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功能对内科医生诊治COPD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患者一共9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6年4月1日-2018年3月2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COPD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COPD患者),分别在诊治过程中配备肺功能以及未配备,将两组COPD患者的诊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COPD患者的确诊率93.33%(疑诊患者有3例、确诊患者有42例)高于对照组确诊率77.78%(P<0.05);观察组COPD患者的误诊率4.44%以及漏诊率2.22%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将肺功能应用在诊治COPD患者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和漏诊情况,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多数患者青睐,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功能仪 内科医生 COPD 影响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一款新型的医用肺功能气体流量传感器模块研发的几项关键技术和工艺,通过采用新型透气薄膜材料形成压差、透气薄膜采用倾斜式设计、采样孔的文丘里结构设计、通过气容进行滤波、较高采样频率等方式,较大提升了传感器的测量性能。

  • 标签: 肺功能仪 气体流量传感器
  • 简介:为促进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规范有效管理,笔者试对某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使用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由点及面探讨如何强化对大型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以促进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效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变频电针对各种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各种痛症患者320例,依据痛症虚实评分和疼痛程度的不同为客观依据,依据不同的疼痛部位进行循经取穴,采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实证组各组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降频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为突出,其痊愈率为37.5%,显效率为50%,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虚证组各组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升频组疼痛程度下降幅度尤为突出,其痊愈率为17.50%,显效率为55.00%,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电针以升频为补法,以降频为泻法,实证中降频和虚证中升频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变频电针仪 痛证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微波治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12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微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使用安全,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微波治疗仪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玫瑰糠疹应用紫外线光疗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接收的玫瑰糠疹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熏蒸)和观察组(中药熏蒸+紫外线光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应用紫外线光疗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玫瑰糠疹 紫外线光疗仪 中药熏蒸 临床症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及女性对产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及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产后康复项目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治疗方案来做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处方主要是单一频率,单一波群的电刺激脉冲波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但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医疗器械技术及临床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年推出了集合评估-治疗的生物刺激反馈,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肌电及压力通道来评估盆底肌各个肌肉群的情况。该论文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专用生物反馈肌肉刺激探测器捕捉和测量盆底肌肉群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的峰值肌电(EMG),通过肌电图的变化展现在显示器上,让患者感知、理解这些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学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意识调控骨盆底肌肉的活动的仪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频治疗在偏瘫恢复中的应用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后者则采用中频治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4.55%,对照组为76.36%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治疗前,两组的肢体功能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采用中频治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偏瘫 中医康复护理 中频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和探索红蓝光治疗在痤疮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共计96例痤疮患者,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48例,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内服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西药的服用基础上给予红蓝光治疗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复发率10.42%;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复发率2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红蓝光治疗仪 痤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频治疗在偏瘫恢复中的应用分析,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后者则采用中频治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4.55%,对照组为76.36%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治疗前,两组的肢体功能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采用中频治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偏瘫 中医康复护理 中频治疗仪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医院对心电监护缺乏保养、质控意识,致使其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对临床诊疗造成不良影响。因而需重视仪器的维修、保养与质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进而保证质量。分析心电监护不合格的原因,对参数监测仪器进行质量检定和预防性维修,以保证参数监护对生命体征监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 标签: 心电监护仪 维修工作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给予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的效果理想,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神经刺激定位 单独应用以及联合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 30 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神经刺激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更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以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运行原理为立足点,尝试分析各设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导致问题发生的风险因素,基于医院的临床实践要求和国家现阶段的相关标准,制定确保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正常运行的管理流程及方法。结果:静磁场系统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投射物效应、伪影、扭曲以及设备故障4种,梯度磁场系统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神经刺激效应和操作2种,射频磁场系统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生物热效应、灼烧效应2种。针对以上风险,可以采取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可接受性评价、风险管理报告、风险评估改进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流程及方法。结论:在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针对各系统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高其工作效率。

  • 标签: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风险因素 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