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站规范流动采血车消毒管理的效果评价。方法 从献血机构的某血站中选取100例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流动采血车消毒管理,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站工作人员的管理效果评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血站规范流动采血车进行消毒管理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显著提高管理效果评、管理质量,保障消毒效果。

  • 标签: 血站 流动采血车 消毒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此文中重点分析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例我市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同时分析导致计划免疫接种受到影响的因素。结果 经统计,乙肝疫苗接种合格率为85(85.00%)、卡介疫苗接种合格率为84(84.00%)、脊灰疫苗接种合格率为86(86.00%)、百白破疫苗接种合格率为86(86.00%)、麻疹疫苗 84(84.00%)。经分析,影响儿童接种疫苗的情况有: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对计划免疫不了解、家长不重视、家长存在侥幸心理。结论 家庭经济状况、家长文化程度、对计划免疫不了解、家长不重视、家长存在侥幸心理等均为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在计划免疫接种方面加大教育以及宣传力度,让儿童家长重视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进而将儿童患病几率降到最低,有助于我国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计划免疫接种 流动儿童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动儿童保健问题日益突出,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调查显示,目前流动儿童保健利用率、家庭收入、知识知晓率、患病率等均低于户籍地儿童,且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等,需要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因此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经费、建立电子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现价段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剖析

  • 标签: 流动儿童 儿童保健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肺结核患者健康需求调查问卷,比较60名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与50名同期登记的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健康需求情况。结果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焦虑程度较户籍人口结核病患者严重,而防痨认知和社会支持则比较缺乏。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健康需求综合得分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影响(P〉0.05),而文化程度差异性检验接近显著性检验水平(P=0.052)。结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在生理、心理、防痨认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状况都较差,应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结核 流动人口 健康需求
  • 简介:目的通过对流动人群进行麻风病检查和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该人群对麻风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时在流动人群中发现疑似病人,并为在流动人群中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流动人群相对集中地区的城镇和大中型企业,利用三级防治网络发放麻风病基本知识宣传资料和张贴宣传画,并配合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进行麻风病知识讲座,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目标人群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麻风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态度,并对上报的可疑病人进行检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该人群对麻风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歧视麻风病病人和治愈者的比例从健康教育前的19.9%降至健康教育后的14.9%(χ2=13.54,P〈0.01),愿意跟往常一样和他们交往的人数也较健康教育前增加了29.8%;但是在怀疑自己患上麻风病后,存在侥幸心理和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动人群进行麻风病检查和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麻风病的认识,并能起到一定的社会宣传作用,有利于早期发现麻风病,应长期坚持开展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工作。

  • 标签: 流动人群 麻风病检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南京市某社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对策。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随机抽样选取本社区常住户籍儿童12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在本社区的流动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向家长下发相关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出生日期、接种情况及接种证件号等进行核实,分析研究两组儿童的免疫现状,并对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研究组本地常住儿童的全程接种率、免疫建证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及建证率仍有待提升,需要通过合理的免疫规划管理改善现状,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保护,最大限度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现状 管理对策
  • 简介:沿海海港是流动儿童较多的地区,为揭示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接种因素我们采用分层抽样进行了调查,结果:儿童四苗合格接种率54.6%。对四苗不合格的85名儿童进一步分析:无免疫史的儿童BCG最高为21%,OPV、DPT、MV在7.6~10.7%之间。选影响儿童疫苗接种的14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免疫的态度、流动频率、居住地的频繁更换等7种因素为影响因素。并认为疫苗接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较复杂,众多因素又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儿童接种率。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接种 影响因素 调查 计划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出院流程,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对消化血液科患者出院流程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出院延误且患者抱怨最多的关键流程,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与改进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患者离院等待时间平均缩短了49.93min。结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病人出院 组织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预前后辖区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相关知识、流动儿童接种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的意义。方法选取1个外来人口聚集的行政村,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暂住期3个月以上的O~6周岁流动儿童接种史和家长免疫规划知识开展调查,对比干预前后流动儿童五苗接种率和家长免疫规划知晓率的差异,评价干预活动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流动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从46.44%提高到89.14%,五苗接种率较干预前提高了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健康教育 接种率 知晓率
  • 简介:摘要我国结核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结核病仍是部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的治管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防治和管理患者,控制疫情,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提出相关控制策略。

  • 标签: 流动人口 结核病人 治管策略
  • 简介:目的:比较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7例136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可流动复合树脂(Aeliteflo)、复合体(DractAP)进行充填,2种材料又按照楔缺是否备洞分为两个亚组。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分析(ο=0.05)。结果:随访6个月时,边缘密合性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6个月、12个月评价时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2个月4组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不论是否备洞充填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楔状缺损 牙科材料 复合树脂 同期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本文提出了入口流动条件下的粘弹性血管壁运动的位移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定常、非定常、入口流动、形成流动等不同流动时态和形态下管壁位移公式的表达式,并讨论了把这些公式应用于弹性管、刚性管入口流动情况下公式的相应蜕化形式。

  • 标签: 血管 粘弹性 入口流动 形成流动 血管壁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3~1994年舟山外来人群及部分从省外、国外返回人员疟疾监测结果,对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各类监测对象计1,462人,IFA测定抗体阳性9例(含血检疟原虫阳性4例),阳性率为0.62%;其中监测外来人群1,132人,抗体阳性6例(含疟原虫阳性3例)。疟疾输入病例和带虫者的存在,可能导致局部流行。加强对来自恶性疟流行区外来人群和返回人群监测具有重要流病学意义,提出了防止恶性疟自国外传入舟山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流动人群 回国人员 疟疾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总结其影响因素。方法在50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统计影响因素。结果流动工人的职业危害接触率明显高于非流动工人,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80名被调查者中只有11.9%的流动工人接受过职业健康检查;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劳务承包、劳动合同和医疗保险。结论流动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尽快消除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流动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 标签: 流动工人 职业健康 监护现状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