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48例心衰患者的血钠进行跟踪观察。方法将患者分一般性心衰和难治性心衰两组,发现一般心衰组低钠的发生率低钠发生率为36.6%,难治性心衰组低钠发生率为69.44%。两组低钠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果低钠是难治性心衰存在的一大原因。结论过分地钠是引起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P<0.05)。

  • 标签: 心衰 限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鞠丸联合幽门螺杆菌杀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分析。方法随机对我院2009年~2012年门诊治疗消化性溃疡就诊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鞠丸治疗。结论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 标签: 加味越鞠丸 幽门螺杆菌 杀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6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中阴道试产46例,试产成功35例(76.1%),再次剖宫产30例(46.2%),直接行剖宫产术占19例(29.2%),阴道分娩35例(53.8%)。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再次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方式(以下简称VBAC)值得提倡,但应严格掌握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对阴道试产不成功者宜及时改为剖宫产。65例患者中,试产成功率为76.1%;直接行剖宫产术占29.2%。此方法可降低剖宫产率,避免远期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

  • 标签: 剖宫产术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低电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同一年龄段的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确定诊断后行心电图检查,收集两组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将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QRS间期以及QTc间期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肢体导联电压振幅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QRS间期、QTc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简便,准确性高,且表现为QRS波群低电压情况能够反应患者CHF的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电图 低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源CT检查的冠状动脉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双源CT机进行扫描。低剂量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00kV,常规组中2个球管的管电压均为120kV,两组电流都为330mAs。对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且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低剂量组的图像CNR呈现出增高的趋势,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的CTDIvol及ED均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双源CT适当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法不但可以达到临床诊断对冠状动脉影像的要求,还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患者因检测所受辐射剂量,在临床中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 双源CT低管电压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的对比剂进行双下肢动脉CTA,对比两者之间的图像质量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90位患者,30位为一组,分为A,B,C两组,A组采用12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50mgI/mL),B组采用8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C组采用70KV,对比剂为欧苏(浓度为300mgI/mL)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测量和计算图像中股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碘摄入量等参数。下肢动脉血栓,动脉中血流速度高导致凝血过程被激活,在局部也不能积蓄足够的凝血酶,只有在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时才会使血小板黏附、聚集,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局部积蓄有效浓度的凝血酶,最初的症状主要为下肢疼痛,从膝部传到足部,导致皮肤紫黑,动脉搏动微弱或者消失,皮温发凉,严重者可能失去双腿,还可能会导致脑血栓的可能,双下肢动脉CT是诊断双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快捷有效准确的方法,但是因下肢范围较长,导致使用的对比剂浓度及辐射剂量都比较高,如何在64排CT中,使用低浓度对比剂,低电压进行下肢CTA检查,对照与常规剂量常规浓度的图像,探讨低剂量低浓度下肢动脉CTA的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经四逆散合鞠丸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四逆散合鞠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鞠丸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四逆散 越鞠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体表贴膜法交流电刺激家兔致颤的可行性及成功致颤的电压阈值范围。方法选择24只健康家兔,将电极贴膜贴于体表,按随机性原则计算电击顺序后,分别给予80V、90V、100V和110V四个级别电压刺激,每一级别电压刺激2次,每次持续3s,计算每一级别电压致颤的成功率和总成功率。结果电刺激可以成功诱导家兔发生室颤,其中诱导电压为100V时家兔致颤成功率最高。结论体表贴膜法交流电刺激诱导家兔心室颤动成功率高,简便可行,理想的致颤电压阈值为100V。

  • 标签: 体表 交流电 心室颤动 心脏骤停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婢加半夏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为AECOPD病例7O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并配合雾化吸氧、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金匮要略》中越婢加半夏汤原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味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所有入选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症状改善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婢加半夏汤为基础方口服能够明显改善AECOPD痰热壅肺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医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慢性胃炎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通过针对病因护理后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降低了复发率,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5%。结论患者在治疗时,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个性化对比剂应用方案在糖尿病人下肢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下肢动脉CTA(CT血管成像)的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登记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研究组采用低管电压(80kVp)联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对照组采用高管电压(120kVp)联合对比剂用量100ml。其对比剂浓度和扫描参数两组相同。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及血清肌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髂总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的CT值及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比剂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查后第2天,对照组血清肌酐浓度高于检查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下肢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应用方案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对比剂 下肢动脉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