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带跑偏是式输送机运行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影响皮带跑偏的因素有很多,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很多方面。从设备的设计开始到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等,都可能引起皮带的跑偏。实际工作中应针对皮带跑偏现象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果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皮带的跑偏,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皮带运输机的运转率,降低物料的运输成本。

  • 标签: 带式输送机 跑偏 解决措施
  • 简介:摘要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是因为它具有输送量大、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建材等各行各业。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经验,针对式输送机的传动零件引起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取有效措施。

  • 标签: 带式输送机 传动失效 改进措施
  • 简介: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古地震地表形变,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断错,形成高约0.5m左右的低矮断层陡坎,且活动时代较新。经查阅相关史料和文献,结合最新冲积地貌面的估算年代,推测该地震形变可能与公元384年、419年、1000年和1297—1303年发生在敦煌附近的4次地震中的某一次地震有关。

  • 标签: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 地震形变带 断层陡坎 历史地震
  • 简介:阿尔金断裂是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巨型活动深大断裂,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总体呈北70~0—80~0东向展布,绵延1600余公里,影响到地壳深部,在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海西北角的茫崖镇往东,沿青新界山经索尔库里、拉配泉至当金山口长达400余公里的范围,属该断裂的中段。沿形成的断层谷、断层崖、三角面、陡坎以及切错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情形比比皆是,表明断裂新生代以来有十分强烈的活动性。阿尔金断裂中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非常明显,沿发育有由大地震造成的地震鼓包、凹坑、沟槽、陡坎、断错冲沟水系和崩塌等古地震形变现象,分布十分广泛,类型众多齐全。通过1986——1987年两年详细的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确定有6次7级以上古地震事件和5条保存较好的地震破裂形变,表明阿尔金断裂全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运动占主导的强烈活动的特点。

  • 标签: 阿尔金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破裂
  • 简介:阿尔泰造山发育了一系列低压红柱石型与中压蓝晶石型变质.红柱石型变质发育了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十字石-红柱石、矽线石、矽线石-堇青石:蓝晶石型发育了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中压的蓝晶石序列估算温度为445~747.6℃,压力为0.64~0.95GPa中压序列随变质作用增加.压力有增高趋势:低压的红柱石序列温度445~681℃.压力0.3~0.8GP乱自十字石后.压力明显降低.可能是靠近热源而导致早期中压痕迹消失.因此红柱石型变质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演化系列.蓝晶石型变质早于红柱石型变质.蓝晶石型变质序列可能与晚古生代弧-陆碰撞事件有关.红柱石序列的形成可能与碰撞相关的广泛花岗岩体侵入及中压岩石抬升有关.

  • 标签: 阿尔泰 变质作用 中压蓝晶石序列 低压红柱石序列
  • 简介:青海省及南北地震地震趋势研究1.青海省地震强度预测马尔可夫方法是研究随机事件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预测对象的变化常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带有随机性,而地震事件正好符合这一特点,所以对地震时、空、强的预测可采用马尔可夫方法预测。_我们采用马氏链的方法...

  • 标签: 南北地震带 地震趋势 活跃期 地震活动水平 初始概率 最大震级
  • 简介:热水-日月山断裂带在遥感影像上具有明显的线性构造特征,通过解译认为该断裂由6条不连续的断裂段右阶羽列组成,活动特征很明显,造成一系列水系断错,最大水平住错940m,并沿断裂形成一系列小拉分盆地,认为该断裂具有较强的右旋走滑特征。其中牧场部一大崖根段北西西向沿湟水河河谷发育,除其本身具有发生强震的构造能力外,其延伸是否与西宁市区中的沿湟水河谷地附近的地表断层相连,对西宁盆地的构造活动形式及地震构造特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地震表明曾在热水煤矿与大通山构造复合部位于1927年连续发生多次M.5—5.5级中强地震。

  • 标签: 遥感影像 热水一日月山断裂带 构造解译 右旋走滑
  • 简介: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山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山前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 标签: 龙门山 复杂构造 地震勘探 构造成像 钻井跟踪评价 进展
  • 简介:【摘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较为普遍,对于工程建设质量也有重大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温度、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且建筑物在长期的荷载和自身重力影响会逐渐下沉,近年来有关此类问题的危害已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我国相关人员进行了不懈努力,正在积极研究更多科学、实用的解决办法。为了有效控制裂缝问题、沉降问题,后浇施工技术逐渐兴起,这种施工技术通过预先在基础底板、墙、梁等位置预留施工缝可以有效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它很好地提高了建筑稳定性,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

  • 标签: 建筑工程 后浇带 施工技术 优化
  • 简介:摘要在煤矿开采中式输送机是重要的运输设备。式输送机在输送过程中经常发生断,一旦发生断事故,断裂的冲击力可能会摧毁机架、损坏附近的设备、堵塞沿线运输巷道,造成长时间的停产事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危急人身安全,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断保护装置非常重要。本文就皮带输送机电设备断保护装置优化设计展开探讨。

  • 标签: 皮带输送设备 断带保护 抓捕装置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的快速发展,钢丝绳芯胶带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冶金、电力、煤矿等大型运输系统,它具有抗拉强度大、路程长、结实耐用等优势,但钢丝绳芯输送是由多条皮带搭接、硫化制成的,皮带的接头是整个运输系统中最脆弱的一环,若皮带断裂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皮带断裂事故的发生,现对钢丝绳芯的输送带进行严格的检测技术并加以阐述。

  • 标签: 煤矿 钢丝绳芯输送带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对房屋居住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房屋建筑的质量。在地下室顶板施工中,为了确保顶板质量和密封性,主要采取顶板后浇支持体系施工方法,由于传统施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架体维护难度大、材料利用率差、后浇两侧梁板易变形,所以在新时期社会环境下,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最大化提高后浇施工的安全性和密封性。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室顶板后浇支撑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选用,并针对后浇两侧两段设混凝土构造柱支撑体系进行分析,共与同行人员参考、借鉴。

  • 标签: 地下室 顶板后浇带 混凝土构造柱 支撑体系
  • 简介:利用青海地区1900年以来5级以上强震目录探讨了省内各地震地震活动的基本状态,结合累积应变能释放现象讨论了各地震现今地震活动所处的状态。结果显示,青海地区4个地震强震活动存在明显的平静与活跃的交替特征,这是普遍的宏观规律,但平静与活跃的特点具有差异性。伴随各地震地震活动状态的不同,其累积应变能释放呈现加速或减速的特征。

  • 标签: 强震活动状态 地震带 应变能
  •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和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和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 标签: 汾渭地震带 稳定b值法 拟合优度值法 最小完整震级
  • 简介:一般认为,张性的正断层导水,而压性的逆断层不导水.阜凤逆冲断层是一压性断层,使寒武系灰岩、砂泥岩推覆于二叠纪煤系地层之上.该断层是否导水,对推覆体下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测试了阜凤推覆体岩石化学成份并进行了含、导水性分析;研究了阜凤断层构造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崩解试验分析了断层介质的水稳定性及地下水迳流的有利条件;最后利用灰岩浸溶试验及碳酸平衡原理进一步研究了阜凤断层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结论是:阜凤推覆构造属开放系统,具有地下水补给和迳流的必要条件,是导水的.其导水性随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而增强,此结论已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

  • 标签: 断层带导水性 构造岩 崩解试验 浸溶试验 开系统 闭系统
  • 简介:摘要模袋混凝土是采用机织布等织物模袋做软模具,通过混凝土泵机将砂浆或混凝土充灌进模袋成型,起到护坡、护底、防渗等作用。其具有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地形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省工省时等特点,广泛应用在道路、水库、河渠、海堤、港湾等工程上。

  • 标签: 模袋混凝土 施工技术 方案
  • 简介:渤南地区储层非常发育,岩性组合非常复杂,单一属性预测常规属性无法满足其勘探开发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渤南洼陷不同相的不同岩性组合适应性分析,建立不同岩性组合的针对性储层预测技术方法:针对沙三段浊积岩含灰质泥岩形成了层控约束下能量半衰时技术,沙四段滩坝相砂泥岩薄互层形成了S变换层控分频技术。应用效果理想,对类似的岩性组合储层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 标签: 相带 能量半衰时 S变换 储层预测技术 渤南地区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住房要求持续提升。在建筑中,后浇技术属于重要的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对建筑质量影响非常大。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合理应用后浇施工技术。相比于沉降缝、永久缝来说,后浇被广泛应用到建筑中,因此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后浇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技术能够维护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避免由于收缩不均匀、温度等因素,产生不良裂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标准,在墙、梁、底顶板位置,预留临时施工缝,将整个结构划分为多个小部分,利用建筑构件内部收缩,一段时间以后,对工程预留施工缝混凝土进行浇振,同时将若干小部分连接为整体。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通过设置后浇带方式,能够对施工中的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进行处理,同时考虑到混凝土温度应变问题。

  • 标签: 房建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沉降的差异过大,必须要严格控制后浇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后浇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工程施工规模越来越大,施工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要加强后浇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才能不断地优化后浇施工技术,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精益求精的要求。

  • 标签: 建筑工程 后浇带施工 技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