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对银川台所使用的SQ-70型石英摆倾斜仪的格值变化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一年中该台南北向格值平均变化0.160×10^-3″/mm,东西向格值平均变化0.133×10^-3″/mm,2个测向的格值变化与其倾斜量、洞体室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还将格值变化对γ值的影响作了分析

  • 标签: 格值变化 倾斜仪 洞体温度 相关系数 γ因子
  • 简介: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后作者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极震区北川县城区的震害现象,发现山坡和河岸滑坡、断层地表破裂以及柔底层结构底层破坏所导致的结构严重破坏和倒塌是城区的主要震害现象,同时看到仍然有一些砌体结构建筑震害较轻,处于轻微或中等破坏,甚至基本完好状态。这些震害现象展示了山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复杂性。

  • 标签: 汶川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滑坡 柔底层结构 极震区
  • 简介:对口镇-关山断裂带各跨断层测段高差变化、站差分析、速率变化及其合成作了分析探讨,同时还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并对三原井水位和跨断层垂直形变作相关分析,研究探讨了该断层异常活动特征及其映震关系。

  • 标签: 口镇-关山断裂带 垂直形变 形变异常 小波转换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前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前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前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前断层的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前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前和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地下流体尤其是地壳深部的地下水,当它们形成具有一定封闭条件的承压系统时,能灵敏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状态,这种深部承压系统近似一“天然应变仪”,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地壳应力应变的关系,利用相关斜率分析法,探讨相关斜率K值时空演变序列与地震间的关系,得出相关斜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且有短期预报效应

  • 标签: 地下流体 地壳 应力 应变 相关斜率
  • 简介:依据区域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特征,研究了濮阳市地震台2号井水化动态的变化原因.濮阳台2号井属多层-混合型井孔,采用双含水层进行水化观测,其水化动态的变化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

  • 标签: 水化动态 影响因素 地下水开采 濮阳地震台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新疆于田7.3级地震灾区建筑物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典型震害现象及特征,阐明了新疆先后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于田地震 建筑结构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通过对福州华林井数字化水位观测系统产出的两套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公用数采采集的水位整点值略高于LN-3型数字水位自身采集打印的水位整点值,但两者的水位整点值曲线图的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公用数采产出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LN-3水位仪自身打印的数据,这对“十五”期间完成数字化改造之后利用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水位 公用数采
  • 简介:溧阳作为苏南老震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也初见成效。对溧阳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导向标识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溧阳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导向标识系统
  • 简介:针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本台仪器所处环境,受干扰情况,运用连续小波变换、二进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Symlets分解与重构算法等方法,对湟源地震台钻孔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变化、突跳和地震同震效应从原数据中突显出来,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突显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地震预报服务.

  • 标签: 钻孔应变 小波分析 滤波技术
  • 简介:对鄂尔多斯西南缘114个前兆测项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西南缘前兆观测在1985、1986,2003、2006年5月~2007年10月、2008年7月~2009年6月期间,前兆观测异常数目、异常比例数相对偏高,异常空间分布有所集中,且在异常数目、异常比例数增高之后,异常点分布周边区域相继发生中强地震。

  • 标签: 鄂尔多斯西南缘 异常数目 空间分布 映震关系
  • 简介:地震观测数据受各种周期性因素影响,其动态曲线表现为周期性变化特征,是大小不同的周期和非周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MATLAB工具包,编程幅频分析和滤波程序,以福州乌鸦咀泉水电导率的模拟观测数据为例,对其幅频谱特征和震例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振幅 频率 MATLAB 傅里叶变换 采样率 滤波
  • 简介:地震预警是人类进行灾害防御的科学前沿领域。本文基于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关于地震预警技术的专利数据,采用TDA和TI两大专利情报分析工具,结合二者的优势功能,对地震预警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展开多角度的专利情报分析,包括专利国家与地区分布、专利权人分布、专利申请逐年变化趋势等专利基本情况分析和专利矩阵、专利地图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支撑。

  • 标签: 地震预警 专利分析 TDA TI
  • 简介:本文阐述了地震分析预报数据库在地震中短期预报系统中的重要性,同时具体提出建立该数据库系统所用的方法和技术途径,并给出预期的成果。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建立该数据库系统的有利条件极其存在的困难,并对解决困难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前兆数据库 数字化 分析预报
  • 简介: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发生5.7级地震。本文以九江—瑞昌为中心,向外扩展至500km搜集了11个台站共计26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与该地震有关的地下流体前兆特征,以借鉴于监测我省的地震。然而所获取的有限资料,经处理分析后认定这些资料均不足以作为前兆特征,无法从中提取具有借鉴意义的前兆信息。但从调研中亦获得了启发性的教训,它对我省的地震监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前兆信息 地下流体 地震异常 资料分析报告 震前的 中亦
  • 简介:陕西南部地形复杂,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南部地形观测数据进行分解计算,结果表明:小波分解结果中的高频部分反映了陕西南部地形的局部构造特征,不同频率的分解结果反映了陕西南部不同的地形特征。

  • 标签: 局部地形 网络数据高程 小波分析
  • 简介:利用山东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了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总结了1次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 标签: 数字化形变 固体潮 畸变 地震前兆 干扰
  • 简介: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发生了7-8级大地震,本文作者在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现场地震救援的同时,深入地震重灾分布区开展了工程震害的现场调查工作。本文基于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灾害状况和工程震灾特点,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一些经验教训。

  • 标签: 巴基斯坦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滑坡 地形效应 抗震设防
  • 简介:本文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农居倒塌、严重破坏与中等破坏的特点,并分析了破坏程度与地震动、地震地表破裂、滑坡、滚石和房屋质量等因素的关系。为了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震害,城镇选址应避开危险地段和抗震不利地段,且农居设计与施工应严格遵循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同时,本文也强调了当地政府在灾区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地震调查 农居 地震动 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