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福鼎新世纪大厦为23层高层建筑,作者通过对其场地岩土工程地质研究、分析,科学地提出采用箱型基础,并得到了施工验证和土建设计部门认可;从而既解决了实际施工难题,又节省了大量财力、物力,同时打破了以往高层建筑宜采用桩基础传统理论。

  • 标签: 工程地质 基础
  • 简介:地震灾害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在传统的震害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口统计资料进行震害预测的模型及方法,并针对漳州丘陵盆地广泛分布的特点,提出了以行政村为单元的震害快速评估方法。开展了基于WebGIS漳州城乡震害快速评估系统建设,经过模拟1997年5月31日永安西南5.2级地震和2007年3月13日顺昌4.9级地震,与实际地震震害进行了对比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行政村震害计算模型设计的漳州城乡震害快速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行政村分布 震害快速评估系统 模拟地震
  • 简介:以北京防震减灾中心结构为例,进行了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及振动特性识别研究。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对结构脉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及相应的阻尼比。各振型都具有较大幅值的楼层分别位于3、6和8层,据此设计并建成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分析台阵地震记录识别出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同时功率谱曲线显示,井下数据存在高频特性,初步判定其来自钢套管振动。开展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利用观测楼层上地震记录的卓越频率不断修正结构数值模型,直至结构反应与地震记录的频率值相符,且与脉动测试数据基本一致,相对位移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模型基础上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对位移记录基本吻合。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较好地实现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观测目的。

  • 标签: 脉动测试 地震反应观测 卓越频率 相对位移
  • 简介:0前言灵武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结合部位的银川断陷盆地南端,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较多,造成地下岩体支离破碎。在这种地质构造背景下,形成了地震频度高,而震级不大的特点,5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很大。

  • 标签: 灵武市 防震减灾 地质构造背景 创新 断陷盆地 结合部位
  • 简介:本文主要根据《西宁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跨断层钻探工作的初步结果,对西宁盆地河谷区两条主要的目标断层——北川河西岸断层、湟水断层的活动性予以阐述。通过对断层两侧钻孔岩芯的地层对比及年代学研究结果,建立跨断层柱状剖面,获得各地层层序主要界面的形成时代,并取得如下认识:北川河西岸断层在畜牧研究所场地并未断错到第四系覆盖层,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没有活动;湟水断层在彭家寨镇场地未断开第四系覆盖层,晚更新世晚期(约2万年)以来断层没有活动。

  • 标签: 西宁 断层活动性 跨断层钻探 光释光测年
  • 简介:本文通过对福州多种遥感卫星图片(包括美国专题制图卫星的TM三波段假彩色合成图片,时相为一九八八年四月十八日;美国地球资源卫星CCCT计算机处理,采用比例拉伸、矩阵变换、对数直方化、北东向增强、北西向增强等方法处理的不同图片),对福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解释,结合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评判潜在的地震地质灾害。

  • 标签: 遥感 断陷盆地 地震地质灾害
  • 简介:群测群防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地震灾害预防和短临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天水成功地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着手,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群测群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全国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群测群防 防震减灾 天水
  • 简介:介绍了合肥创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机制的基本做法,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市县防震减灾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防震减灾 工作机制 政府职能
  • 简介:分析了乐山中南部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探讨了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水库蓄水后,这一地区断层活动及地震发展趋势,为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水电站 水库蓄水 地震活动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