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堆青花瓷,传统的观点认为它属于釉下彩的一种。从青花瓷的剖面清楚的看到,堆是在豆青釉之上,透明釉之下。因此,笔者认为堆青花瓷应是釉中彩的一类彩瓷。堆青花瓷的烧造,民窑较多,官窑甚少。因这类彩瓷多出在豆青釉底瓷器上,所以也称作“豆青堆青花”或“青花加”瓷器。所谓“堆”,是在素胎上先施以豆青釉,再在豆青釉上按照纹饰图案堆施一层厚厚的白粉(即碱式碳酸铅),然后在白粉上绘制出

  • 标签: 青花瓷器 透明釉 碱式碳酸铅 釉下彩 彩瓷 官窑
  • 简介:崇祯年间社会动荡、战乱天灾不断,处在一个被人称作是“天崩地解”、“纲纪凌夷”的王朝末世。以往人们大多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瓷业生产肯定不会有大的发展与提高。但是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崇帧民窑青花瓷器,特别是一些纪年青花瓷器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尽管崇祯年间国力衰竭,朝廷已无暇顾及官窑瓷器生产,御窑厂几乎处于停烧状态,但民窑青花瓷器生产,由于受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变化及官窑衰落诸多因素的影响;受国外殖民主义扩张及对外贸易扩大的影响;受制瓷原料及工艺改进的影响,反而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瓷胎配方、青花料提取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种新的突破,主要

  • 标签: 青花瓷器 民窑 装饰艺术 《天工开物》 装饰题材 时代特征
  • 简介:一、前言孢分析是研究苔藓、蕨类植物的繁殖细胞孢子和种子的植物繁殖细胞花粉的科学.孢颗粒体积小、重量轻、产量大、易于随风吹扬形成花粉散落地面.孢颗粒具有坚固的外壳,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因此在沉积地层中很容易保存下来,不同植物种属的孢粉粒大小、形态、壁的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由此可判断古代植物种属.

  • 标签: 四道沟地点 地点孢粉 大窑遗址
  • 简介:准格尔地区自晚奥陶世抬升以来,经过1亿多年的风化剥蚀,到晚石炭世复又下沉.海水时侵时退,为植物的繁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并生成巨厚煤层.成植物从早到晚分为欧美、华夏植物群过渡类型、华夏植物群早期类型和华夏植物群繁盛期类型,伴随着植物的发展与演替,环境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 标签: 准格尔煤田 成煤植物群落 环境变迁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清初秀才蒲松龄(1640~1715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蒋太史》的纪实文言小说,写的是清顺治四年(1647)探花蒋的轶闻逸事(太史是明清翰林的别称),文中充满着佛教的因缘学说。蒋其人并非出自蒲柳泉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真人真事。蒲松龄与蒋是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

  • 标签: 蒋超 《峨眉山志》 地方志 清朝 佛教文化
  • 简介:<正>山遗址位于临汝县城北0.5公里,北刘庄村西的漫坡土岗上,汝河支流洗耳河自北向南从遗址东部流过。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0000平方米(图一)。遗址中部较高,文化层堆积也最为丰富。1970年,洛阳市博物馆曾在遗址东部开挖过两条探沟,首次将该遗址分为三个文化期,初步了解了该遗址的文化内涵。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在遗址中部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

  • 标签: 二期文化 遗址 煤山 二里头一期 灰陶 标本
  • 简介:胶矾水是书画装裱和修复中常用的材料,但同时也是导致纸张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改性胶原蛋白用于书画化颜料加固的适用性,以鱼胶、壳聚糖及魔芋葡甘聚糖等为原料,考察了固色剂对宣纸及着色颜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色剂处理后,固色剂在纸张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明显改善了纸张的力学性能,并且固色剂对颜料的老化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本研究将对书画装裱中传统工艺的科学化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书画 固色 高分子材料
  • 简介: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俞伟先生,于去年12月病逝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他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回想起同他在湖北考古的日子里,他那不知疲惫地坚持考古实践,艰苦地探索楚文化的执着精神,一幕幕感人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心情难以平静.

  • 标签: 俞伟超 楚文化 考古工作 考古学家 随葬器物 九口堰遗址
  • 简介:2002年岁末。我去西安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返回北京后,感到从未有过的疲乏无力,且随时间推移日渐加重。去校医院抽血化验结果堪忧。因为1月15日还有一门本科生的课要考试,我只好强忍着去监考。

  • 标签: 俞伟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老师 学术研讨会 丝绸之路 校医院
  • 简介: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博物馆有关领导、来自全国各省市70多家考古文博单位的文物工作者以及广州文博界的同志近300人在广州市殡仪馆为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教授开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追悼会,含泪送别俞先生。俞先生遗体随后在广州火化。

  • 标签: 俞伟超 国家文物局 国家博物馆 中国 广州市
  • 简介:采用相差分析方法,区分出禾本科植物中的农作物花粉;通过对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文化层和丰台村周围现代表土样品的孢分析,发现孢组合中有农作物花粉,反映人类农耕活动对聚落及其周围孢组合有明显的影响;文化层样品的孢组合显示,卡约文化早期阶段,禾本科植物花粉明显多于晚期阶段,可能反映了卡约文化时期(约公元前1200—800年)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逐步下降的过程;孢组合还显示,与现代丰台村相比,卡约文化时期,聚落周围有更多的禾本科植物生长,人类可利用的植物资源比现代丰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综合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丰台遗址 卡约文化 孢粉分析 人类活动
  • 简介:一、引言对古人类技术、行为和生存模式的研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范畴。这一学科通过对埋藏于地下的古人类生产与生存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及其空间分布关系的

  • 标签: 东北地区东部 东部朝鲜半岛 之间文化
  • 简介:后岗二期文化山类型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以及桀奔南巢吴汝祚对于二里头文化过去多认为它是从后岗第二期文化的山类型发展来的。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早期文化在陶器纹饰、某些器物间有相同或近似之处,还不足以证明这两种考古学文化之间存在同...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后岗二期文化 二里头一期 煤山 考古学文化 后岗遗址
  • 简介:2006年9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汉市武昌区梅家山发掘了一座方形砖室墓。墓中出土遗物丰富,包括一批精美的白釉瓷器、八棱体漆木葬具、木法器等。其中,八棱体漆木葬具和木法器为考古第一次发现。由塔铭可知,墓主为五代杨吴国高僧惠大师。

  • 标签: 武汉市 梅家山 五代 超惠大师墓
  • 简介: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本刊记者采访了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文。王文就龙门石窟申报成功的意义以及如何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洛阳旅游业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标签: 王文超 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业 中国 河南
  • 简介: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传》题名的学者。

  • 标签: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一切经音义伯希和 罗振玉