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文艺界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反映战争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国民的艺术形象跟老一代艺术家所塑造的国民艺术形象大为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代艺术家所处的创作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与老一代艺术家大不相同,而且他们对国共两党的关系,尤其是对国民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这就使得国民的艺术形象比之过去有了很多的改变。

  • 标签: 国民党艺术形象 政治环境 时代的主流
  • 简介:笔者日前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查阅朱家骅档案时,发现了若干封朱家骅与在四川江津聊度晚年的陈独秀的往来信函,全是为在经济上接济陈独秀的事,朱的去信多,陈的回信只有1封,并牵涉到国民的一位重要人物——陈布雷。笔者对这些信件进行整理后,发现其内容与海内外陈独秀研究界的有关说法不尽一致,几种有代表性的论著在此问题上都还不够准确。

  • 标签: 朱家骅 陈独秀研究 国民党 川江 近代史研究 陈布雷
  • 简介:薄一波是有名的才子。抗战前,被国民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政府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的国民当局不干。理由非常有趣——这个大才子太厉害了。碰到内政外交经济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北的国民当局就要去监狱求教薄一波(这一点国共双方都有记载)!

  • 标签: 国民党 才子 中共 薄一波 南京政府 抗战前
  • 简介:<正>最近,由金德群主编的《中国国民土地政策研究》(1905—1949)一书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国民土地政策的专著,它系统地讨述了国民土地政策产生的社会条件,基本内容,演变过程及经验教训。该书共分六章,尤其对孙中山“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四”的理讨与实践作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涉及国共两党在土地政策上的合作与斗争。该书史料翔实,立论公允,诚为一部质量较高的学术著作。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土地政策 经验教训 孙中山 平均地权 国共两党
  • 简介:台湾《中国时报》7月18日社论说,面对低迷的民意支持度与不利的大局,民进党透过改组“战斗内阁”、举办“共识营”,与展现派系大团结的全代会,完成年底选战大誓师,补强了受政绩拖累的选举机器,发出第一轮胜选召集令;可预见将会随着选战的进展,强化动员的速度与操作的能量。

  • 标签: 民进党 国民党 狼性 《中国时报》 大团结 社论
  • 简介:打响全国"反共摩擦"第一枪秦启荣1926年毕业于济南山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当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结识了校长蒋介石,从此便以蒋校长的"得意门生"自居.1928年夏,秦启荣到南京任陆军大学国民特别党部干事.1929年,秦启荣被派返山东,任国民山东省党部组织科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秦启荣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鲁北游击司令,未几改为冀鲁边区游击司令.年底,韩复榘撤离济南,山东大部沦陷,他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 标签: 八路军误 国民党摩擦 摩擦专家
  • 简介:在训政前期,国民用党法规定中国是一党制度。所以,这个时期的治国方式是名副其实的直接党治。从形式上看,党和国分别有一套组织系统,它们通过中政会来联系和沟通。从实际运作来看,由于党与国舍为一体,党政之间还有其他的附属联系管道。它们是中执会、中常会和中监会。

  • 标签: 训政 中国国民党 中政会
  • 简介:1929年冬,民国首都南京城内,曾有一批人暗中策划了一场反蒋的军事暴动:准备驾驶飞机,投掷炸弹,炸毁国民中央党部会议厅,把在此开会的蒋介石一千“中央要人”一举炸死,造成混乱局面,然后再乘机暴动。他们为此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连退路都已安排妥当,

  • 标签: 暴动 国民 未遂 党内 党中央 会议厅
  • 简介:抗战后期,国共关系与政治改革问题同是政局的关键环节。“行宪”与“剿共”在蒋介石的政治考量中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蒋在酝酿“剿共”的同时,也在积极布置行宪事宜。从言论和实际动作来看,蒋对宪政的态度在抗战收尾阶段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消极变为积极,行宪问题在国民六大上正式形成党内决策。蒋的行宪决策,是在宪政运动的推动、中共的政治竞争、权力合法化追求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推出的。行宪决策的推出,成为抗战后时局演变的关键因素。针对宪政这一问题,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随后展开。

  • 标签: 蒋介石 训政 宪政 政治决策
  • 简介: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口吐狂言,声称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军".就当时国共双方的军力对比而言,蒋介石是有理由如此自信的.且不说自己位居"正统",可以号令天下;就凭自己手中有400万经历了八年抗战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中确还颇有几支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因此,在他们看来,打败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日本一投降,国民便一边和共产党谈判一边在军事上进行挑衅.和谈破裂后,国共双方首先尽遣精锐于关外,在东北大打出手.

  • 标签: 国民党 东北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 五十二军二十五师 九十五师 新二十二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日只应战,不宣战的策略是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的。客观上是由中日实力对比悬殊造成的,主观上则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及其争取西方外援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策略奠定了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思想基础,从而对中国前期的抗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抗战前期 国民党 对日策略 影响
  • 简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国民特务机关不断地策划针对周恩来总理的暗杀活动,其中有早已臭名昭著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爆炸案。除此之外,另一起最秘密的巴黎刺杀行动被封存于参与者的小圈子里近30年之久,直到1999年3月才被知情的美国记者抖落出来,使令人惊骇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 标签: 刺杀行动 周恩来 国民党 阴谋 六七十年代 暗杀活动
  • 简介:2008年3月22日,国民参选人马英九以高达765.8万票、58.45%的得票率当选为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事隔8年后再次执政,证明了陈水扁等人搞台独分裂活动是不得民心的。此次胜选的原因除了国民的选战策略符合台湾主流民意之外,与民进党当局的贪腐无能和马英九的个人魅力也是分不开的。国民重新执政是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的开始,短期内有望实现两岸经贸关系大幅改善,但政治和解空间有限,当务之急是建立两岸互信。

  • 标签: 台湾地区 国民党 两岸关系
  • 简介: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宣布将在年底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7月28日,马英九表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会对台湾经济造成重大冲击,台湾没有再对立恶斗的空间,也没有蹉跎犹豫的时间。原本,祖国大陆和台湾2013年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占领先机。但是在2014年3月和4月,一些台湾大学生和公民团体以“反黑箱服贸”为口号,

  • 标签: 国民党 自由贸易协定 沉默 青年 台湾经济 服务贸易协议
  • 简介:我是1949年6月间在河南信阳奉命到武汉,分配到武汉市公安局的。接管国民湖北省水上警察署的是田光和高殉。我去是接替高殉的工作的,当时水上公安局下设有武昌分局、汉阳分局。汉口的一个分局还没有成立。局里有几个直辖所,有一个巡警队,全局共440多名警员。装备上有一个磨盘机,有几艘炮艇,装有六O炮、机关枪等。

  • 标签: 警察局 国民党 接管 武汉市公安局 湖北省 巡警
  • 简介: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国民战场上最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遭到了惨败。本文主要从抗战中后期国民的政治军事方针、国民军队战役的具体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军民关系等方面探讨国民军队失败的原因。

  • 标签: 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 抗日战争
  • 简介:国民军队政工部门的隶属体系经历了四次大型变动。每变动一次,政工机构的职权、事务范畴就更动一次,而且呈现政工权力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济南惨案"的副作用极大地动摇了政工制度的根基,最终使得其政工制度因功能衰竭而告终。

  • 标签: 济南惨案 国民党军队 政工制度
  • 简介:摘要:抗战胜利后,随着日本法西斯的败退,国民政府重新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控制了中国绝大多数的发达地区与大城市。面对接收抗战胜利果实之际,国民政府利用残酷的手段对人民和民族资本家进行经济接收,这种手段使得经济接收转变为经济“劫收”,在国民政府内部,“官倒”风的盛行,使得国民政府内部腐朽不堪,各级官员腐败无能。

  • 标签: 国民党 “劫收” “官倒” 金圆券改革 经济原因 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