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9,0.508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8,2.077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4,2.5964,2.218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 标签: 子宫颈肌瘤 子宫颈肌瘤剔除术 阴道式 子宫颈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高龄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1Vp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不孕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共计184个周期。按照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Ⅰ组(n=67,周期数为63,35岁≤年龄〈37岁),Ⅱ组(n=60,周期数为55,37岁≤年龄〈40岁),Ⅲ组(n=57,周期数为37,年龄≥40岁)。各组患者身高、体质指数、不孕年限及受孕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Ⅲ组接受IVF—ET和ICSI者新鲜胚胎妊娠率较I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接受IVF-ET和ICSI者冷冻胚胎妊娠率及胚胎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组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较I组及Ⅱ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种植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自然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同ART下,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胚胎着床及妊娠成功。

  • 标签: 生殖技术 辅助 体外受精 精子注射 细胞浆内 胚胎植入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EC358例患者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E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3年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癌和非子宫内膜样癌患者3年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3年OS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EC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EC患�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总体生存率 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相同容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平面腹壁神经(TAP)阻滞患儿腹腔镜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外科择期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1组(n=30,采用0.0625%罗哌卡因),2组(n=30,采用0.125%罗哌卡因),3组(n=30,采用0.25%罗哌卡因)和空白对照组(n=30,采用生理盐水)(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4组患儿年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接受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记录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术后不同观察时刻FALCC评分、Ramsay评分、追加镇痛药物情况、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情况。结果①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方面,1,2,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组分别与2,3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2,3组术后0.5h、1h、2h、4hFLACC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8h3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1,2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4组间术后24h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2,3组术后0.5h、1hRamsay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术后2h、4hRamsay评分与1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岁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应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选用罗哌卡因为局部麻醉药物,其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明确。相同容量下,高浓度局部麻醉药物较低浓度镇痛效果更完善、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罗哌卡因 腹壁神经阻滞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Id-1,-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与CSCC患者组织标本分别为22例与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组织中Id-1,-3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CS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CSCC临床分期。本组CSCC患者中,FIGOⅠA、ⅠB、ⅡA、ⅡB期分别为4,29,28及6例。本组CIN标本中,CINⅠ-Ⅲ级分别为3例,5例和14例。结果在CINⅠ-Ⅲ级标本中,CINⅢ级(n=14)较CINⅠ-Ⅱ级(n=8)Id-1,-3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年龄≤40岁、FIGOⅠ-Ⅱ期、有脉管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时,则Id-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40岁、FIGOⅢ期、无脉管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SCC标本中癌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癌灶直径对Id-1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若CSCC标本来源于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则Id-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CSCC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脉管浸润、肌层浸润及癌灶直径等对Id-3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结论Id-1,-3在CIN、CSCC中均有表达,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及CSCC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Id-1,-3或许可作为CIN、CSCC基因治疗候选靶基因位点。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肿瘤 鳞状细胞 宫颈肿瘤 原发性 子宫颈 ID-1 Id-3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HD-MTX治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并采用CCLG-ALL2008化疗方案治疗儿童ALL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涉及人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规定,并得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记录其年龄、性别、临床分度、漱口液选择等口腔黏膜炎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受试对象中,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4.5%(29/200);发生部位以颊部最为常见,占41.4%(12/29);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以Ⅱ度最多,占41.4%(12/29);漱口液选择是发生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OR=2.450,95%CI(1.038-5.784),P=0.041]。结论HD-MTX治疗儿童ALL后,应加强对患儿口腔护理,并重视对漱口液选择。

  • 标签: 甲氨蝶呤 口腔炎 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Ki-67在宫颈鳞癌中表达,以及SDF-1对MMP-2和Ki-67表达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初治)60例宫颈癌患者60例切除癌组织标本(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宫颈鳞癌)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60例患者正常宫颈组织标本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DF-1、CXCR4、MMP-2和Ki-67在两组标本中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DF-1、CXCR4、MMP-2和Ki-67在研究组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68.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8.33%,13.33%,1.6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7.04,4.00,4.00;P〈0.05);在研究组中,SDF-1、CXCR4、MMP-2和Ki-67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呈阳性标本中表达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呈阴性者(χ2=16.692,P〈0.001;χ2=8.496,P〈0.01;χ2=4.762,P〈0.001;χ2=6.125,P〈0.05);SDF-1表达水平与CXCR4、MMP-2和Ki-67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6,P=0.002;r=0.419,P=0.025;r=0.645,P〈0.001)。结论SDF-1、CXCR4、MMP-2和Ki-67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发生、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指标。SDF-1/CXCR4轴可通过加强肿瘤细胞MMP-2和Ki-67分泌途径促进肿瘤浸润和转移,提示SDF-1可能是药物治疗该病重要靶点。

  • 标签: 宫颈肿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4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DIE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2-47岁,其中,合并不孕不育者为15例。按照患者本人是否愿意接受GnRH-a治疗,将其分为GnRH-a组(n=28,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和对照组(n=15,单纯行腹腔镜手术)。GnRH-a组患者于腹腔镜术后月经来潮第1天给予3.75mgGnRH-a皮下注射,每28d注射1次,共治疗3-6次;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未用任何药物。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缓解率、改善率、无效率、复发率及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缓解率及自然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GnRH-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26/28),对照组为66.7%(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GnRH-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1/28)vs.26.7%(4/1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GnRH-a组痛经缓解率、慢性盆腔痛缓解率及总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5.2%(20/21)vs.63.6%(7/11);91.7%(26/27)vs.57.1%(4/7),96.4%(27/28)vs.60.0%(9/1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和对照组中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分别为80.0%(8/10)和60.0%(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DIE较单纯腹腔镜手术能提高总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30例新生儿MA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AV组(n=15,给予PAV模式支持)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组(n=15,给予SIMV模式支持)。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纳入对照组。3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各组新生儿生后1d和3d时血浆TNF-α、IL-8和VEGF水平(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3组血浆TNF-α水平在生后1d、3d比较[(1395.80±426.46)ng/Lvs.(1428.27±414.24)ng/Lvs.(374.30±229.91)ng/L;(1356.87±315.54)ng/Lvs.(1602.13±371.10)ng/Lvs.(383.30±187.0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73,48.142,P=0.000);IL-8水平在生后1d、3d比较[(2.231±1.063)μg/Lvs.(2.409±1.058)μg/Lvs.(0.398±0.214)μg/L;(1.813±0.701)μg/Lvs.(2.484±1.049)μg/Lvs.(0.409±0.23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6.198,21.173,P=0.000),VEGF水平于生后1d、3d比较[(167.07±77.23)ng/Lvs.(179.93±78.83)ng/Lvs.(41.90±13.51)ng/L;(141.73±52.69)ng/Lvs.(186.27±68.25)ng/Lvs.(39.10±10.14)n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4.092,22.987,P=0.000)。结论在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值情况下,PAV模式所致肺损伤程度较SIMV模式小。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交互式通气支持 胎粪吸入综合征 婴儿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