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范围传播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混合式见习教学实践在临床实践当中的应用。进行多领率教学资源整合,实行以“在线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形式,相较于传统教学形式作出巨大改变,也为目前的诊断学教学实践带来挑战。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实现在线混合是见习教学实践优势,同时也对当前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为后期提供在线教学实践参考。

  • 标签: 新冠疫情 诊断学 混合式见习教学
  • 简介:摘 要:护理见习教学是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校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渗透,也增强了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护理见习教学至关重要。现阶段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了相对严格和科学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了理论认知,也在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

  • 标签: 现阶段教学模式 临床护士 护理见习教学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轨教学模式在老年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科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临床见习的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名,多轨教学模式)与对照组(30名,传统教学模式),比较2组考核成绩、满意度。结果: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成绩,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实行多轨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考核成绩、满意度,可应用。

  • 标签: 多轨教学模式 老年科 临床见习带教 考核成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临床见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选取52名临床带教见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全部见习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个组别,确保各组人数均为2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两组见习生的考核结果、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见习生的日常抽查成绩、考核成绩明显更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见习生带教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行临床带教,主要作用就是提升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形成良好临床思维,见习生的教学满意度也能随之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临床见习生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腔镜手术应用无菌巾制作的腔镜器械放置袋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至 4月接收腔镜手术治疗的 20例患者为对照组, 2020年 1月至 4月接收腔镜手术治疗的 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器械摆放平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菌巾制作腔镜器械放置袋,对两组手术器械损耗率与手术医师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使用的 150件腔镜器械总损耗率为 2.67%,对照组中使用的 146件腔镜器械总损耗率为 16.4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手术医师满意度为 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 60.00%的满意度( P< 0.05)。结论:在腔镜手术中,应用无菌巾制作腔镜器械放置袋,可显著降低腔镜手术器械的损耗率,提高手术医师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菌巾 腔镜器械放置袋 腔镜手术 器械损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精细化管理管理无菌器械包的现实效果。 方法 2007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为集中式管理,当时消毒供应中心在职人员共 28名,共对 1734个器械包进行消毒,设为对照组。 2018年我院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 7年,在职人员 48名,共对 3103个器械包进行消毒,设为观察组。精细化管理由质量监督、人员培训、清洗回收环节精细化管理、包装环节精细化管理、存放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和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等组成。统计精细化管理前后无菌器械包不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工作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无菌器械包不合格率为 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13%( 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 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67%( P<0.05);观察组工作质量得分:服务态度( 97.28%)、差错事故防范意识( 95.31%)、安全意识( 95.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8.32%、 81.35%和 77.92%( P<0.05)。 结论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包管理中能够显著降低不合格率,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无菌器械包 消毒供应
  • 简介:背景:感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是游走型细菌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而生物膜型细菌是否也是其预后危险因素尚缺乏相关的临床报道。目的:比较无菌性和感染性(生物膜型细菌)股骨骨不连患者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的股骨骨不连患者26例。按照中细菌学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9例和无菌组17例。所有的患者中均取深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记录并分析中细菌学培养结果、敏感抗菌药物选用种类和疗程、术后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结果:26例中24例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2%,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8±1.4)个月。无菌组17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6±1.4)个月。感染组9例中7例骨折愈合,2例因为感染复发未愈合,骨折愈合率为78%,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6.3±1.5)个月。两组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感染复发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即使术前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验阴性,也应该对所有的骨不连患者进行中细菌学培养,以最终判断感染是否存在。术后敏感抗菌药物规律治疗,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术后感染复发率。

  • 标签: 骨折 不愈合 骨折愈合 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加强手术人员及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手术间,密切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对手术器械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管理。结果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控制措施,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室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在低标准值内(<0.12%)。结论加强骨科无菌手术在手术室的规范管理,是控制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精细化管理管理无菌器械包的现实效果。方法2007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式为集中式管理,当时消毒供应中心在职人员共28名,共对1734个器械包进行消毒,设为对照组。2018年我院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7年,在职人员48名,共对3103个器械包进行消毒,设为观察组。精细化管理由质量监督、人员培训、清洗回收环节精细化管理、包装环节精细化管理、存放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和工作流程信息化管理等组成。统计精细化管理前后无菌器械包不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工作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无菌器械包不合格率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3%(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观察组工作质量得分服务态度(97.28%)、差错事故防范意识(95.31%)、安全意识(95.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2%、81.35%和77.92%(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器械包管理中能够显著降低不合格率,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无菌器械包 消毒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控制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全年消毒供应室常规消毒物品100件作为对照组,从2014年初起,供应室加强消毒管理工作,选择消毒后的物品100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使用物品的患者180例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物品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感染例数。结果观察组消毒物品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消毒物品,观察组消毒物品的满意率为99.00%,对照组消毒物品的满意程度为85.00%,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使用对照组消毒物品的患者中,12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消毒物品感染发生率为6.66%。使用观察组消毒物品的患者中。未发生感染现象,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消毒物品的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消毒物品,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能够提升消毒物品的满意度,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无菌物品 监测 管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的应用价值,同时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切口感染情况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患者,以今年1月份为基点进行分组,将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低(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因此手术室护理干预值得在骨科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骨科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报告1列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培养不达标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数次的空气培养,查找空气培养不合格原因与分析,最后纠正不安全因素,最终空气培养合格。

  • 标签: 无菌物品存放区 培养不合格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无菌检查方法,并开展适用性试验。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无菌检查法当中的薄膜过滤法来开展试验,通过优化相关条件(如冲洗量等),构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的无菌检查方法。结果 将无菌氯化钠

  • 标签: 无菌检查 适用性试验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DCA循环法,控制无菌物品管理质量。通过对比分析PDCA循环法开展前(2017年)后无菌物品发放不准确率、灭菌监测不合格率、无菌包包装不合格率、无菌包标识不正确率、湿包发生数、无菌包已过失效期发生数,评价PDCA循环法的应用效果。结果PDCA循环法应用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无菌物品发放不准确率、无菌包装不合格率、无菌包标识不正确率、湿包发生率和无菌包已过失效期发生率开展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不良应用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供应质量,对改善医疗质量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 无菌物品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无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应用隔离技术可以实现有效的无菌生产过程控制,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对于产品质量改进要求,也能有效地避免相关操作人员在无菌原料药生产中受到有害物质、有毒物质的感染与伤害。本文根据在当前制药中比较常见的隔离技术、隔离器以及隔离系统,对隔离技术在无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隔离技术 无菌原药 生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并分析如何来针对感染原因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接诊的此类患者一共300例,然后展开具体的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结果:29例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占据总人数的9.67%,而根据调查发现,患者是否接受手术、手术类型、手术地点等均为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根据研究论证发现,引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类型等等都将引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因而护理人员在具体的干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引起重视。

  • 标签: 无菌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切口感染并发症的规避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共计74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手术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添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随后,对两组患者的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切口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病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的试验组患者在骨科无菌手术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要显著优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康复情况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病的概率,并对患者的切口加速康复具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在骨科无菌手术的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切口感染 骨科大手术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