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比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华裔学习者和非华裔学习者各方面的学习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华裔学习者和非华裔学习者在学习动机、语言课堂补充活动、语言课堂练习方式、语言课堂分组方式、教辅工具、课外学习活动、教材、教师角色等方面的需求均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同时也对面向这两类学习者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需求分析 华裔 非华裔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在笔者提出的翻译的三项原则中,其中有一项是“汉”(和)化”。什么是汉化?钱钟书在1964年发表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别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

  • 标签: 文中 功能对等 从一 日语学习 十七世纪 中日交流
  • 简介:退休十余载的吴国韬先生的回忆《雨打芭蕉》(语文出版社2013年5月版),不久前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此作品亦可归于时下较流行的个人生活史写作。它记录的时间自1958年至1980年,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件,比如说"大跃进"、大饥饿、十年"文革"、改革开放最初决定性的几年等,作为底层亲历者的写实性回忆,显然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 标签: 雨打芭蕉 赤子情怀 人性光辉 语文出版社 生活史 大事件
  • 简介:一、与安东尼·布莱尔教授的访谈问:布莱尔教授,您好!今年正值《逻辑的自洽》(LogicalSelf-Defense,1977)一书①出版40周年,今天有幸参加这个纪念活动。这本书实际上承载了很多的历史意义,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端,从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的兴起到InformalLogic(《非形式逻辑》,A&HCI入选期刊)的创刊,从温莎大学推理、论辩及修辞研究中心的成立,再到温莎大学跨学科论辩研究博士点的设立等,可以说都与此书有关。首先请教一个问题,是否可以说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发轫于《逻辑的自洽》的出版?

  • 标签: 非形式逻辑 历史意义 修辞研究 布莱尔 安东尼 访谈录
  • 简介:传播学与符号学都是仅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学科,两者渊源与发展进路各不相同。符号学的学科化与索绪尔于1907—1911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的普通语言学课程关系密切。几乎同一时期,新闻传播学课程正式开设。1905年,布莱尔(willardG.Bleyer)在威斯康星大学开出为期一年时间的新闻学课程,新闻学成为传播学的第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且其影响延续至今——学界仍将“新闻”与“传播”并称。

  • 标签: 传播符号学 媒介语境 访谈录 赵毅衡 新闻传播学 威斯康星大学
  • 简介:2011年6月24日,在北京山水宾馆,笔者崔乐就华语语言生活的研究问题采访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教授。本文为访谈记录整理。为便于阅读,访谈中适当增加了文献指引。

  • 标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语言生活 访谈录 华语 院长 教授
  • 简介:论文调查分析了武汉7所“211”高校开设的不同外语语种课程数量及学生对不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表明,武汉地区的高校开设不同语种课程偏少,学生对不同语种学习需求大,论文分析了高校语种偏少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通过合理规划外语教育、增加国家对急缺语种的资助及发展外语师资等措施促进高校外语语种多样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提升国家外语能力。

  • 标签: 武汉高校 外语语种 国家外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