及训练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报告运动发育落后婴儿应用PDMS-2评估及进行家庭训练指导的一个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运动发育量表 儿童运动发育 发育迟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