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硅酸铁锂是锂离子电池中一种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其导电性能与离子掺杂和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相关。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钛掺杂前后,硅酸铁锂电池中锂离子输运性能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未掺杂钛离子时锂离子在硅酸铁锂中扩散需要克服3.10 eV的势垒,掺杂钛离子时锂离子在硅酸铁锂中需要克服的势垒降低到2.87 eV,说明钛离子掺杂提高了锂离子的扩散速率,从而提高其导电性能。

  • 标签: 硅酸铁锂 锂离子扩散 计算机模拟 离子掺杂
  • 简介:摘要:以粉末冶金法制备了Dy2O3掺杂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采用洛氏硬度计对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MM-3000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台分别研究了微观形貌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y2O3的掺杂不但能提高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密度和硬度,还能改善铜基体的分散状态。在不同的转速条件下,当Dy2O3的掺杂量为5%时,摩擦性能最优。其中当转速为1000r/min时,平均摩擦系数达到最大为0.4146,相比较于未掺杂的明显提高了73%。

  • 标签: 粉末冶金 摩擦材料 Dy2O3 摩擦磨损
  • 简介:摘要:鉴于钛酸锶钡陶瓷材料较好的优势特征,所以在当今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较高的介电常数以及介质的耗损较小等。经对材料微观构成进行改变,能够于较宽范围之中实施材料的介电常数调节。因此,在电容器、PTC陶瓷以及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内已经普遍的应用到此系列材料。本文对不同掺杂在BST材料中的应用和钛酸锶钡陶瓷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个探究。

  • 标签: 钛酸锶钡 铁电陶瓷材料 掺杂改性 电解质
  • 简介:摘要:ZnO是3.37eV的直接带宽,激子结合能60meV,导电性,低毒透视n型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器件、压电器件、抗菌剂、光催化剂等电子器件等领域,但是它独特的结构缺陷--自补偿现象--限制了它在许多光电设备中的使用。电荷补偿现象的发生是由小晶体结构的局部缺陷和变形引起的。将ZnO从n型半导体转化为p型半导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混合其他离子。阳离子通常用作电子俘获物,从而降低电子/空穴的连接速度。混合各种离子可以改变ZnO的晶体结构和形态,进一步改变和改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研究了多种离子掺杂ZnO,包括铜、锂、铝、银、铟,发现添加各种离子会使ZnO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巨大变化。这可以更好地理解ZnO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对其他类似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掺杂剂 对氧化锌 纳米材料 组装体系
  • 简介:摘要:本文对水热法制备ZnO及掺杂型ZnO纳米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汇总,有望为水热法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水热法 ZnO   掺杂 纳米材料
  • 简介: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掺杂La的六角晶系Z型钡铁氧体Ba3-xLaxCo2Fe24O41,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镧的最大添加量为x=0.3,此时Ba3-xLaxCo2Fe24O41可以形成完整的物相结构,对其吸波性能研究分析表明,适量的掺杂镧可以提高Z型钡铁氧体的吸波特性,最大衰减量为-26.5dB,有效带宽为5GHz。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Z型钡铁氧体 吸波材料
  • 简介:摘要: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染料废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纳米TiO2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酸和碱、成本低而活性高,其应用前景极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N, Co掺杂的介孔二氧化钛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高效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 标签: 光催化降解   染料    介孔二氧化钛     碱性品红   N Co 掺杂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为了研究掺铁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对有机物的降解性能,使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铁二氧化钛颗粒,然后将掺铁二氧化钛依次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来观察了解样品的结构和形貌以及样品的化学性质,并且用粒径检测仪测定它的粒径分布。最后以光催化降解硝基苯实验为探究对象,对掺铁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铁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比没有经过改性的二氧化钛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二氧化钛 掺杂 光催化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为了研究掺铁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对有机物的降解性能,使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铁二氧化钛颗粒,然后将掺铁二氧化钛依次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来观察了解样品的结构和形貌以及样品的化学性质,并且用粒径检测仪测定它的粒径分布。最后以光催化降解硝基苯实验为探究对象,对掺铁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铁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比没有经过改性的二氧化钛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二氧化钛 掺杂 光催化
  • 简介:摘要:氢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将氢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大规模商用可以缓解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变革的愿景。氢燃料电池中的催化剂层是氢气和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场所,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目前,氢燃料电池中最常用的阴阳两极催化剂均为 Pt/C催化剂,但是氢燃料电池恶劣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催化剂降解失去活性,而在众多导致催化剂电催化失活的因素中,碳载体的表面结构和组分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商用碳黑因其低成本、高可用性和高介孔分布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作 Pt/C 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但是该碳材料在缺陷和边缘处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且其与铂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会引起催化过程中铂的迁移聚集,以上都会导致催化剂失活,进而影响到膜电极及最终电堆产品综合性能。因过渡金属ORR催化剂具有可媲美甚至超越Pt/C的ORR催化性能、更低廉的造价和更稳定的耐久性能,所以过渡金属掺杂的碳材料成为研究热点,展现出较大的商业潜能。本文通过镍氧化物修饰碳气凝胶得到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性能提升效果明显,单电池性能可达0.628V@2000mA。

  • 标签: 碳载体改性 Ni掺杂 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氢燃料电池
  • 简介:摘要:本文选用稀土元素钕作为掺杂元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钕掺杂的Li4Ti5O12分级介孔微米球,讨论了钕的掺杂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共沉淀法制备了Nd3+掺杂Li4Ti5O12的分级介孔微米球。其中,样品Li3.88Ti5Nd0.04O12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样品在5 C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68.2 mA h g-1,经过500次循环,其放电容量仍为157.3 mA h g-1。在10 C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57.4 mA h g-1,经过50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为146.2 mA h g-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