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76例2021年2月~202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机数字表”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38例)执行常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探究组(n=38例)执行常规治疗方式结合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患者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肺功能改善具有重要帮助,还有助于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整体治疗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慢阻肺 肺动脉高压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68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例)和观察组(n=34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米力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p(O2)、p(O 2 )指数均高于对照组,Fi(O2)指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米力农 机械通气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32例给予机械通气,保持安静以减少耗氧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pH值、肺动脉压力(PASP)、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02)的变化。结果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1~2hPASP、Pa0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SP下降更快(P<0.05),Pa02,改善更明显(P<0.05),且SBP无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率最高。结论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的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西地那非 肺动脉高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66-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预防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普通 外科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行单纯性脾脏切除术的患者 90例,采取科学数字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组别名称:实验组、对照组,组别例数:两组均各 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实验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对照组为 51.11%;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13.22±4.21) d,对照组为(

  • 标签: 护理干预;门脉高压脾切除术;门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对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筛选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之中收治的,患有结核性脑膜炎,并伴随着颅内高压的患者,共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差异,以及护理方式的不同,来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照治疗效果与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提高,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颅内高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大庆市龙南医院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其中单独予以早期康复治疗的为参照组,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极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高压氧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份到2020年6月收治脑颅损伤合并恶性颅内高压患者106例,以每组5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采取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两组在护理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上保持一致。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综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得出客观性结论。结果 两组在颅脑切口疝及硬膜下积液对比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 作者: 杨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治疗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60次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进行30次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后第70天,观察组的MMSE评分基本恢复正常,并且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一般进行60次高压氧治疗最为适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用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高压氧加纳洛酮联合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天GCS评分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无迟发性脑病和死亡,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ACOP 抢救 高压氧 纳洛酮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的拔管时机。方法对行CPB手术的40例CHD伴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拔管组(19例)和延迟拔管组(21例),比较两组影响拔管的围手术期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撤机后肺循环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CPB时间、CPB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早期缺氧发作(OR=0.022,95%CI0.001~0.580)和严重低氧血症(OR=0.031,95%CI0.002~0.568)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伴重度PH患者若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撤机后Pp/Ps〉0.5、CPB时间〉90min或CPB温度〈32℃,可考虑延迟拔管。对术后早期有缺氧发作或严重低氧血症者,宜延迟拔管并加强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监测;对无上述情况且术后心肺功能稳定者可考虑早期拔管。

  • 标签: 心脏病 高血压 肺性 体外循环 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门脉高血压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TIPS联合冠状静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TIPS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TIPS联合冠状静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两组实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疗效以及安全性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结果相比较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冠状静脉栓塞术能够更好的改善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TIPS 冠状静脉栓塞术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签分组的办法,将2020.2-2021.2月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叫常规组,一组叫研究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25例,常规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分别治疗过后,研究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2%,其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的预后良好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更适合接受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这样会提升预后效果。

  • 标签: 高压氧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重型颅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打孔两点式安全带在躁动卧位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高压氧治疗的78例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39例,传统平车两侧护栏固定)、B组(39例,联合应用免打孔两点式安全带),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B组拔吸氧面罩发生率(2.56%)、平车上跌倒或坠落发生率(0.00%)以及家属陪舱依从性(97.44%)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对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94.87%>79.49%),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躁动卧位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予以免打孔两点式安全带干预,可以减少拔吸氧面罩次数、坠车次数,获得更为理想的吸氧疗效。

  • 标签: 躁动卧位 高压氧治疗 免打孔两点式安全带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