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型H1N1流感并肺炎的CT表现。方法5例临床确诊型H1N1流感的重症患者共8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结果5例中均为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大片肺实变表现为双侧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的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团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和吸收期病例;反应性胸膜增厚及胸膜积液常见;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CT改变提示:型H1N1重症病例并肺炎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的特点。

  • 标签: 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例1女,30岁.因反复咳嗽半年、气促半月入院.半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无潮热、盗汗、胸痛.X线示'左肺不张'.查体:T37.1℃、P80次/分、R20次/分,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胸廓无畸形,左肺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极弱.纤支镜检查示'气管内近隆突处一新生物完全阻塞左主支气管',病检示'慢性炎症',血沉、结核抗体均正常,多次痰查抗酸杆菌均阴性.转至上海某医院,行纤支镜下微波热凝加切割治疗术,术后左肺复张良好,病检诊断为'肺结核'.术后予以三联抗痨.

  • 标签: 新生物 气管内 文献复习 误诊 浅表淋巴结 左主支气管
  • 简介:我院支气管镜诊疗中心与感染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12月随机采样监测细菌培养,每次持续时间4周,共98次。3456例患者检查用2%戊醛浸泡消毒后的电子气管镜,对其表面、内腔注入洗脱液、进行随机采样检测,结果有2例患者使用过的电子气管镜,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电子气管镜、活检通道,电子气管镜,经消毒后培养阳性,阳性率0.06%,检出细菌数都符合〈20CFU/件,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戊二醛浸泡 监测管理 消毒效果 电子气管镜 细菌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70例NSCLC中Survivin的表达,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比较Survivin的表达与NSCLC患者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而癌旁组织无1例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8);Survivin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0),COX回归显示Survivin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P=0.001)。结论Survivin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主病原微生物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6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rious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类型。结果35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嗜麦芽假单孢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肺炎支原体2例;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为独立危险因素,初始抗菌联合用药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患者病原学总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初始抗菌联合用药的患者预后较好,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调查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斯特与丙卡特罗联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CVA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B组患儿单用丙卡特罗治疗;A组患儿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结果A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8.9%)明显高于B组(75.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孟鲁斯特与丙卡特罗联治疗CVA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 标签: 孟鲁斯特 丙卡特罗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脑钠肽(BNP)和D-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患者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87例、健康对照者50例,分别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NSE、BNP和D-聚体水平。结果AECOPD患者血清NSE、BNP和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血清中的NSE、BNP和D-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NSE、BNP和D-聚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钠肽 D-二聚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