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收治的196例27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对比术后与术前眼压、并发症、房水流畅系数、滤过泡形态。随访3~16mo。结果:眼压术后1wk及1a不用降眼压药物情况下眼压控制在16~21mmHg;并发症:浅前房、低眼压及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低于10%;房水流畅系数平均0.28Cumm/min.mmHg;滤过泡形态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及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降压效果明显,可以有效的抑制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以作为常规手术实施。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巩膜池形成 羊膜
  • 简介:<正>晶体核坠入玻璃体内是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并发症之一。我们眼科中心自1993年12月到1997年3月期间共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3058例,中发生晶体核脱位于玻璃体内二例,发生率为0.065%,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女,70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核心性)伴高度近视眼,术前矫正视力0.05。于1993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中晶体核掉入玻璃体内,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体核 老年性白内障 高度近视眼 脱位
  • 简介:<正>我科自1994年3月开展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共治疗18例20。近期有效率为90%(18)。此18随访6~24个月,治愈15(75%),好转2(10%),无效1,远期总有效率为85%(17/20)。20手术中有4一期手术失败,下面介绍手术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前端肥大、鼻息肉及外伤引起的鼻部畸形等,应在

  • 标签: 泪囊鼻腔造孔术 鼻内窥镜 手术失败 鼻内造孔 硅胶管 总有效率
  • 简介:AIM:Totestthehypothesisthatamblyopicneuroretinamayhaveanalteredthicknesswhencomparedtothenormal.·METHODS:Twenty-fiveamblyopic,youngpatientsbetweentheagesof7and11yearsoldwerestudied.Theinterestedneuroretinaareasaredefinedinto10sub-regionsaccordingtosuperior-inferior,nasal-temoral,andperi-paraaxis,whichcrossthefovelastructure.Thethicknessesoften,definedmacularregionswereseparatelymeasuredby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andanalyzedbyt-test.·RESULTS:Theaveragethicknessofneuroretinaintheexactfoveolaoftheamblyopiceyesislargerthanthatofnormaleyes(P<0.05),buttheothernineregionshave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erestingly,inboththenormalandamblyopiceyes,thetemporalarealooksthinnerthanotherquadrants(P<0.05).·CONCLUSION:Thicknessalterationmaybeassociatedwithamblyopicdisordersinyoungpatients.Studyingalargervolumeofsubjectsofsimilarageisrequiredtoconfirmthisobservation.

  • 标签: AMBLYOPIA MACULA flav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 简介: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9眼翼状胬肉患者局麻下行胬肉切除并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后抗感染对症治疗。结果3-8月随访,52眼治愈,2眼复发,5例失访。结论胬肉切除并带蒂结膜瓣转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开展的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转位
  • 简介: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治疗屈光性弱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5年4月LASIK治疗的24例(39眼)屈光性弱视病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25~0.5,平均0.43±0.09.术后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术后3月,裸眼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4.10%和2.58%,平均0.55±0.19;最佳矫正视力达0.5~0.8及1.0眼分别为61.54%和17.95%,平均0.65±0.22.残余球镜度≤±0.5D及>±0.5-≤±1.0D眼分别为38.46%和17.95%,平均-0.43±1.61D;残余柱镜度≤±0.5D和>±0.5~≤±1.0D眼分别为30.77%和41.03%,平均(-0.75D.0.69D).结论LASIK可有效矫正屈光性弱视的屈光度,有效提高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 标签: 弱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简介:目的:在高度轴性近视眼与正常眼轴眼之间作对比分析,观察眼轴长度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手术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3-0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IOL植入的连续病例843例1042眼。正常眼轴组(21~24mm)853眼,高度轴性近视组(≥26mm)189眼。对比分析两组的眼内并发症,包括玻璃体脱失,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和IOL位置异常。结果:年龄在两个组中都是眼内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年龄的增长与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眼轴长度与眼内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对于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失两个并发症。结论:此项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和眼轴长度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两个风险因素,了解这些风险并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年龄 眼轴长度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 简介: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琢B-晶状体蛋白。结果:最佳条件下,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最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99.7%;ELISA法检测样本琢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结论: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特异探针技术 先天性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78眼中治愈69眼,好转8眼.无效1眼,有效率为98.72%。结论鼻内窥镜行鼻腔泪囊造口可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造口术 慢性泪囊炎 有效率
  • 简介: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预防胬肉复发的疗效。方法对28例(33眼)翼状胬肉切除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1年。结果30只眼治愈,3眼复发(复发率9.0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切除预防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手术 丝裂霉素C
  • 简介:目的:对比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切除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霰粒肿切除手术的双眼霰粒肿患儿(4~10周岁),根据采用的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全麻组,67例134眼)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72例144眼)。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及术后心理创伤,以及术后1mo眼表健康状况、术后1a内复发率和并发症等四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麻组和局麻组患儿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全麻组患儿中不存在疼痛,术后3h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值为4.94±1.23分,低于局麻组(7.0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患儿有12例出现再次就医回避,局麻组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和泪河高度均高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睑脂性状评分也低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组患儿囊肿复发率为6.0%,低于局麻组的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5%,局麻组为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霰粒肿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患儿依从性好的基本优点。与局部麻醉下手术相比,全身麻醉中能够进行精细操作,术后眼表健康情况更好,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全身麻醉 睑板腺囊肿 儿童 眼表
  • 简介:目的探讨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住的翼状胬肉并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32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护理指导。结果多数患者中配合度良好,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耐受良好,无一例出院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诊术后复发率低。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增加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配合度和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特点、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39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其中对有硅油充填的23眼联合硅油取出,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24(平均10)mo。结果:所有病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7眼(95%)提高,2眼(5%)无改变,无视力下降者。1眼硅油取出后2wk视网膜脱离复发,1眼术后1mo玻璃体出血,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而治愈。无脉络膜出血、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眼内情况复杂,手术难度大,超声乳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术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PKP)后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的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及内皮细胞记数.术后随访3~10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者10例(10,17),0.3-0.5有5例(5,17),0.1~0.3有2例,(2/17).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记数1837±326个/mm2,术后3个月为1750±432个,mm2,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内皮细胞损失率为6.2%.中均无并发症出现,17眼术后角膜移植片均保持透明,术后1眼一个月后出现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移植片恢复透明.结论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根据移植片情况,注意中操作,巩膜隧道小切口ECCE+IOL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透性角膜移植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
  • 简介:白内障手术发展至今多已采用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是该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但是对于过熟期或是白色白内障等类型,由于在显微镜下没有红光反射,故这一步骤往往不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囊膜染色剂的辅助。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囊膜染色剂,为手术中染色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囊膜染色剂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70例8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mo视力〉0.3者77眼。中1眼出现后囊破裂,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1眼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未能植入;糖尿病患者2眼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程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表面麻醉 小切口 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 简介:目的评价庆大霉素氯芬酸钠控制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滴用庆大霉素氯芬酸钠和复美新,每日4次,观察2wk。结果内眼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效率分别是71.43%和65.52%,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庆大霉素氯芬酸钠是控制内眼术后(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手术)有效和安全的药物。(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23~225)

  • 标签: 庆大霉素双氯芬酸钠 复美新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出血部位大多位于鼻腔前段,其中鼻中隔利氏区最为常见,治疗比较容易。而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难治病症之一。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为比较常见的难治性鼻出血,多系动脉破裂出血,出血较凶猛,量大。因该出血部位隐匿、深在,鼻腔止血、填塞较困难。本科对明确诊断为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的难治性鼻出血30例(2008年1月~2010年1月)患者行下鼻道局部出血点烧灼和21例(2010年1月~2012年1月)患者行下鼻道局部出血点烧灼+鼻后外侧动脉区烧灼的止血效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难治性鼻出血 双极电凝治疗 下鼻道 疗效分析 穹隆 鼻内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