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产后出血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方式对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实施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取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2组患者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相比78.00%,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小时出血量、止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研究。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泊三醇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皮肤科确诊为慢性湿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在使用方氟米松软膏基础上加用泊三醇软膏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皮损瘙痒评分和E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皮损瘙痒评分和E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泊三醇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湿疹 卡泊三醇 复方氟米松 EAS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罗哌因、地佐辛联合应用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上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样本,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甲磺酸罗哌因麻醉;后者实施甲磺酸罗哌因+地佐辛麻醉。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干预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镇痛评分低于常规组,镇痛持续时间大于常规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甲磺酸罗哌因与地佐辛联合运用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可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地佐辛 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泊三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本次对比研究的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制定光疗及药物联合治疗的方式,选用泊三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结果经过联合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明显治愈者达到8(13.33)例,治疗显效者36(60.00%)例,治疗有效者14(23.33%)例,治疗无效者2(3.34)例,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6.66%。结论泊三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以降低光疗累积量,有效缩短病程时间,治疗有效率非常明显,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卡泊三醇软膏 紫外线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孕产妇施行前列素氨丁三醇具有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来我院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的9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两组孕产妇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孕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此外,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产后2h的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产后出血孕产妇展开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充分减少产后出血量,充分确保其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索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81例分娩产妇。随机分组。低剂量组以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腰硬联合麻醉;高剂量组以10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指标(1)疼痛等级;(2)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缩宫素使用率;(3)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A给药次数、PCA用药量、感觉阻滞平面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疼痛、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缩宫素使用率、镇痛起效时间、PCA给药次数、感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PCA用药量低剂量组少于高剂量组,P<0.05。结论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注射利多因麻醉法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站收治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采用宫颈注入利多因,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宫颈松弛率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手术中采用宫颈注射利多因麻醉法可大大提高镇痛效果以及宫颈松弛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流产 宫颈注射 利多卡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恩替韦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方面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患者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失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使用罗哌因联合地佐辛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需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病例78份,将患者随机均分,参照组选择罗哌因进行阻滞,探究组另加地佐辛进行阻滞,对比临床麻醉成效。结果探究组麻醉深度即镇痛、治疗中患者血压情况、血氧饱和度等,麻醉开始发挥作用时长以及维持效用时长都优于参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选择罗哌因联合地佐辛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其发挥效用又快又持久,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生命体征,同时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手术的开展,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结果影响 罗哌卡因 地佐辛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缩宫素治疗和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并加强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比观察组(92.5%)低(P<0.05);观察组产后2小时和24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产后出血量明显减低,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产后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温针灸配合肘压推拿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压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78例臀上皮神经压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肘压推拿法”,选取“臀上皮神经的臀前、臀中、臀后压痛敏感点”为主要穴位,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定,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坚持腰腹肌训练,在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温针灸配合肘压推拿法”沿“臀上皮神经的臀前、臀中、臀后压痛敏感点”治疗臀上皮神经压征具有非常理想的疗效。

  • 标签: 臀上皮神经痛卡压征 臀前 臀中 臀后压痛敏感点 肘压推拿法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高危妊娠患者96例,均为我院就诊,时间段为2016年5月18日—2017年5月18日,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组出血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常规组为22.92%,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患者给予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情况,将产程缩短,出血量减少,安全有效。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妊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需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病患,两组在使用罗哌因治疗的基础上对各组患者分别实施舒芬太尼治疗和芬太尼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与并发症出现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优越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因对产科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显著,且大幅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产科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韦、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韦,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韦、复方鳖甲软肝片。结果两组治疗前HA、PC-III、LN等肝纤维化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HA、PC-III、LN等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值较之前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韦、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对改善其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复方鳖甲软肝片 联合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产科麻醉中应用布比因不同比重实施腰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产科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前组接受等比重布比因实施腰麻,后组接受重比重布比因实施腰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注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8.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23.33%;观察组药物追加率为16.67%,对照组28.33%。结论两种比重布比因实施腰麻均有良好效果,同时选择等比重布比因腰麻基本不会影响产妇血压水平,安全性更有保证,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麻醉 布比卡因 腰麻 比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培他滨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09月到2016年0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单治组与联合组,每一组32例,单治组单纯使用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联合组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培他滨治疗,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有效率与单治组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88%,单治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7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单治组相比明显要高,P<0.05。结论在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培他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但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还需要临床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完善,避免癌症进展。

  • 标签: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晚期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预注射利多因与局部加温缓解罗库溴铵注射痛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全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预注射利多因,对照组患者进行局部加温,观察对比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无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局部加温,预注射利多因更能有效的预防缓解罗库溴铵注射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局部加温 罗库溴铵 注射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右侧前臂骨折术后取内固定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0.5%罗哌因20ml和0.75%罗哌因13.3ml,对阻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不良反应率为4.7%,乙组不良反应率为9.5%,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乙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平静呼吸时和用力呼吸时的各级移动度明显少于乙组。结论相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因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但是0.5%罗哌因20ml的优势更为突出,更容易引起膈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相同剂量 不同容量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阻滞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收的无痛分娩产妇中纳入50例为对象,单盲法分组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采用罗哌因为对照组产妇麻醉,采用舒芬太尼+罗哌因为观察组产妇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95.35%,相较于对照组的78.57%高,P<0.0。结论女性无痛分娩时使用罗哌因与舒芬太尼结合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可获得极佳的麻醉优良率。

  • 标签: 无痛分娩 硬膜外麻醉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因乳膏在手术室无痛输液技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该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抽取80例(38例男性、42例女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40例/组),试验组用复方利多因乳膏对选择的静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外涂,用3M输液贴膜覆盖,20分钟后去除药膏及贴膜消毒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对照组常规消毒后直接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对两组患者输液疼痛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抽取120例(57例男性、63例女性),随机分为Ⅰ、Ⅱ、Ⅲ组(40例/组),研究观察穿刺点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因乳膏后在15分钟、20分钟、25分钟,三个不同作用时间穿刺时病人的疼痛评价变化。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穿刺点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因乳膏20~25分钟后镇痛效果明显。结论使用复方利多因乳膏对选择的静脉穿刺点进行局部外涂到达20~25分钟后,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常规使用粗型号留置针的手术患者的无痛输液。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手术室 无痛 静脉输液 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