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按摩在临床中对妇科腹腔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98例,并对其进行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49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则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对两组患者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若能够辅以穴位按摩,是能够有效帮助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蠕动功能 穴位按摩 妇科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到12月我院TAPP治疗老年单侧、可复性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TAPP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加麻醉时间、麻醉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TAPP组(64.86±22.67)min长于开放手术组(35.36±26.17)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 =0.9085,P>0.05)。手术加麻醉时间(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TAPP组(86.39±20.36)长于开放组(75.18±30.18)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 =0.1714,P>0.05)。麻醉时间(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TAPP组(19.33±12.04)长于开放手术组(11.32±6.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0.0028,P

  • 标签: 疝,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技术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4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临床医学本科生,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妇科临床教学,以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并予以不同教学培训方案:腹腔技术配合教学(观察组,n=20),传统模式教学(对照组,n=20),于教学培训结束后,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考核,对比不同教学方案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教学培训的满意度。结果:教学培训结束后,在考核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水平对比结果中,观察组学生考核分值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教学培训总满意度指标对比,观察组学生100.00%(20/20)高于对照组学生80.00%(16/20),(p<0.05)。结论:腹腔技术配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效果,方案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妇科 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以及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前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腹腔下行剔除术),对照组(经腹实施剔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腹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和结肠联合微创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取 2016 年 9 月到 2018 年 8 月间本科室 收治的 30 例结直肠肿瘤 患者进行研究 。以分别抽样法 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15 例 ,予以实验组患者双治疗,给予常规组传统开腹治疗。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实验组上述指标 与常规 组相比明显较优 ,具备统计学差异。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可进行比较, P < 0.05 。 结论: 结直肠良恶性肿瘤 采取 腹腔和结肠 结合 微创术 效果优良,不仅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临床运用价值极高。

  • 标签: 结直肠良恶性肿瘤 腹腔镜 结肠镜 微创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文主要对子宫肌瘤 患者在治疗 中应用腹腔、 宫腔镜 治疗对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 =96 例患者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 一年 期间于本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 ,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 分组纳入,对照组共 48例接受腹腔治疗 ,研究组共 48例选择 宫腔镜治疗 ,经不同治疗后对 2 组疗效 展开比对 。结果: 经过宫腔镜 治疗、腹腔 治疗后, 2组关于 卵巢功能( E2 、 FSH 以及 LH ) 的分析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无差异, (P值范围 > 0.05)。经过 宫腔镜 治疗、腹腔 治疗后,2组关于手术指标( 下床时间 、住院时长以及排气时间 )的分析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 P值范围 <0.05)。 结论: 应用宫腔镜、腹腔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可减少手术创伤且有效地缩短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时间,有效地降低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相比于腹腔治疗, 宫腔镜 更有助于术后恢复,可 值得推广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共计纳入20例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析,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以随机数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例)及观察组(1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外科护理,观察对比组间患者的各项恢复时间。结果 在组间的各项恢复时间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 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可大大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减轻患者住院负担,促进各项功能的迅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 外科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5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将常规开放式手术应用在对照组中,将腹腔胆囊切除术应用在观察组中,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较短(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术中发现的隐匿性疝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34例小儿斜疝采用内侧脐壁内环修补术,1例小儿直疝采用内侧脐皱襞修补直疝三角区和内环区。双侧斜疝患儿手部手术时间20~24分钟,单侧斜疝患儿手部手术时间10~18分钟,1例术后1年复发,1例发生轻度阴囊水肿,均无伤口并发症。结论: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疝的有效方法,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疝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诊的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在参照组患者中实施传统护理干预,在研究组患者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干预,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率、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参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总满意率相比参照组明显更高,组间比对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确切,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面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单孔腹腔技术(LESS)在普外科急腹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单孔腹腔技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指标、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住院及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率(2.22%)、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参照组(15.56%)、(8.89%)(P<0.05)。研究组术后1h的NR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4h、8h、12h的NR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单孔腹腔技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感。

  • 标签: 单孔腹腔镜技术 急腹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肝胆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50例,时间为2010年1月~2015年12月。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75)、观察组(n=75)。观察组行常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式相关指标数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1.29±11.27)min、住院时间(10.26±2.45)d、术中出血量(56.24±6.84)mL、术后疼痛(1.98±0.54)分,与对照组比较(P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卵巢囊肿腹腔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患者术后的意识状态及拔管时间。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采用腹腔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40人。常规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意识状态(包括苏醒时间和疼痛评分)和拔管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疼痛评分和拔管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可以构成统计学分析(P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卵巢囊肿 腹腔镜手术患者 拔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胆囊切除术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9年 03月 -2020年 03月收治的 82例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 P< 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 P< 0.05)。结论给予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能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TOI ),借助腹腔技术辅助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76 例 TOI 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6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5.78% 的总发生率( P < 0.05 ) 。结论: 对 TOI ,临床中采取腹腔治疗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腹腔镜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保证单孔腹腔手术的顺利开展,在节约成本和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基础上,自制了二种专用的单孔腹腔戳卡,并进行临床应用与对比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所在。方法:根据投入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比第一代与第二代单孔腹腔戳卡所存在的不足及其优点。结果:第一代单孔腹腔戳卡虽然可以使用,但存在诸多不足与弊端,第二代单孔腹腔戳卡的创新弥补了第一代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第二代单孔腹腔戳卡改良的有效成果。结论:两代单孔腹腔戳卡的创新使用,充分体现了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集思广益的精神所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但能保证新技术单孔腔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提高其速度,而且也节约了手术的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 两种自制单孔腔镜戳卡 应用 分析对比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腹腔器械管理中 5s 管理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院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 年 1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本院收治的 7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 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疼痛时间情况,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术后出血、胆漏的患者分别有 1例、 1例、 1 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57%。在观察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 0.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采用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患者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 标签: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腹腔器械管理中 5s 管理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院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 3D与 2D腹腔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行腹腔胃癌根治术患者 80例,将其随机分为 2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 2D操作系统,观察组采用 3D操作系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数量、手术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发生率 17.5%,观察组发生率 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在生存质量上,两组各项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3D腹腔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