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收集我院460例碘过敏试验阴性病例行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5例出现反应,使用离子型造影剂35例出现副反应。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副反应明显降低,造影效果明显提高。结论熟悉造影要领,了解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的产生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扫描安全,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取得良好的造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造影剂 CT增强扫描 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EVLT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选择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38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3例。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从入院到出院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腔内激光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确诊冠心病(CAD)的患者100例,将其划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组(SAP)。随机选择门诊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其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AMI组的hs-CRP水平高于UAP组,UAP组的hs-CRP水平高于SA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CRP的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分级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措施在促进截瘫患者达到康复目标的作用。方法对25例截瘫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自主排尿及合并症情况。结果90%以上病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除四肢瘫痪者外,22.5%能拄拐行走,20%可自坐、翻身、完成床与轮椅的转换,45%建立了自主膀胱功能,无1例并发症。结论对截瘫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可促进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截瘫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自我管理 截瘫患者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输尿管结石双频激光碎石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规范该类患者手术前后的医疗护理。方法将202例输尿管结石双频激光碎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试验组应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按常规工作模式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显著缩短输尿管结石双频激光碎石术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双频激光碎石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压脉冲冲洗复杂骨与关节,降低感染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9月18例选择高压脉冲冲洗在复杂骨与关节感染的手术患者。结果术后评估优15例,良3例。结论高压脉冲冲洗系统在复杂骨与关节感染的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手术时间及病程,且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脉冲 冲洗 复杂骨与关节 临床应用 降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的应用。方法在恶性肿瘤手术配合应用无瘤技术操作原则。结果在恶性肿瘤过程,手术室护士是手术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督促及管理者,无瘤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

  • 标签: 无瘤操作技术 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静脉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中的实施效果,探讨适合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420例我院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剖宫产的产妇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6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340例,静脉麻醉20例;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纯硬膜外麻醉在起效慢、麻醉效果不满意;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静脉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它两组相比偏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在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的优势明显,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对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及重症产妇,可选择静脉麻醉。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妊娠高血压疾病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的临床应用效果,培养实习生循证护理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法依据实习大纲,结合科室实际,指导实习护士应用偱症护理提出问题,而后查阅文献,寻找实证。把偱症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手术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结果实习护士给手术患者的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临床实习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循证思维能力,增强了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带教效果。结论偱症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实习带教,提高了实习生的循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 标签: 偱症护理 手术室实习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开展全程优质服务,以有效的沟通的方式发挥消毒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的协同作用,达到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工作的完美配合。方法针对临床科室的更换消毒物品选择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不同语言技巧与临床护士进行沟通交流,力求最有效的沟通。将供应室无菌物品全程质量监控、管理工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纳入日常沟通工作,每月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满意度调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结果经过沟通起到了与临床科室间无菌物品供应及需求的和谐,畅通了无菌物品的下送全程优质服务管理工作。结论沟通在消毒供应室与各临床科室的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全程优质服务十分重要。

  • 标签: 沟通 消毒供应室 全程 优质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治疗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应用派丽奥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116颗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和牙周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用药前牙周各项指数的平均值均无差异(P>0.05)。用药后1周、4周、停药2月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后有效率为实验组为91.38%,对照组为65.5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派丽奥软膏能够有效提高重度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

  • 标签: 派丽奥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牙周- 牙髓联合病变 根管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患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工作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医患沟通可以促进医患间相互了解、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沟通必须掌握态度、语言、体态等方面的沟通技巧,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则、真诚和换位的原则、依法和守德的原则、适度和距离的原则、克制和沉默的原则、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才能达到医患沟通的目的,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院 和谐发展
  • 简介:摘要采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植入修补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巨大颅骨缺损5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皮下积液,无局部及中枢感染及等并发症出现,头颅外形对称。我们认为采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植入技术修复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操作简便,塑形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 数字成形钛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媒体技术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和多媒体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降低;并发症明显减少,平均满意度提高。结论多媒体健康教育效果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 标签: 多媒体 糖尿病 健康教育讲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气管插管全麻,对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I~II级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I组)和实验组(II组)分别将石蜡油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气管插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3min时患者的收缩(SBP)、舒张(DBP)、心率(HR)。并记录是否有术后咽喉痛及性质。结果I组在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较插管前SBP、DBP、HR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I组病人插管即刻和插管后3min上述指标较插管前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I组插管后SBP、DBP、HR均较II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术后咽喉痛、喉部异物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I组(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全麻所引起的插管应激反应和术后咽喉痛。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气管插管 插管应激反应 术后咽喉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增进老年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从被动接受护理和康复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自我护理和康复治疗,以提高康复依从性。方法将196例老年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分级护理措施基础上运用Orem自护理论制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AD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以自护理论为依据制定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5mg/片)抗凝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3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mg与3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d,平均(19±4)d;随访1年,有l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华法林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