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寻找能够防止-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的最佳检测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血站主动献血的5名A型血志愿者,均是首次献血。以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对其-HIV的阳性高值血液标本、倍比稀释以后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同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较之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来说,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在HOOK效应方面相对明显,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为了控制-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建议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以防HOOK效应出现后使强阳性的标本出现漏检等情况。

  • 标签: 抗-HIV 酶联免疫 检测 HOOK效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药物在高龄老年房颤中的应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84例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的凝药物是华法林,治疗组采用的凝药物是达比加群。比较两组老年房颤治疗效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纤溶和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老年房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纤溶和凝血指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纤溶和凝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在高龄老年房颤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纤溶和凝血指标,改善患者预后,且可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凝药物 高龄老年房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离心阻训练在老年肌肉减少症治疗中的作用,为后续临床训练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离心阻训练,比较训练治疗前后下肢活动情况等。结果接受离心阻训练后患者的下肢肌力获得明显改善,Berg平衡量表以及功能性步态测试等均获得显著性改善,与训练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离心阻训练可明显改善老年肌肉减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和计时行走步数。但单腿站立时间和功能性步态测试评分与训练前无显著差异(P>0.05),值得临床继续观察。

  • 标签: 老年肌肉减少症 离心抗阻训练 下肢活动
  • 简介:摘要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原因及防治策略。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分析抗结核治疗中发生DILI的原因及治疗后效果,评价慢性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患者抗结核治疗时DILI防控策略,效果明显,实用性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是常见的临床合并症,其中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发生DILI的最常见原因,针对不太病毒感染及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分析原因实施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抗痨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人体时,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细胞免疫占主导地位。了解认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对诊断、治疗及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检测TORCHIgM抗体的酶联捕获技术。方法应用酶联捕获法检测103例弓形虫(TOX)、135例风疹病毒(RV)、128例巨细胞病毒(CMV)、98例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者血清中IgM抗体,并与常用的间接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酶联捕获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间接ELISA法,且不受RF因子的影响。结论酶联捕获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TORCH 免疫球蛋白M 酶联免疫技术 捕获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去年门诊高血压药的用药频度(DDDS)排序,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DDI)值,并对处方中降压药和降压药的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类降压药DUI≤1,高血压药的临床使用符合规定剂量,药物联用情况合理。结论我院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应避免药物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用药频度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栓治疗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与对照组的74.19%比较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应用联合栓治疗可改善心室心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塞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并愿意接受研究的HP感染者3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0例(根据HP感染量,采用动态四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120例(采用固定四联疗法,严格执行国际HP感染共识一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两周),对两组HP根除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根治率(95.8%)高于对照组(76.7%)(P<0.05)。研究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5.8%)(P<0.05)。结论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量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周期,其根治率增高,且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根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予以联合栓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参照相关诊断标准,将2014年9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6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加用左卡尼汀联合栓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3.94%,与对照组相比上升显著(χ2=7.48;P<0.05);且观察组的病死率为0,与对照组的9.09%相比下降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7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和CRP分别为(43.75±6.34)IU/mL、(3.57±1.02)mg/L,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3,17.23;P<0.05)。结论联合栓治疗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意义。

  • 标签: 联合抗栓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服用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中的副作用以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出现副作用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临床中的表现以及护理情况。结果84例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药物副作用症状均得到缓解,无严重副作用,仅有2例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头晕等不适症状,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高血压药物副作用繁多,护理人员应将高血压药物可能引发的副作用以及应对方法向患者讲述清楚,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 副作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冒药物成分药理特点及其临床用药。方法抽取我院开具的感冒药物处方50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感冒药物用药情况进行总结,探讨其用药合理情况,并进一步总结药理特征与临床用药。结果500份感冒用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率为12.00%、不对症用药率为2.00%、药物成分重复率为10.40%。结论临床感冒药物用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医师应熟练掌握各类感冒药成分药理特征,才能更好地合理用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抗感冒药 药物成分 药理特征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的栓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34例病例,分别为三联栓治疗组、双联栓治疗组与单一栓治疗组。经过1年随访后,观察患者的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发生率。结果三联组患者在缺血性卒中、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心肌梗死事件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MACCE为2.9%,双联组MACCE为8.9%,单一组MACCE为11.3%,三联组MACCE最低,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主要出血时间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患者在次要出血事件上高于其他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房颤动的栓治疗中,通过三联栓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对心脑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降低不良事件出现率,控制出血风险。

  • 标签: 药物脱洗支架植入 抗栓治疗 冠心病心房颤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产马来酸伊索拉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马来酸伊索拉定片(日本)作为对照药,运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对胃溃疡患者120例进行了治疗,马来酸伊索拉定片(日本)和马来酸伊索拉定各120例。结果马来酸伊索拉定总有效率为86.7%;溃疡痊愈率为63.3%;疼痛缓解率为96.1%。马来酸伊索拉定片(日本)总有效率为85.0%;溃疡痊愈率为56.7%;疼痛缓解率为94.5%;马来酸伊索拉定片(日本)和马来酸伊索拉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3.2%。处理以上结果的统计学,二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马来酸伊索拉定片(日本)和马来酸伊索拉定不良反应和药效基本相似,马来酸伊索拉定属于一种安全且疗效确切的新型胃黏膜保护剂1。

  • 标签: 马来酸伊索拉定 马来酸伊索拉定片(日本) 活动性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冒药中药物成分的主要药理特性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5月开具的450张(450例患者)治疗感冒的药物处方,并回顾性分析感冒药的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结果450张处方中感冒药使用不合格率、不对症处方率、药物成分重复率分别是12.44%、1.78%、9.78%,其中不合格处方率的比例最高;常用感冒药主要分为中枢兴奋、组胺、解热镇痛、收缩血管、镇咳祛痰、抗病毒药物6类。结论临床治疗感冒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而重点分析感冒药的临床用药状况和药理特性,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感冒药物 处方 药理特点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三种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的对比分析,对临床用药方案进行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21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断剂,B组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断剂和钙拮抗剂,C组治疗药物为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进行三组治疗有效率的对比。结果A组70例患者中35例为有效,具有50.0%有效率;B组70例患者中60例为有效,具有85.9%有效率;C组70例患者中65例为有效,具有92.9%有效率。可见联合用药方案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高血压治疗中联合用药方案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疗效显著,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联合用药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丙型肝炎的现状以及达卡他韦合成路线旳研究。为广大药学工作者了解新型丙型肝炎药达卡他韦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达卡他韦临床应用的现状,比较了达卡他韦原研合成路线和报道路线。由此可见,达卡他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工艺合成路线有待进一步优化。

  • 标签: 达卡他韦 工艺合成 丙型肝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