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中国饲料生产成本与饲料安全控制技术研讨会;2006年中国(兰州)畜牧业交易博览会;2006年中国(广州)畜牧业展览会暨全国饲料、兽药、种畜禽交易会;2006年第二届东南亚(广西)国际水产畜牧交易博览会。

  • 标签: 会讯 技术研讨会 畜牧业 交易会 安全控制 生产成本
  • 简介:一种新的复吸虫在中国虹鳟养殖场饲养的虹鳟(Salmogairdneri)眼内发现,定名为山西复吸虫新种(Diplostomulumshanxinensisn.sp)。虹鳟被严重感染后能引起角膜破裂或玻璃体脱落,即所谓“寄生虫性白内障病”,小鱼可导致消瘦或死亡,成鱼则可能影响性腺发育。胞蚴和尾蚴在萝卜螺(Lymnaeaauricularia)内发现。尾蚴钻入鱼宿主的皮肤后到达鱼眼球水晶体内。尾蚴在虹鳟眼内发育成囊蚴阶段需时80天,而在白鲢(Aristichthysnobilis)眼内发育则只需要33天。

  • 标签: 胞蚴 尾蚴 后囊蚴 焰细胞
  • 简介: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养鳖业发展迅速,使国内生产的种苗供不应求,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大量进口种苗进行养殖。根据我们的室内暂养结果和有关报道,稚鳖在养殖过程中易发生毛霉菌病、水霉菌病、白斑病等,损失极大。为防止疾病的传入,促进我国养鳖业的健康发展,稚鳖在放入池塘进行养殖之前必须对鳖体进行消毒,

  • 标签: 中华鳖 稚鳖 毒性试验 高锰酸钾 聚维酮碘 生石灰
  • 简介: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孔雀石绿、敌百虫、食盐等对虹鳟鱼种的毒性。它们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29pm、0.019ppm、0.05ppm。实验后24、48、96小时,虹鳟对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TL_m分别为:高锰酸钾1.65ppm、1.56ppm、0.29ppm;孔雀石绿0.33ppm、0.33ppm、0.19ppm;敌百虫3.7ppm、1.6pm、0.5ppm。作者还对三种药物对虹鳟的毒性作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虹鳟 毒性 高锰酸钾 孔雀石绿 敌百虫
  • 简介:利巴韦林(Rihavrin、病毒唑、三氮唑)在近几年常用作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传染病,在规模化猪场预防疾病时常采用大规模拌料口服用药。河北省晋州市畜牧水产局动物疫病检测中心魏广等,在使用利巴韦林控制猪的疾病过程卡,发现采用口服饲喂的方法,特别容易引起猪中毒。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毒性传染病 利巴韦林 口服 极大 猪流行性腹泻
  • 简介:1994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孟津县、济源市、孟县、巩义市一带,发生白鲢暴发病,因误诊或不确诊而造成大面积死亡,仅孟津县的466.67公顷,死鱼20多万公斤,损失近百万元。检验发现鲢、鳙鱼体内有复吸虫幼虫。复吸虫隶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吸虫的生活史如图所示。

  • 标签: 白鲢 复口吸虫病 症状 流行特点 防治
  • 简介:牛脂鱼(Ictiobuscyprinellus)俗称大口胭脂鱼,属亚鱼科(Catostomidae),是北美洲淡水经济鱼类,也是美国池塘养殖鱼类之一。(图1)体椭园形,体侧腹部呈橄榄绿色。头部较大,具有较宽的圆纯形的吻。头长为全长的20-25%;眼径为吻长的48.0-60.5%,侧线鳞35-39个。背鳍长,具23-31鳍条。

  • 标签: 新品种 淡水养殖 鱼类 大口胭脂鱼 橄榄 池塘养殖
  • 简介:Hg、Cd、Cu、Zn四种重金属,按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浓度为基数,配成超标5、10、20、50、100倍的单因子、双因子、三因子、四因子实验组。以水体染毒法对草鱼胚胎发育和鲤鱼苗进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重金属均对鱼胚和鱼苗有致畸变和致死的毒性作用。其毒性强弱在指标倍数相同情况下顺序依次为:Cu)Zn)Cd)Hg。超标5倍的单因子重金属均影响鱼胚孵化。超标50倍以上绝大多数鱼胚(自原肠-鳔形成期)和鱼苗7天内致死率达100%。多因子重金属混合液比单因子都显示毒性加强。但有些因子混合液中也出现毒性减弱的拮抗现象。

  • 标签: 草鱼胚胎 鲤鱼苗 重金属 毒性试验 水体污染
  • 简介: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o(台湾称淡水鲶),是美国主要养殖鱼类,自80年代以来,我国从美国引进这种优良的淡水鱼类进行池塘养殖获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养鱼户的欢迎。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剂和农药防治鱼病,由于未能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正确掌握药物的浓度,常因治病心切滥用药物或施放浓度过高而发生药物中毒事故。

  • 标签: 化学药品 农药 斑点叉尾鮰 毒性 合理用药 鱼病防治
  • 简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西至东贯穿河南全境,在河南境内长692公里。为有效遏制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的趋势,保护和合理利用好黄河水生生物资源,

  • 标签: 黄河流域 放流活动 花园口 水生生物资源 人工 鱼类
  • 简介:我国南方地区,冬春季节低温高湿,为猪病毒性腹泻疫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多发季节。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由于猪只转运或人员流动引入该病并传播开来。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急性发病时常于7d内导致大规模感染。发病猪表现为水样腹泻,严重者呈喷射状;粪便呈多种颜色,迅速脱水消瘦死亡,感染天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种猪表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伴发流产等症状,如果流行时间长,还常常导致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增多。如果控制不及时,本病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十分巨大。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病毒性腹泻 南方地区 控制 疫病 消化道感染
  • 简介:以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和普通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小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以10%、5%、2.5%的比例掺入饲料喂饲小鼠,并以常规大鼠饲料为阴性对照,采用二代繁殖试验法观察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生殖周期全过程的影响,检测转基因鲤作为食物对实验动物小鼠生殖过程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对各代各剂量组试验小鼠全部生殖毒性指标的检测结果,虽然有单项指标出现统计学差异,但未见其生物学意义,未见与喂饲转基因鲤相关的异常改变。对出现统计学差异的各单项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和生物学意义分析,对转基因鲤(阳性)各组、普通鲤(阳性对照)各组、阴性对照组各指标综合观察,未发现转基因鲤对二代雌、雄性别小鼠有生殖毒性作用。

  • 标签: 转基因鲤 食用安全 生殖 毒性
  • 简介:<正>鲤鱼急性烂鳃病2004年开始在郑州流行,到现在为止每年发病面积都呈上升趋势,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更为严重。鲤鱼急性烂鳃病发病迅速,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易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生产安全。1常见症状患急性烂鳃的病鱼一般表现为离群独游,有时食欲旺盛,有时食欲低迷。患病的鱼体质较弱,开增氧机时易被吸入叶轮而绞死。病鱼体表粘液增多,鳃丝腐烂严重,剥开鱼鳃有白色蛀斑,并且随着得病时间的延长,白色蛀斑会越来越大。剥开鱼的内脏可以

  • 标签: 烂鳃病 发病面积 增氧机 离群独游 病因分析 水产养殖生产
  • 简介:本研究比较和分析网箱与微流水两种养殖模式下体质量(76.5±17.8)g和(67.2±8.1)g的齐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两组齐裂腹鱼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Trp)和组氨酸(His)外,网箱组齐裂腹鱼肌肉中其余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微流水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两组齐裂腹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构成合理,色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评分最高。两组齐裂腹鱼肌肉中均含有21种脂肪酸,网箱组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低于微流水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微流水组,且n-3/n-6比值要高于网箱组。综上所述,微流水养殖的齐裂腹鱼营养价值更高。

  • 标签: 齐口裂腹鱼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 简介:本文采用体内药动学和体外药效学相结合的方法,应用Excel2007、药动学3p97软件和kinetica4.4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了鲤鱼血清中甲砜霉素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ila的活性,为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细菌陛败血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给鲤单剂量灌30mg·kg-1剂量的甲砜霉素后,药物在鲤体内吸收迅速,达峰快,消除缓慢。1.361h血药达峰(Tpeak),峰浓度(Cmax)为39.825μg·mL-1,吸收速率(Ka)为2.58h,分布半衰期T1/2(ka)为7.317h,滞后时间(TL)为0.234h,消除半衰期T1/2(ke)为77.292h。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5.62h。PK-PD同步模型参数AUC/MIC血清为35.37h,Cmax/MIC血清为24.89。通过抑制效应SigmoidEmax模型得到8.52~47.94mg·kg-1为临床使用甲砜霉素(TAP)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建议甲砜霉素在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为:药饵的治疗剂量为47.94mg·kg-1,预防剂量为8.52mg·kg-1。

  • 标签: 鲤鱼血清 甲砜霉素 嗜水气单胞菌 体外药效学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87—1988年所进行的国产伏碘(pvp—Ⅰ)对虹鳟鱼卵毒性的研究结果。观察了伏碘毒性与pH、硬度的关系。在实验条件下发眼卵暴露15分钟的Lc50为1559(1452—1674)ppm有效碘和暴露60分钟的Lc50为1072(999—1149)ppm有效碘。半致死浓度Lc50与pH和水的硬度成反比。虹鳟鱼卵在不同pvp—Ⅰ浓度中以及多次暴露(每周一次共4次)所积累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期间所有已发眼的受精卵都未见受害。本文作者主张采用伏碘50—100ppm浸浴卵15分钟、对所有鲑科鱼卵表面进行消毒预防。

  • 标签: 毒性 伏碘 虹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