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07-0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疝气手术后是否使用需要抗生,达到更合理使用抗生的效果。方法对3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后的老年患者进行实验,术后使用抗生者19例,使用抗生者11例,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发生率。结果19例不使用抗生的患者中,切口血肿11例,肺部感染5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4.2%,11例使用抗生的患者中,切口血肿2例,肺部感染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2%,差异显著。结论疝气手术后是否使用抗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大多数的老年患者疝气后不使用抗生可导致并发症发生率上升。

  • 标签: 疝气 抗生素 无张力疝修补术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手术室术前、病房期间使用抗生预防术后感染的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在特点时间内(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将其按照抗生使用地点不同分成2组(每组45例),A组术前在病房内预防性给予抗生,B组在手术室内术前1h时给予抗生,对比两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感染发生率(2.22%)较A组(17.78%)低(P<0.05)。结论 在手术室内术前1h时预防性给予抗生,较之病房内使用抗生,更有利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 标签: 抗生素 手术室 病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抗生预防会阴前列腺穿刺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201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根据穿刺过程中抗生使用情况,分为三组。A组37例患者未使用抗生,B组43例患者穿刺前2小时临时口服环丙沙星500mg,C组56例患者穿刺前2小时口服环丙沙星500mg,穿刺后3天内每次口服环丙沙星500mg,每12小时一次。比较三组患者穿刺术后尿路感染、发热、急性尿潴留、血尿、下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共有8例(5.9%)发生尿路感染,其中A组3例(8.1%),B组2例(5.9%),C组3例(5.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三组患者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5.4%、2.3%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在其他并发症方面,三组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并不能减少会阴前列腺穿刺相关并发症,无需常规使用。这不仅有利于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癌 环丙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及抗生使用情况。结果主要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根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采用抗生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经过对应治疗,12例治愈,治愈率为30%,18例好转,好转率为4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术 抗生素 腰大池置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外科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难点和感染后抗生使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乳腺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总结预防感染的护理难点以及感染后抗生药物的使用。结果由于乳腺外科术后出现感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抗生使用不当以及无菌操作疏忽等内容,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不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患者术后感染细菌种类所占比例最多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因此在治疗时应当多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只有充分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加强对抗生药物的合理使用,方能实现对术后感染的合理预防。

  • 标签: 乳腺外科 预防感染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使用抗生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40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观察患者抗生使用的时间、抗生使用情况、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结果手术前、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使用一种抗生治疗切口感染发生率、联合使用抗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使用抗生使用的时间,均会导致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发生感染情况。所以,应合理的使用抗生,以确保将抗生药效发挥到最大,实现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和模式。方法实施干预对照研究法,收集我院普外科手术病患80例,为非干预组,对用药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参考《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原则与合理性判定标准》的管理规定,选取普外科围手术期相应病患80例实施干预措施,为干预组,对相关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非干预组中病患使用抗生主要以头孢唑林为主,抗生使用率高达100.0%,其中90.0%(72/80)的病患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抗生使用不合理情况,大多数病患表现在无指征用药方面、抗生选择使用剂量不合理等方面。切口感染率为10.0%(8/80),感染的病患的住院时间和体重增长情况均比没有感染的病患要高。干预组采取有效措施后,抗生使用不合理情况明显比非干预组低(P<0.05),且没有感染情况出现(P<0.05)。讨论普外科手术切口细菌感染需要严格控制抗生的选用。需要结合病患的实际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防护手段,能够减少病患感染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术前术后抗生的半衰期短疗程内用药能否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切皮前30分钟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头孢曲松钠1.0g,术后立即静脉点滴0.2%甲硝唑注射液250ml,8小时给药一次,共用三次,术后4小时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头孢曲松钠1.0g,术后16小时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头孢曲松钠1.0g。对照组术后给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头孢曲松钠2g及静脉点滴0.2%甲硝唑注射液250ml,均一日二次,连用3日。结果两组在腹部切口感染,发热,白细胞升高,盆腔炎性表现,阴道残端愈合的比较上无差异(P>0.05)。结论短疗程,按抗生的半衰期给药,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 标签: 抗生素 预防感染 短疗程 全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抽查处方分析我院儿科门诊使用抗生的情况,了解抗生使用是否合理,便于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1—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按照使用抗生使用频率、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药物的处方占43.1%,联合用药处方占13.2%,共使用抗生10余种。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临床诊断、用法不对、用量不准、重复给药和配伍不当。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生使用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的频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不超过50%,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依旧存在,应加强管理,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儿科门诊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妇女阴道菌群分布情况及特点,指导合理使用抗生。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00例,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了解不同分娩方式阴道菌群特点及抗生敏感性。结论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多数患者可以找到多种致病菌,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合理使用敏感抗生,可有效控制感染。

  • 标签: 产妇 阴道菌群 抗生素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胎膜早破的处理以及抗生使用进行探究。方法以我国某一医院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接受这诊疗的胎膜早破患者为例进行临床实验,从中随机抽选出90例病患,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把这90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实验小组,其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且每个实验小组内的病患人数均为45例。让这90例病患全部服用头孢呋辛酯片。研究组内胎膜早破的服药时间要控制在十二个小时之内,对照组服药的时间要在其胎膜早破后的12-24小时,对这两个实验小组病患的产后出血状况、宫内感染的实际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结论胎膜早破服用抗生的时间应当不超过12小时,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其产后的出血状况,同时预防各类新生儿宫内窒息等事件的发生,其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十分的确切,应当推广该种诊疗方式。

  • 标签: 妊娠结局 胎膜早破 抗生素应用时机
  • 作者: 代余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系统医学》 2016年第1期
  • 机构:生素的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危害,促进抗生素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儿科临床治疗的98例住院患儿,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抗生素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结果:分析得出,儿科临床中常使用的抗生素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然而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病症应用剂量;抗生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儿身体重要器官(肝脏、肾脏、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结论:儿科临床中,细菌感染的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疾病,但因儿童对药物的敏感度更大,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因此,对抗生素品种及剂量的有效控制与合理使用,能很大程度缓解患儿的病情、有效降低毒副作用。
  • 简介: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宣布了他们的兽药饲料指令(VFD)的最终规则,旨在促进食用动物中抗菌剂的合理使用。这一战略将保证这些药物在兽医的监管下使用,仅在必要时用于保证动物健康。VFD的最终规则概述了授权使用药品的过程,同时在特殊动物健康目的需求时,为所有州的兽医提供在饲料中使用重要抗生的授权框架。这意味着将停止单纯以生产为目的的抗生使用,如促生长或者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与欧洲保持同步。

  • 标签: 饲料转化率 兽药饲料 授权使用 抗菌剂 副局长 人类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抗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抗生在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某医院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所收治的 100名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样本患者病历档案信息进行查找,然后将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抗生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总体使用率为 69%,预防性用药患者 41名,占比 41%,抗感染用药患者 28名,占比 28%。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类抗生分别是内酰胺类、硝酸咪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生,上述类型的抗生分别被使用过 91次、 72次、 49次。仅使用过一种抗生的患者包括 16名患者,占比 16%,联合两种抗生进行治疗的患者包括 39名,占比 39%,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哦进行联合治疗的患者包括 14名,占比 14%。结论:不抗生的不合理使用,会对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从多个层面入手改进抗生使用方式。

  • 标签: 妇产科 抗生素使用 调查及改进
  • 简介:摘要:抗生使用监管及合理用药教育对于抗生的正确使用和减少抗生滥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抗生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强对抗生使用的监管和合理用药的教育,可以提高医生、患者和公众对于抗生的正确使用认识,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从而减少细菌对抗生的耐药性发展。抗生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合理用药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抗生的适应症、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 标签: 抗生素使用监管 合理用药教育 措施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青霉素被临床上所使用后,一系的药物也相继问世,如四环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等,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又研制出来了多种新型高效抗生,像氧头孢烯类、头霉素类、酰脲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氨菌素碳青霉烯类等。但是这些抗生滥用的情况也时常出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张致平教授对抗耐药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如下综述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AmpC酶与金属β-内酰胺酶产生菌等菌的出现,使临床治疗方面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困难。在社区中人们对药物知识的欠缺,盲目自行采购抗生进行自我药疗,现在抗生虽然是处方药,但在实际操作中,药店仍然可以随意买卖抗生,这也是造成抗生滥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基层医疗工作中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根据问题分析如下

  • 标签: 基层医院 合理使用抗生素 存在的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常用的抗生静脉滴注情况,并对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抗生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抗生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中,使用抗生的共293例,占比97.7%,共使用抗生22种,单独使用抗生联合抗病毒针剂使用情况显著多于两联抗生使用(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抗生静脉滴注的使用稍欠妥,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强化抗生的管理,并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用药品种。

  • 标签: 抗生素 静脉滴注 合理使用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及其使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行抗生治疗患儿,依据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等两个不同组别,各组别患儿例数均为34例,其中前组别患儿均临床干预后合理使用抗生治疗,后组别均常规应用抗生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本组患儿抗生使用率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患儿在接受抗生治疗时,临床需先了解患儿实际病情并对其进行科学干预,保证合理用药,以增强患儿治疗效果,促进其病情快速康复。

  • 标签: 抗生素 儿科治疗 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