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氩离子凝固术或微波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效果。方法对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40例,分为A组20例行微波治疗,B组20例行氩离子治疗,术后均口服埃索关拉唑(4~5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周)。治疗后半年复查内镜及随访。结果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84,P=0.013)。结论氩离子联合药物治疗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波 氩离子 药物治疗 疣状胃炎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合并部瘤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周部VSD合并部瘤形成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4±10.7岁(3—45岁)。采用国产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进行VSD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验证即刻疗效,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11例患者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1.6%(11/12),其中包括漏斗状部瘤5例,菜花状部瘤3例,囊袋状部瘤3例。1例囊袋状部瘤患者因封堵后仍有直径3mm的中量残余分流,放弃封堵。11例患者中7例术后即刻达到完全封堵;4例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4h后超声检查证实残余分流消失3例,另1例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总完全封堵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2天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平均随访10.2±5.2个月(3~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晚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对合并部瘤型周部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心脏导管插管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米诺环素对大肠杆菌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管系统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模型,根据米诺环素浓度不同分为4组。通过银染法染色、结晶紫半定量测定、连续稀释法计算活菌计数,观察腹膜透析管表面生物的形成情况。结果培养6h,1/2最低抑菌浓度(MIC)米诺环素组、1/4MIC米诺环素组的载体表面银染快速鉴定均未发现形成生物,1/8MIC米诺环素组及对照组均形成早期生物。1/2MIC米诺环素组在培养12h、24h三个时间段内,生物内的活菌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生物结晶紫半定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1/4MIC米诺环素组培养12h生物结晶紫半定量均小于对照组及1/8MIC组。1/8MIC米诺环素组培养6h、12h、24h,生物结晶紫半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诺环素在体外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生物的形成。

  • 标签: 米诺环素 生物被膜 大肠杆菌 腹膜透析管
  • 简介:随着新器械、新技术不断涌现和临床医师的不懈努力,股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并逐渐朝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向发展.短段股动脉病变一般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PTA加裸支架植入术,效果可靠.长段复杂的股浅动脉病变,传统的膝上股股转流术是公认的治疗方式.新型Viabahn覆支架的出现使得"腔内转流"成为了可能,它治疗复杂股浅动脉病变较传统治疗优势显著,通畅率满意,并可达到与人工血管旁路术相媲美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动脉硬化 动脉闭塞性疾病 Viabahn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CCB)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联合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基础上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衰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福辛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衰,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衰患者中,福辛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血压达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 标签: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衰
  • 简介:目的阐明影响慢性硬下血肿(CSDH)行钻孔引流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手术并发症、预后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4例患者中男100例(87.7%),女14例(12.3%),术后良好康复者84例(73.7%),预后不良者30例(26.3%)。两组在患者年龄、入院时Markwalder's分级、凝血功能、合并脑梗死、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确实存在相关性。结论影响CSDH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先前合并的脑梗死、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某些术后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变差,应当尽量预防这些并发症。

  • 标签: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引流术 预后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利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分解催化剂FeTMPyP探讨衰老大鼠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成年组(3-4月,n=8)、衰老组(18-20月,n=8)及给予FeTMPyP的衰老组(n=6);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观察血管舒张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血管组织中可代表ONOO^-生成的标记物3-硝基酪氨酸(3-NT)的表达。结果与成年组大鼠比较,衰老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10^-9-10^-5mol/L累积浓度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剂乙酰胆碱(ACh)的最大舒张程度显著下降[(29.74%±8.28%)vs(69.52%±5.51%),P〈0.001];对10^-9-10^-5mol/L累积浓度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剂硝普钠(SNP)的最大舒张程度也显著下降[(92.01%±3.19%)vs(99.26%±1.33%),P〈0.001]。与成年组大鼠比较,衰老组大鼠血管组织中3-NT蛋白表达增加(P〈0.05)。给予FeTMPyP后,衰老大鼠血管组织中3-NT蛋白表达下降(P〈0.01);抑制ONOO^-的生成后,衰老大鼠胸主动脉环对累积浓度ACh的最大舒张程度显著升高[(65.96%±11.36%)vs(29.74%±8.28%),P〈0.001],对累积浓度SNP的最大舒张程度也显著升高[(98.15%±2.79%)vs(92.01%±3.19%),P〈0.001]。结论FeTMPyP改善了衰老大鼠血管舒张功能,提示ONOO^-可能在衰老大鼠血管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衰老 血管 血管舒张 3-硝基酪氨酸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窦律(NSR)、风湿性瓣膜病窦律(RSR)及风湿性瓣膜病房颤(RAF)三组患者右房组织中L型钙离子通道α1C和T型钙离子通道α1G、α1H亚基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方法术中获取各组患者(NSR=10,RSR=11,RAF=16)少量右房标本,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各组α1C、α1G及α1H亚基的mRNA丰度相对定量(2-ΔΔCt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比较三种α1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SR及RSR组相比,RAF组的α1C及α1H的mRNA丰度及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α1G表达水平三组间差异不显著;三种α1亚基在NSR及RSR两组间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房颤时,α1C及α1H亚基表达水平上调,而α1G亚基表达水平不变;风湿性因素对L及T型钙离子通道的表达并无直接影响,但不能排除其对钙离子通道功能发生影响的可能。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钙离子通道 心肌细胞 亚基 表达水平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内近距离照射(BT)对血管成形术后动脉中平滑肌细胞(SMC)凋亡的影响,并观察其量效关系,初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选择一侧行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21.8Gy和33.4Gy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治疗,对侧作为对照.术后5周,重复血管造影观察靶血管再狭窄程度,应用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血管造影显示9.1Gy组狭窄与对照血管段无明显差异(P>0.05);21.8Gy组为仅轻度狭窄(P<0.05);33.4Gy组为重度狭窄(P<0.05).TUNEL阳性率在21.8Gy组和33.4Gy组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1).3个照射剂量组间,21.8Gy组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32P放射性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治疗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形成,促进血管中平滑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血管内近距离照射 细胞凋亡 平滑肌细胞 血管成形术 再狭笮
  • 简介:目的:探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的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铁沉积的关系。方法:收集行经颅超声检查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120例,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超声阳性组(有铁沉积,n=67)和超声阴性组(无铁沉积,n=5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比较2组患者DMT1基因rs658077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2组之间的基因型、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基因型AA、AC频率分别为98.5%、1.5%和94.3%、5.7%(P=0.20),2组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和2.8%(P=0.24)。晚发病型患者在超声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DMT1基因多态性位点rs6580779的分布在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超声阳性与阴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其变异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铁沉积无明显关联。

  • 标签: 原发性帕金森病 铁沉积 经颅超声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构建鼠野生型肿瘤坏死因子(Wildtypetumornecrosisfactor—alpha,wtTNF—α)和跨型肿瘤坏死因子(Transmembrane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mTNF—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心肌细胞,比较两型TNF—α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小鼠腹腔臣噬细胞中扩增wtTNF—α基因编码区,根据小鼠TNF氨基酸序列设计缺失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NFalphaconvertingenzyme,TACE)作用位点(缺失1-12位氨基酸)的突变引物,通过重叠PCR得到构建不被TACE剪切的TNF-α突变体,即跨型肿瘤坏死因子tmTNF—α,扩增得到的wtTNF-α,tmTNF—αPCR产物经EcoRI+BanHI双酶切后克隆到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中并转染入大鼠H9c2(2—1)心肌细胞,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转染效率及不同表达载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IRES2-eGFP—wtTNF和pIRES2-eGFP-tmTNF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H9c2(2—1)心肌细胞,tmTNF—α对心肌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而wtTNF—α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由于wtTNF—α可被酶解产生sTNF-α,提示sTNF—α,而并非跨型TNF-α对该心肌细胞株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 载体构建 转染 心肌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as系统和Rhl系统的表达及与其生物被形成的相关性。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为研究对象,检测群体感应系统中Las系统和Rhl系统相对表达量及生物被形成能力.分析Las系统和Rhl系统表达量与生物被形成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定的1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Las信号系统的Lasl和LasR基因相对表达与生物被形成均呈正相关fP〈0.001),其中第1天分离的临床株中Lasl和Las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生成量呈正相关(P〈0.01).第14天分离的临床株中Lasl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生成量有密切正相关性(P〈0.001).Las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生成量呈正相关(P〈0.05)。Rh1信号系统的Rh11和.R^艉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生成量密切正相关(P〈0.001).其中第1天分离的菌株中Rh11和Rh1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生成量密切正相关(P〈0.001),而第14天分离的菌株中Rh11和Rh1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生物被生成量无相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群体感应系统中Las信号系统和Rh1信号系统与生物被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的形成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生物被膜
  • 简介:目的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骨搬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