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正>寻找高效低毒的抗氧剂已成为生物医学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而中药抗氧剂的研究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有不少报道,并取得可喜进展。笔者根据这一动向,采用化学发光法研究了16种清热中药清除羟自由(以下简称·OH)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清热中药 清除作用 羟自由基 清除氧自由基 化学发光法 固体量
  • 简介:医学“三”的说法由来已久。但其实施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关键是学校及教育者对其科学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对“三”的历史及其本质做认真的梳理后,就“三”训练与中医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作用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三基 中医药 素质培养 大学生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和上海高校一氧化氮及炎症医学E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国际自由/炎症与循证医学研讨会”于2008年12月在杭州市召开。会议宗旨是推进自由/抗氧化研究领域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互动,着重讲座自由和炎症反应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和进展;以炎症医学为纲领,以老年病特有的整体病机变化特点为切入点,促进循证医学在炎症相关难治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广泛介绍和交流中药自由/抗氧化的独特优势,通过促进中西医在炎症医学领域里的融和,确立中药在炎症医学中的核心地位。

  • 标签: 医学研讨会 炎症反应 循证医学 自由基 杭州市 国际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结合麦肯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麦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疗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及TDP照射。均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SA积分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电针结合麦肯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优于常规理疗。结果电针结合麦肯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优于常规理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电针 麦肯基疗法 康复理疗 中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广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内径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检出的63例S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内镜检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SSA/P患者多位于近端结肠,浅表型的占比较高,病灶直径多>5mm;63例SSA/P患者无异型增生32例(50.7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38.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1.11%),远端结肠、隆起型、病灶>5mm、JNET分型高的SSA/P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占比高。结论:SSA/P的患者结直肠癌恶变潜能高,根据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特征对病变诊断,需要根据便便典型特征分析,辅助病变的早期检出。

  • 标签: 结直肠 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 内镜 病理学特征 锯齿状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维生素B6辅助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11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灯盏花素、胞磷胆碱加维生素B6,静脉滴注;对照组59例,用灯盏花素、胞磷胆碱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7~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维生素B6辅助性治疗对改善脑微循环、减少自由的产生、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的能量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有较大作用,是治疗椎—动血不足性眩晕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灯盏花素 胞磷胆碱 维生素B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 简介:目的:探究麦肯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上肢肌力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麦肯疗法结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牵引治疗。治疗2w后,比较两组上肢肌力及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VAS评分为(3.15±0.71)分,高于观察组的(1.23±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肢肌力评分为(5.93±1.06)分,较观察组的(8.31±1.2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麦肯疗法结合PNF技术治疗,能有效增强患者上肢肌力,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症 麦肯基疗法 PNF技术 上肢肌力 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通过检测宫颈液细胞中P16、Ki-67和HPV的表达水平方法的价值。方法抽取2015-9至2016-9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110例,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宫颈液细胞中的相关因子检测报告与其进行对比,同时也进行检测因子治疗的对比,对比诊断研究价值。结果研究显示,随着病变不断加重,P16和Ki-67的表达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患者在病变的I级水平下,HPV的表达水平与P16与Ki-67有差异(P<0.05),在更高病变程度下,三者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临床通过检测对于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于Ⅱ级以上的病变,检测宫颈液细胞中P16、Ki-67与HPV联合差别不大,对于I级病变,联合检测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能提高检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诊断价值 P16 Ki-67 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