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25例,予以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中有7例(28.00%)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18/25),研究组中仅有1例(4.00%)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人数为24,总有效率高达96.00%,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0膝关节病变晚期需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引流组及非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实验。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KSS评分情况。结果引流组需输血人数、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非引流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第7天关节活动度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愈合均良好,无感染症状出现。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可能使术后总血量增加,并未增加术后伤口感染情况,可能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但对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放置引流 早期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穴位注射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和对照组。穴位组在手术结束后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恩丹西酮。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穴位组在术后>6h且≤24h、24h总的时间段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完全缓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优于静脉注射,在术后可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穴位疗法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 2015年 2月至 2016年 2月我院确诊的 7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诊断参照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餐前加服增强胃动力的莫沙必利 (H19990317 , 5mg*24s )一天三次, 1s/次。两组患者治疗 4周 /一疗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均早起空腹服药,观察组服用艾普拉唑 (H20070256 , 5mg*6s ), 40mg/1次 /天;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 (H20010787 , 10mg*28s ), 40mg/1次 /天,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结果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服药治疗后,经内镜检查,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 (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康复总有效率 (63.89%),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χ2=13.847, P= 0.024)。两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组内具有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前组间症状评分对比无差异,治疗后组间症状评分具有差异性 (χ2=0.722, P= 0.0031)。结论艾普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康复效果要优于奥美拉唑,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患者采纳。

  • 标签: 随机对照 反流性食管炎 奥美拉唑 艾普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比在卵巢囊肿患者中应用B超引导介入治疗与腹腔镜微创治疗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将2020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卵巢囊肿患者纳入本课题,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分别行B超引导介入治疗和腹腔镜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及以上者共27例,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治疗有效及以上者25例,有效率为86.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各项内容用时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研究组患者用时短、恢复快,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卵巢囊肿 腹腔镜 B超引导 介入治疗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在一项随机多目标试验中,我们探讨了针灸在预防偏头痛方面与美托洛尔相比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1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8-12部位)和美托洛尔治疗组(每日100-200mg),疗程12周。病人在前4周至分组后12周作头痛纪录。结果:针灸组病人在分组开始至分组后9-12周出现偏头痛的天数比服用美托洛尔组的2.2±2.7天(开始时为5.8±2.9天),减少了2.5±2.9天,(开始时为5.8±2.5天)(p=0.721)。针灸组有效率为61%(减少偏头痛发作50%),服用美托洛尔组为49%。只有服用丁美托洛尔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结果表明,针灸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方面与关托洛尔相比具有相似的效果,并更具耐受力。然而,因为病例数量不足,因此还不能显示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 标签: 针灸预防 美托洛尔 偏头痛方 随机试验 耐受性 偏头痛患者
  • 简介:研究背景和临床问题幽门螺杆菌感染被报道影响全世界50%以上的人群。来自中国灵丘地区胃癌高风险人群的大样本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7.6%。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约10%发展为胃溃疡,1%~3%随后进展为胃恶性肿瘤。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症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随机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伊贝沙坦(南京京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与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研究来评论伊贝沙坦(国产)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经口服安慰剂2周后,分别每日口服1次伊贝沙坦75~150mg(A组)或缬沙坦80~160mg(B组),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伊贝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3.3±8.7mmHg,缬沙坦组舒张压降低16.5±9.3mmHg.总有效率A组为76.0%,B组为84.0%.在药物的初始剂量下即能达到有效血压控制的患者数A组为72.0%,B组为68.0%.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1.54%,B组为14.81%.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降压幅度与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伊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对轻、中度高血压病降压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

  • 标签: 伊贝沙坦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拟以我院2020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结核性脑膜炎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一组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另一组给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探讨多大剂量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结果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提升,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得到显著控制。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提升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等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炎性介质的分泌与渗出,使得脑组织与周围组织间的粘连得到控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脊液常规与生化指标,缩短患者治疗期间平均发热、昏迷及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结核性脑膜炎 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透析液钙浓度(DC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10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DCC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1.25mmol/L组、1.35mmol/L组、1.50mmol/L组),观察时间为12周。比较3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透析前后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后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以及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为273例,男性159例,女性114例;年龄25-83岁,平均(52±9)岁;1.25mmol/L、1.35mmol/L和1.50mmol/L组各91例,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血液透析后,3组患者Kt/V和U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9)mmHg、(103±11)mmHg]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1.50mmol/L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透析前[(120±12)mmHg比(103±9)mmHg,P〈0.01]且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均P〈0.01);1.25mmol/L组患者血钙水平低于透析前[(1.94±0.31)mmol/L比(2.24±0.18)mmol/L,P〈0.01],1.50mmol/L组血钙水平高于透析前[(2.54±0.18)mmol/L比(2.24±0.17)mmol/L,P〈0.01];1.25mmol/L组iPTH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356±68)ng/L比(291±49)ng/L,(443±45)U/L比(343±58)U/L,均P〈0.01]。1.35mmol/L组患者透析12周后血钙、血磷、iPTH、AL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透析过程中,1.25mmol/L组肌肉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1.35mmol/L组和1.50mmol/L组[14.28%(13/91)比5.49%(5/91)、4.39%(4/91),均P〈0.05];1.50mmol/L组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1.25mmol/L组和1.35mmol/L组[14.28%

  • 标签: 血液透析液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