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建立多国或一国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的问题。方法比较分析美、英及中国台湾地区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的法律法规、运作情况及审查模式。结果我国MRCT伦理审查机制尚未建立,美国、英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主要通过中心伦理委员会和区域伦理委员会的独立审查和联合审查机制避免伦理审查重复的问题。结论多中心临床试验联合伦理审查机制是国际大趋势,我国大陆建立MRCT联合伦理审查机制须循序渐进。

  • 标签: 临床试验 联合审查机制 受试者
  • 简介: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酰胺类抗生素制剂品种发展非常迅速,提供给临床使用的非常多。因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对人体细胞基本无害,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是众所周知的,青霉素类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无相关规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皮肤过敏试验 抗生素 青霉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此文探析对布鲁氏菌病抗体进行荧光免疫层析法与试管凝集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布鲁菌病高危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药物临床试验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名学生,分组教学比较相同教师授课,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和学生对教学满意率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平均成绩94.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52分,P

  • 标签: [] 教学模式药物临床试验规范课程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是用来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等问题,以考察其能否上市用于特定人群的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定义是指患者的行为 (如服药、饮食或改变其生活方式等) 与医嘱的一致性,反映了患者和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依从关系。即使是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诊疗计划,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依从性差的患者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增加诊疗的难度。既有碍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可能因此而增加额外的诊疗费用。因此,受试者的依从性问题和护士的积极干预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临床试验 受试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药物临床试验理论课中采用PBL教学法,探讨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我校药学专业的200例学生中展开,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实验设计能力、团队意识等。结论:通过在药物临床试验理论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并且该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值得推荐。

  • 标签: PBL教学法 药物临床试验理论课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是用来研究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等问题,以考察其能否上市用于特定人群的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定义是指患者的行为 (如服药、饮食或改变其生活方式等) 与医嘱的一致性,反映了患者和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依从关系。即使是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诊疗计划,也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依从性差的患者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增加诊疗的难度。既有碍于疾病的康复,更有可能因此而增加额外的诊疗费用。因此,受试者的依从性问题和护士的积极干预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物临床试验 受试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药物临床试验理论课中采用PBL教学法,探讨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我校药学专业的200例学生中展开,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实验设计能力、团队意识等。结论:通过在药物临床试验理论课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并且该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值得推荐。

  • 标签: PBL教学法 药物临床试验理论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依从性的作用,通过对比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依从情况,为提高药物临床试验效果和数据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1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包括个性化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和支持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服从医嘱情况和参与试验意愿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全程护理干预,观察组受试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服从医嘱意愿明显增强,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指标更加完整和准确。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试验参与率和数据可靠性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依从性,提高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建议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加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以提升受试者的参与度和治疗效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全程护理 药物临床试验 受试者 依从性 作用
  • 简介:目的考察新洁尔灭溶液在洁霉素产生菌发酵过程中对杂菌的控制能力及其能有效控制的适宜浓度。方法将新洁尔灭溶液滴加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结果不同浓度的新洁尔灭溶液对球菌的抑菌能力不同。结论新洁尔灭溶液具有较好的抗杂菌能力,浓度为1/10000~1/60000时效果最好。

  • 标签: 新洁尔灭溶液 发酵培养基 抑菌
  • 简介: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等数据库,检索麻杏石甘汤、肺炎为关键词,用经方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随机时照研究。结果:检索的41个随机对照研究中,共纳入3970例患者,经Meta分析,结果提示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e,RR)(95%,CI)为0.89(0.86,0.92)。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为主方干预治疗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是满意的。

  • 标签: 麻杏石甘汤 肺炎 META分析 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 简介:注射液的热原检查,是保证药品安全使用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而热原的主要致热成分是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它具有脂多糖的化学结构,有多种生物活性。污染了内毒素的药液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等热原反应。实验证明,供试品中没有内毒素就不会发生热原反应。因此,控制供试品的内毒素限量,就能有效地防止热原反应的发生。目前,检查药品内毒素限量的方法主要是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即鲎试剂试管凝胶法,简称鲎法。它快速、准确、方便、经济。

  • 标签: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热原反应 供试品 甘露醇注射液 休克 限量
  • 简介:目的探讨6min步行试验(6MWT)在血液透析(HD)并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HD治疗的患者90例,比较并发PH(PH组)和无PH(非PH组)患者的临床资料、6MWT。结果PH组的血白蛋白水平、尿素清除指数(Kt/V)分别为(36.61±3.76)g·L^-1、(1.30±0.27),显著低于非PH组,其血尿素氮和肌酐分别为(27.84±7.66)mmol·L^-1、(955.34±229.71)μmol·L^-1,显著高于非PH组(P〈0.05)。PH组6min步行距离(6MWD)和起始时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192.70±65.90)m、(96.11±1.05)%,显著低于非PH组,PH组的结束时呼吸困难评分(Borg评分)为(4.27±1.04)分,显著高于非PH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6MWD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r=-0.574,P〈0.001);SPAP和结束时Borg呼吸困难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90,P〈0.001);SPAP和6MWT起始SpO2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r=-0.227,P=0.032)。结论6MWT可反映PH对HD患者的运动能力有一定负面影响,且有可能成为HD患者伴PH的初步筛查工具。低白蛋白血症、尿毒症毒素可能参与HD患者并发PH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肺动脉高压 6 MIN步行试验
  • 简介:目的:总结临床试验记录文件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规范的文件记录做法,为提高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记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结合作者从事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工作的经验,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临床试验记录文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规范的文件记录做法和相关措施建议。结果:研究者和监察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记录文件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研究者和监察员的试验资质考察、GCP和SOP培训,对临床试验进行项目组、专业组和机构办公室三级质量控制监管,引入国外SMO管理模式、聘请CRC,建立药物临床数据信息化系统是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记录文件质量的办法。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记录文件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质量控制
  • 简介:【摘 要】对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相关科室近一年内收治的 32例重症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儿 16例,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第三代头抱茵素进行疾病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进行疾病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患儿当中治愈 5例,显效 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50.0%;观察组患儿当中治愈 10例,显效 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7.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满足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万古霉素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总效率,表明万古霉素对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有助于新生儿患者的身体康复,值得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大面积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万古霉素 新生儿 重症感染性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2010年,SABCS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AZURE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对乳腺癌复发和整体存活率无影响。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对绝经后妇女的(绝经后5年以上)复发和生存有显著效果,但对绝经前妇女无影响^[1]。

  • 标签: 乳腺癌 双膦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青霉素及头孢类常用药物皮试的配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选择本科室406例皮肤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肤试验方法治疗,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新的皮肤试验治疗。比较测试准备方法,两种皮肤测试配置方法所需的时间,皮肤测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皮肤测试准备时间为80s,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40S。皮肤检查的结果,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新型皮试组合法制备了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常用的药物皮试,操作简便,可有效减少组合时间,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青霉素 药物 皮试 方法
  • 简介:【摘要】为了改善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增强药物安全性,保护药物受试者的人身安全和合理权益,我院采用全程动态管理作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把控的主要手段,构建起围绕立项审查、启动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以及项目结题等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我院所有承接项目的实施过程具有规范性,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且可溯源。

  • 标签: 全称动态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